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相關物件共 1485
(您查閱第 5 頁資料, 超過您的權限, 請免費註冊成為會員後, 才能使用!)
杜邦公佈其計畫分拆的電子業務獨立公司Qnity品牌識別 (2025.05.16)
杜邦公司15日公佈Qnity的品牌識別及中文名稱啟諾迪,這是計劃中通過電子業務分拆而成立的獨立電子上市公司。作為一家專門的電子材料公司,Qnity(啟諾迪)將成為半導體和電子產業最大且最廣泛的解決方案提供者之一,推進先進運算、智能科技和連接科技
工研院盤點半導體、機械、車輛科技能量 打造50條AI試製線 (2025.05.15)
面對當今產業高階產品的驗證門檻嚴格、試產成本重、設備驗證資源不足等痛點,由經濟部請工研院盤點院內能量,陸續開放包括半導體、機械、車輛等AI試產線與應用場域,以協助中小微企業、新創公司、創新產品開發業者突破研發瓶頸、加速創新落地
韓國開發超音波無線充電技術 有望應用於穿戴與植入式裝置 (2025.05.06)
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KIST)的科學家們近日成功開發出一種具備生物相容性的超音波接收器,即使彎曲也能維持其效能。這項技術克服了現有無線電力傳輸方法的諸多限制,並提升了生物相容性,預計將廣泛應用於下一代的穿戴式和植入式電子設備
翻轉認知退化迷思 使用科技有助維持腦力 (2025.05.04)
多年來,專家們提出「數位失智症」的潛在風險,認為智慧型手機、電腦和其他科技產品會導致記憶力、注意力和高階認知功能緩慢衰退。然而,一份發表在《自然人類行為》(Nature Human Behavior)期刊的最新研究指出,卻翻轉了這種說法,認為積極使用數位工具的老年人更有可能維持其認知健康
意法半導體新款2合1 MEMS加速度計IMU 強化穿戴裝置與運動追蹤器偵測效能 (2025.05.02)
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ST)創新的感測器LSM6DSV80X結合 16g 和 80g 兩種量程的雙加速度計架構、最高 4000dps 陀螺儀,以及內建智慧運算能力於單一元件內。這款感測器能夠準確測量從微小動作到強烈衝擊的各種事件,更強化了穿戴裝置與運動追蹤器的功能
百年蒸汽機車首度導入數位訊號 古老鐵道邁向智慧新生 (2025.04.20)
根據英國衛報報導,英國鐵路系統正決心擁抱數位化轉型,為了確保近五百輛穿梭於英國南北的蒸汽火車得以在未來繼續馳騁,工程師們以成功將尖端的駕駛室內數位訊號系統(ETCS)植入這批古老的燃煤巨獸之中
Touch Taiwan 2025登場 闢專區聚焦電子紙、面板級封裝、Micro LED (2025.04.16)
迎接Touch Taiwan 2025系列展將於4月16~18日舉行,並聚焦電子紙、人工智慧(AI)應用和PLP(Panel Level Packaging)面板級封裝技術。同時以「Forward Together」為主軸,串聯「智慧顯示展」、「智慧製造展」及「電子生產製造設備展」3大品牌展覽,集結日、美、法等10國328家指標廠商,使用920個攤位,規模較去年成長10%
2025 Touch Taiwan系列展 – Forward Together (2025.04.16)
Touch Taiwan系列展是台灣上半年重要的科技盛會,近年來,因應產業趨勢,展示主題在原有的智慧顯示已跨足到智慧製造、先進設備、工業材料、新創學研、淨零碳排等領域
探討碳化矽如何改變能源系統 (2025.04.09)
碳化矽(SiC)已成為各產業提高效率和支援去碳化的基石。更是推動先進電力系統的要素之一,可因應全球對再生能源、電動車(EV)、資料中心和電網基礎設施日益增長的需求
從是德推KAI架構 看測試儀器廠商跨足AI市場的戰略意義 (2025.04.08)
人工智慧在全球加速發展,尤其大型語言模型(LLM)與生成式AI應用不斷推升對資料中心算力的需求,測試儀器廠商正悄然進行一場策略轉型。過去專注於晶片、通訊與電子設備測試的廠商,如是德科技(Keysight Technologies),如今積極跨足AI領域,提供從元件到系統層級的測試與驗證方案
德國新創聚焦微型化氣體感測技術 獲百萬歐元投資 (2025.04.07)
德國新創公司FaradaIC Sensors GmbH近日宣布成功獲得450萬歐元(約新台幣 1.5 億元)的融資。這筆資金將加速其革命性微晶片氣體感測技術的商業化進程,有望徹底顛覆現有的氣體感測器市場
英國新創推出革命性散熱技術 效能超越傳統熱導管5000倍 (2025.03.27)
英國科技新創公司Flint Engineering近日發表名為IsoMat的創新技術,透過扁平鋁板設計,搭配內建的密封通道網絡,徹底顛覆傳統熱導管技術。 當IsoMat暴露於溫度差異下,通道內的液體會經歷快速的蒸發和冷凝循環,進而在整個表面實現近乎瞬時的熱傳遞
超越銅線!韓研發新型碳奈米管纖維 助力電動車與無人機輕量化 (2025.03.20)
韓國電氣研究院 (KERI) 奈米混合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團隊,成功運用現有合成纖維製程,直接製造出「功能性纖維」,為穿戴式電子裝置的發展奠定基礎。 KERI利用單壁碳奈米管 (CNT)製成的高能量、輕量化纖維
從數據中心到新能源車 48V供電系統正加速改變電力供應格局 (2025.03.14)
隨著全球對能源效率和可持續發展的需求日益增長,48V供電系統逐漸成為多個領域的重要選擇。從數據中心到新能源汽車,48V供電憑藉其高效、安全和成本優勢,正在改變電力供應的格局
Nordic的低功耗藍牙技術為資產追蹤和個人安全解決方案實現精確定位 (2025.03.11)
電子製造商MOKO SMART公司推出了兩款結合LoRaWAN和低功耗藍牙通訊技術的新型追蹤器,一款是用於資產及車輛追蹤應用的LW001-BG PRO系列,以及另一款用於人員安全應用的LW006-SB智慧徽章
石墨炔新碳結構 有望顛覆矽晶片技術 (2025.03.02)
在最新的一項研究中,研發出一種特殊的石墨炔轉化結構,這種轉化完全消除了石墨炔中所有的二配位乙炔碳,但保留了其層狀結構。轉化還改變了材料的能帶隙。這一發現可能為未來製造全碳電子晶片的技術鋪平道路,實現目前矽技術無法達到的性能
耐特成功跨界 塑膠材料在半導體領域將有更多創新和成長機會 (2025.02.27)
耐特科技主要產品涵蓋高溫材料、高導熱塑膠和高性能複合材料。自2020年開始投入半導體領域,並迅速成為家登精密「半導體在地供應鏈聯盟」的一員。 塑膠材料在半導體產業中扮演著多重角色,尤其是在涉及高溫和化學清洗的製程中
最佳整合型USB-C供電控制器 –– MCP22301 (2025.02.25)
USB-C作為資料介面開發無所不在且支援正反插的端口,已經演變成為移動電子設備供電及充電的主要連接器。為了進一步增強此端口的功能,USB-C標準使單根電纜能夠支援USB 3.1數據傳輸速度、最高100W的設備充電功率以及用於傳輸圖形和視頻信號的替代模式Alternate Modes(Alt-Mode)
突破散熱瓶頸 3D適應性熱管技術問世 (2025.02.24)
「自然(Nature)」網站發表了一項新的散熱技術,研究者開發出3D適應性熱管(AHP),利用相變原理,結合客製化設計與3D列印技術,打造能適應任意形狀的散熱系統。 由於電子設備持續朝小型化發展,晶片電路製程日益精細,設備設計也更加緊湊
中國科學家開發新型電解液 鋰電池壽命有望翻倍 (2025.02.21)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團隊開發出一種新型電解液,能夠顯著提升鋰電池的循環壽命和能量密度。鋰離子電池作為目前應用最廣泛的儲能元件,其性能提升一直備受關注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頁][下10頁][最後一頁]

  十大熱門新聞
1 ROHM推出高功率密度新型SiC模組 助力車載充電器OBC實現小型化
2 首款採用 DO-214AB 緊湊型封裝的 2kA 保護晶閘管
3 KSC XA輕觸開關提供聲音柔和的輕觸回饋,增強用戶體驗
4 Microchip推出面向邊緣人工智慧應用的新型高密度電源模組MCPF1412
5 Microchip發佈PIC16F17576 微控制器系列,簡化類比感測器設計
6 ROHM推出支援負電壓和高電壓的高精度電流檢測放大器
7 Bourns IsoMOV 混合保護器榮獲 IEC 61051-2 符合性認證, 並列入 UL 1449 認證名單
8 ST 推出內建唯一識別碼的新款序列式 EEPROM 對應產品辨識、追蹤與永續設計需求
9 適用于高頻功率應用的 IXD2012NTR 高壓側和低壓側柵極驅動器
10 意法半導體推出工業級加速計 其整合了邊緣 AI 與超低功耗技術,適用於免維護智慧感測應用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5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18.219.194.232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