能量採集後,其電源所能提供的能量,取決於該電源能運作多久的時間。因此,能量採集的主要衡量標準是功率密度,而不是能量密度。
目前,大部分採用能量採集裝置是太陽能電池應用,其次是電動力計,這是兩種相對較成熟的能量採集技術。然而,許多新技術也正相繼邁入市場,包括可從熱能中產生動力的熱電技術在內。目前,包括美國能源署等機構,正在和BMW和GM等車廠合作,將引擎排放出的廢熱,轉換為汽車電子系統的能量。
美國太空總署NASA也使用這種熱電技術,來為火星探測車提供動力,因為火星探測車不像地球上的太陽能電池,可以隨時擷取熱能,它必須在沒有光的地方工作。另外,具備小尺寸和高效率特性的壓電能量採集也逐漸擄獲相關產業的目光。包括太陽能、風力、熱電與壓電等四種能量採集技術,在2011年擁有差不多的市佔率。不過短期內,太陽能仍將持續主導消費應用領域。
除此之外,能量採集技術正不斷擴展其應用領域。例如,傳統的電池在低溫下可能會失效,因此目前已經有專門針對此種情況提供能量採集功能的方案問世。而在取代傳統電網方面,更有廠商開發出一種在人行道上,當行人踩過時可產生能量的鋪路磚,其所產生的能源,可以用於路燈或照明的補充電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