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策會MIC:全球資料流通崛起 信任與治理決定AI未來 (2025.09.18) 人工智慧的發展高度依賴資料驅動,而「資料流通」正逐步形成全球性的生態系。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分析師黃如瀅指出,資料的共享與整合能提升AI模型的準確性與價值鏈效益,因此美國、中國大陸、歐盟、英國、日本與韓國等主要國家,皆積極建構可信任的資料流通環境,並推動相關法規政策 |
 |
應用材料展示AI創新技術 驅動節能高效運算晶片發展 (2025.09.16) 迎接AI時代創新製程需求,應用材料公司於甫落幕的SEMICON Taiwan 2025國際半導體展論壇上,展示旗下先進封裝、製程創新與永續發展的關鍵技術,並透過該公司廣泛且互連的材料工程解決方案組合,實現構成AI和高效能運算基礎的重大裝置變革 |
 |
Edge AOI市場崛起:智慧製造檢測的新藍海 (2025.09.15) 對於製造的業者而言,Edge AOI不僅是單一設備採購,而是「從鏡頭到模型到OT/IT資料流」的整體投資 |
 |
先進封裝將扮半導體製程要角 量子電腦以兩架構與傳統電腦並行 (2025.09.09) 面對AI加入驅動量子運算,快速邁向產業化。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在最近舉行的MIC FORUM Fall《馭變:科技主權 全球新局》研討會上,今(9)日聚焦前瞻科技發展,特別針對量子運算結合AI趨勢、量子電腦發展概況,以及先進封裝技術動態分析 |
 |
高通與Google Cloud深化合作 推動代理式AI強化車內體驗 (2025.09.09) 全球車用科技正迎來一波由人工智能驅動的轉型潮流。高通技術公司(Qualcomm Technologies)與Google Cloud擴大合作,結合Google Cloud的Automotive AI Agent與高通Snapdragon數位底盤(Digital Chassis),協助汽車製造商更快速部署代理式AI,為駕駛與乘客帶來更直覺且個人化的車內外體驗 |
 |
搭載ROHM SiC MOSFET的Schaeffler’s Inverter Brick開始量產 (2025.09.09) 半導體製造商ROHM(總公司:日本京都市)與德國大型汽車零件供應商Schaeffler(總部位於德國Herzogenaurach,以下稱Schaeffler)宣佈,作為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的重要里程碑,Schaeffler開始量產針對中國大型汽車製造商所設計、搭載ROHM SiC(碳化矽)MOSFET裸晶片的新型高壓Inverter Brick |
 |
封裝決勝未來:半導體的黃金引擎 (2025.09.08) 先進封裝突破製程微縮瓶頸,透過異質整合與高密度互連,成為推動多項應用邁向新世代的關鍵推手。 |
 |
倉儲機器人崛起 智慧物流革新動能 (2025.09.04) 智慧物流浪潮正重塑倉儲角色。AI 與物聯網推動智慧化管理,低碳成為永續新標準,協同更讓供應鏈無縫串連。台灣憑藉靈活的市場優勢,若能結合國際規模化經驗,將有機會成為亞洲智慧物流創新的試驗場域與新典範 |
 |
Jetson Thor支援人型機器人 推升2028年晶片市場將逾4,800萬元 (2025.08.28) 基於近日NVIDIA近日推出的Jetson Thor如同機器人的Physical AI核心,可以Blackwell GPU、128 GB記憶體,堆疊出2,070 FP4 TFLOPS AI算力,相當於前代Jetson Orin的7.5倍。已有如Agility Robotics、Boston Dynamics、Amazon等廠商陸續採用及建置生態圈的趨勢下,TrendForce估計人型機器人晶片市場規模有望於2028年突破4,800萬美元 |
 |
NVIDIA推出新一代機器人大腦 將AI運算帶至端側 (2025.08.27) NVIDIA 推出新一代「機器人大腦」——Jetson Thor,正式開啟面向「實體 AI(Physical AI)」與通用機器人時代的邊緣超算平台。這款以 Blackwell 架構為核心的機器人電腦,峰值可達 2,070 FP4 TFLOPS,主打多模態感測資料的即時推理、生成式推理與高頻寬感測融合,鎖定人形機器人、產線機器人與自走載具等應用 |
 |
半導體先進封裝邁入黃金十年 台灣掌握全球關鍵主導權 (2025.08.25) 隨著摩爾定律逐漸逼近物理極限,半導體產業正將目光轉向「先進封裝」(Advanced Packaging),藉由異質整合、2.5D/3D 堆疊、Chiplet 模組與光電共封裝(CPO)等新技術,來突破製程微縮的瓶頸 |
 |
Quobly結合半導體技術 力拚2027年量子晶片商業化 (2025.08.21) 法國量子運算新創Quobly正以其獨特的「半導體路徑」快速崛起。該公司成立於2022年,運用現有5G手機晶片的FD-SOI成熟製程來打造量子處理器,以大幅降低成本,加速規模化量產 |
 |
聚焦海事無人駕駛 薩諾尼克科技與ABS攜手制定新標準 (2025.08.19) 美國德州薩諾尼克科技(Saronic Technologies)與美國船級社(ABS)近日宣布結盟,雙方將就無人駕駛技術在海事領域的應用展開合作,共同為新一代的無人駕駛水面載具(ASV)建立認證與船級標準 |
 |
韓食征服全球 科技力才是幕後功臣 (2025.08.17) 根據外媒報導,韓國料理能從家常餐桌走向全球,背後的關鍵驅動力並非僅有韓流文化,而是深厚的食品工業技術。正是這些創新,才讓泡菜、冷凍水餃等傳統食品得以標準化、規模化,成功打入國際市場 |
 |
科技大廠技術突破加速量子電腦實用化腳步 但挑戰依舊嚴峻 (2025.08.14) 近來量子運算領域再度掀起熱潮。Google 與 IBM 先後公布最新技術進展,讓業界對量子電腦的實用化前景更為樂觀。兩家公司皆指出,在量子錯誤校正(Quantum Error Correction, QEC)與封裝架構等關鍵技術上,已有突破性進展,足以縮短從實驗室原型到商用系統的時間表 |
 |
生數科技發表Vidar模型 以生成式影片訓練機器人 (2025.08.10) AI新創公司生數科技(ShengShu Technology)日前發表名為Vidar的物理AI模型,透過結合少量真實數據與大規模生成式影片,改變機器人的訓練模式,大幅降低開發門檻與成本。
Vidar模型的核心在於解決了傳統訓練方法的兩大痛點:完全依賴實體機器人成本高昂、難以擴展;而純虛擬模擬又常脫離現實 |
 |
資策會攜手威剛科技攻AI應用落地 擴大跨域創新能量 (2025.07.28) 現今人工智慧(AI)成為全球技術競逐的焦點,臺灣正加速推動AI產業化進程。資策會與全球記憶體模組廠商威剛科技簽署合作備忘錄(MOU),雙方攜手布局AI算力服務與應用開發,共同在基礎架構、平台及軟體分工,進而推動AI技術從基礎架構到產業應用的全面落地 |
 |
OnLogic與viso.ai結盟 加速邊緣AI視覺應用普及 (2025.07.24) OnLogic與viso.ai宣布建立策略夥伴關係,簡化並加速邊緣AI視覺解決方案的規模化部署。這項合作將結合OnLogic的強固型硬體與viso.ai的直覺化軟體平台,為各行業提供一套預先驗證、高度整合的解決方案 |
 |
Robotaxi產業布局深化 延續中美市場角力布局 (2025.07.15) 延續Tesla在美國德州測試其自駕計程車(Robotaxi)技術成果,且有意拓展服務至舊金山灣區。依TrendForce今(15)日表示,未來美國的Robotaxi市場將由Tesla和Waymo主導,預估規模將於2035年達365億美元;同時蓬勃發展的,還有中國大陸Robotaxi產業,將因得益於完善的供應鏈體系,其硬體成本可望快速降低 |
 |
潛伏14年後獨立!英特爾3D視覺猛將RealSense正式分拆 (2025.07.13) 在英特爾(Intel)內部發展14年後,其3D深度感知技術部門RealSense正式分拆獨立,並成功完成由英特爾投資(Intel Capital)領投的5000萬美元A輪募資。
RealSense的核心技術是透過立體視覺成像與紅外線,賦予機器人、無人機及自駕車等設備精準的3D環境感知能力,助其在真實世界中規劃與執行任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