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AI「相變」新證據 Transformers從詞序推理突變為語意理解 (2025.07.08) 大利 SISSA Medialab 與瑞士 EPFL(洛桑聯邦理工學院)聯合研究,首次從理論角度驗證:「Transformers」神經網路在訓練過程中會出現如同物理相變的轉折點,初期階段以「位置」為依據理解語句,當訓練資料量足夠後,模型會突然切換到以「語意」為核心的理解方式 |
 |
日研究團隊發現「光關閉跳躍效應」 結晶因光熱相乘而動 (2025.07.08) 日本靜岡大學、高知工科大學與東京科學大學的聯合研究團隊宣布發現一種新現象:當紫外光照射的結晶在加熱狀態下突然關閉光源時,結晶會產生微小跳躍運動,宛如「瞬間起跳」 |
 |
麻省理工學院研發無電製水裝置 沙漠空氣可變飲用水 (2025.07.08) 麻省理工學院(MIT)工程師研發出一款革命性無電製水裝置,能從乾燥空氣中萃取乾淨飲用水,甚至在極端乾旱的美國死亡谷也能運作。此技術為全球水資源短缺問題帶來新希望,特別適用於無電、無水資源的偏遠地區,可能重塑水資源分配方式 |
 |
5G RedCap為物聯網注入新動能 (2025.07.08) 5G RedCap的出現不僅填補了高階5G與低速物聯網技術間的空白,更為中速率、低功耗、高密度的IoT應用提供了標準化升級路徑。 |
 |
Ansys 2025台灣用戶技術大會登場 聚焦AI驅動模擬 (2025.07.07) Ansys今日宣布,年度盛事「2025 Ansys Simulation World 台灣用戶技術大會」將於 8 月 13 日(星期三)在新竹喜來登大飯店盛大舉行。本次大會以「AI 驅動未來模擬,開啟研發新世代」為主題,匯聚半導體、電子、電動車、能源等產業領袖與技術專家,共同探討人工智慧(AI)如何重塑模擬應用,驅動設計革新 |
 |
AI模型重現人類決策行為 在陌生情境中仍能進行「類人預測」 (2025.07.07) 德國 Helmholtz Munich的 Institute for Human?Centered AI 最近發表一款名為 Centaur 的新型 AI 模型,它在尚未見過的情境中,能精準模擬人類的決策方式──包括選擇結果與反應時間──展現高度的靈活性與推理能力,打破典型 AI 只能應對固定場景的限制 |
 |
otobro新世代閃攀型機器人 優化自主倉儲人機協作 (2025.07.07) 全球供應鏈加速轉型之際,智慧物流成效益發顯得重要,歐特柏科技( otobro )近日發表最新一代 AI 自主倉儲解決方案— HaiPick Climb(HPC)閃攀系統,並同步展出四向穿梭車、小型立體分揀機、ARB分揀機與智能播種牆等四大核心設備,為智慧物流引領前景 |
 |
Nordic Semiconductor 與中磊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開發蜂巢式物聯網模組,實現可靠、節能的應用 (2025.07.07) 全球領先的嵌入式連接和整合式網路解決方案供應商中磊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ercomm Corporation)推出高效能的多頻段雙模式LTE-M/NB-IoT蜂巢式物聯網模組TPM530M,以Nordic Semiconductor的nRF9151 參考設計為基礎,提供功能齊全的解決方案,其緊湊的封裝尺寸僅為14.55 x 14.51 x 1.85毫米 |
 |
韓國解密無負極全固態電池邁 以銀奈米粒子突破技術限制 (2025.07.07) 韓國電子技術研究院(KETI)宣布,與首爾大學及中央大學的研究團隊合作,成功揭開銀(Ag)奈米粒子在固態電解質中自發形成的機制,並利用此機制開發出能同時提升電池性能與壽命的材料技術 |
 |
鈺緯科技30周年三箭齊發 攻高階醫療顯示市場 (2025.07.07) 在全球醫療影像需求日益提升的趨勢下,鈺緯科技(DIVA)宣布三項重大技術與產品突破,包括全球首創55吋與65吋手術房專用大尺寸光學貼合顯示器正式量產、QDII系列標準平台產品七月出貨、以及OLED顯示技術成功導入超音波影像應用 |
 |
四開關μModule穩壓器彈性化應用 (2025.07.07) 本文介紹一款大電流、高效率、全整合式四開關降壓-升壓型電源模組可以滿足電源轉換應用,展示其在各種拓撲中的應用,包括降壓拓撲、升壓拓撲和適用於負輸出應用的反相降壓-升壓配置 |
 |
工研院攜手法商Saft開發LMFP電池 深度整合材料與電池技術 (2025.07.06) 由於近期電動車火燒事件頻傳,也讓新一代鋰電池安全技術成為焦點!適逢全球電池技術領導廠商法國Saft公司技術長Dr. Nechev日前拜訪工研院,並在泓辰材料(HCM)公司董事長陳宏力見證之下,雙方正式簽署合作協議,打造國際合作新典範 |
 |
臺灣加速AI產業化 國科會展出智慧系統整合平臺成果 (2025.07.06) 臺灣正積極推動「人工智慧島」願景,國科會與經濟部合作打造的「臺灣智慧系統整合製造平臺」4日於沙崙舉辦成果發表會,聚焦展示超過40項AI創新技術與應用,具體呈現AI技術如何融入市民生活及帶動產業轉型 |
 |
Case Western推出環保「電子塑膠」 適合綠色可穿戴應用 (2025.07.04) 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 的研究團隊近日於《Science》期刊及 EurekAlert 發表重大進展,開發出一種不含氟的環保型「電子塑膠」,專為可穿戴裝置與感測器所用,兼具柔性、導電性與環境友善特性 |
 |
澳洲團隊成功將量子機器學習應用於半導體製造過程 (2025.07.04) 近日,澳洲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SIRO)領導的國際團隊發表創新成果,首次成功將量子機器學習(Quantum Machine Learning, QML)技術應用於半導體製造過程,重點聚焦在氮化鎵(GaN)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HEMT)中「歐姆接觸電阻(Ohmic contact resistance)」的建模與優化,成為量子算法於製造實務領域中的里程碑案例 |
 |
興大和成大聯手打造全球首見懸浮式鐵電二維電晶體 (2025.07.04) 突破材料限制開啟建構晶片新局面。在國科會自然司、尖端晶體材料開發及製作計畫與A世代前瞻半導體專案計畫,以及教育部特色領域研究中心計劃的大力支持下,由中興大學與成功大學共組的研究團隊 |
 |
歐盟劍指2030量子科技霸主地位 聚焦技術突破與產業化 (2025.07.03) 歐盟執委會日前宣布一項新的量子投資計畫,以推動歐盟在2030年前躍升為全球量子科技的領導者。這項戰略的核心,在於解決目前成員國間法規與資金上的分散問題,並將重心擺在加速量子技術的商業化應用 |
 |
中華精測以車用與AI晶片測試需求雙引擎推升動能 (2025.07.03) 隨著AI與車用電子驅動全球半導體測試市場動能持續升溫,中華精測宣布2025年6月合併營收創下今年以來新高紀錄,單月合併營收達4.09億元,展現市場對高階晶片測試需求的強勁回溫力道 |
 |
大阪市立大學研發簡化量子糾纏熵計算公式 助量子物理研究進入新階段 (2025.07.03) 大阪市立大學(現為大阪公立大學)物理學研究團隊於2025年1月在《Physical Review B》期刊發表一項創新性成果:針對強關聯電子系統設計出一套全新的簡化量子糾纏熵(entanglement entropy)計算公式,有效提升複雜量子系統的模擬效率與理解深度 |
 |
科技製造業銷售轉型×可落地AI方案 打造更具營運韌性與競爭力模式 (2025.07.02) 因應數位轉型逐漸成為製造業標配,該如何讓技術真正服務於業務成長,已成為企業關注的關鍵。於銷售流程中最具挑戰性的痛點,包含:資料斷裂、預測不準與客戶關係維繫困難等問題,並透過AI即時數據分析與智能推薦,協助企業建立前瞻性的決策架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