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跨世紀IA技術論壇-2001 IA關鍵技術研討會--會後菁華報導(上)
 

【作者: 】   2001年01月01日 星期一

瀏覽人次:【7099】

這一次圓滿落幕的跨世紀IA技術論壇-2001 IA關鍵技術研討會,是由台北市電子零件商業同業公會、科技日報、零組件雜誌及EEdesign等共同籌備主辦。此次活動的最大目的,是希望給產業界朋友能在最短的時間內,了解新一代IA產品的技術發展及趨勢,並使得工程師們能縮短設計的時程並增加效能。


本刊將整理出此次研討會中的精采內容,整理彙集在這一期與下一期的雜誌中分別刊出,除了分享產官學各界的重要資訊外,更希望藉此拋磚引玉,共同為台灣的IA產業開創美好的未來。此次研討會是一連串相關技術論壇活動的開端,主辦單位將在往後陸續提供更精采內容,以饗高科技業界的諸多朋友們。


貴賓致詞--

資策會MIC研究組組長 趙建宏


去年(1999)台灣的資訊產業,在全球一片Y2K的驚恐效應下,全球PC的出貨量突破了一億台的關卡,也創造了一個不錯的歷史里程碑。但是當我們在慶祝全球的資訊產業有超過二成以上的成長率時,驀然回首,發現我們的產值成長居然只有不到3個百分點。一般廠商的最重要考量還是「獲利能力」,而不是光是靠量來硬撐,雖然量的經營也相當重要,但是質的追求對業界來說它的意義是更甚於對量的追求。所以即使有一億台的規模,仍無法滿足業者對資訊產業的「期許」,因此,就不斷的聽到有人喊出「後PC時代」,也就是新一代的IA產品的概念於焉誕生。這也就是為什麼目前大家非常關切IA產品、IA技術發展趨勢的主要原因。


但有趣的是,去(2000)年10月份在外貿協會舉辦的全國電子展覽會中,所做的調查中顯示,只有四成左右的參觀者「聽過」或「稍微了解」IA是什麼東西!


因此,在此要呼籲現場的來賓(IA的種子部隊),透過大家的力量,才能讓IA在未來更深植於更多人的心中,IA的面貌才能儘速擴散開來。因為如果沒有把IA觀念導入到在場各位的「親朋好友」中,那麼台灣IA產業的發展將可能遲滯成長達3~5年。這並非危言聳聽,因為在此次研討會中的各家技術與解決方案,如要真正達到成熟並落實到最後的產品中,消費者對IA的概念如果無法有一定的認知,其實對我們IA產業的發展,將是困難重重。


以全球來看,歐美日甚至第三世界等國家皆已積極投入IA領域,包括西門子、英特爾、SONY、Panasonic等都以佈局多時。未來的資訊必須用家電的型態來包裝,方能走進家庭及我們的日常生活裡,因此它絕對不是一個新衍生出來的領域,所以我們看到這些大廠都把技術往這個領域快速移動。如果我們希望未來十年、二十年有自己的IA品牌,就需要台灣內部團隊的力量,共同來經營這塊領域,否則的話,台灣在IA領域的重要性將逐日減少。


為了延續台灣PC IT產業的輝煌歷史,邁進到所謂的IA產業,今年二月份在經濟部工業局大力促成之下,及資策會MIC的共同參與下,成立了「IA聯盟」。2000年二月成立的IA聯盟,榮譽總召集人是尹次長,總召集人是分別由工業局局長施顏祥、神通集團的董事長苗豐強,及交通大學校長張俊彥等三人擔任。


執行部分則由經濟部資訊工業推動小組主任黃台揚博士負責,而專業幕僚則委由資策會MIC的IA研究組來擔任。該組織的運作,是由九個「SIG」來組成,希望把業界的一些議題、需求、政策反映到相關的政府單位,並藉以結合產、學、研等各界的資源,做有效的組織與整合,初期階段已有236家會員。希望IA聯盟能與產業各界共同努力,為台灣的IA產業發展,開創新視野、新格局。


IA的時代 你我的未來

主講人╱工研院經資中心 周永銘


回顧二十世紀末起,依據電子資訊產品的演進,我們大致上可以分成三個時程:第一個時程可以稱之為「消費電子時代」,這時程主要是由類比的電子商品所主導,日系廠商則在這個階段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到了80年代中期,隨著微處理器的發明,及IBM推動了PC的開放性平台架構,導致PC的十多年風光歲月,稱之為「個人電腦時代」。在邁入90年代的後期,隨著學術網路、企業網路,甚至家庭間網際網路的盛行,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稱之為「數位資訊時代」。而數位資訊時代的市場規模,因為還在延續拓展當中,我們可以想見未來它的潛力將遠遠超過前二個時代。


IA的定義

雖然IA是當前非常熱門的話題,一般人對IA的定義,也有許多不同的解釋,可謂眾說紛云,但是大致上不出以下幾種解釋:


Internet Appliance(網路家電)


Information Appliance(資訊家電)


Intelligent Appliance(智慧型家電)


Integrated Appliance(整合型家電)


IA產品的概念最主要是和PC產品區隔開來,因此,這些IA產品都有一些共同的特色,其中最重要的有三項:低價(Low Cost)、易用(Ease to Use)、連網(Internet Access)。而低價和易用的部分,是傾向於把資訊家電化的考量;至於連網的部分,則是傾向讓家電資訊化的概念。


3C整合的洪流

提到整合,就是一般人熟悉的3C:Comsumer Electronics(主要是處理視訊及音訊的資料)、Communication(主要是處理語音的訊號)、Computer(一般電腦上流通的Data)等。以往這些產品的演進各有其獨立性,現在由於網際網路和IA整個數位平台的建置,未來這些3C產品上的資料與訊息,都可以多媒體的形式在整個數位平台上流動,因此,也帶動了所謂以3C整合為訴求的一些商品紛紛出籠(圖一)。


《圖一 3C整合已成為一股大洪流》
《圖一 3C整合已成為一股大洪流》

IA產品的分類

資訊家電產品在應用上的分類,又可分為:個人用戶、家庭用戶及企業用戶。個人用戶的IA產品,包括有PDA、Handheld PC(HPC)、Smart Phone(就是手機加上PDA);家庭用戶的IA產品,則有Net TV(或是Internet Set-top-box)、可以連網的Game Console(遊戲機)、上網機(Interent Terminal)、螢幕電話(Sreen Phone)等;在企業用戶端,則包括有智慧型終端機(Thin Client)、Server Appliance(因應Terminal產品的需要)、慢慢普及在各種公共場所的工作資訊站(Kiosk)等。


席捲全球的IA旋風

分析整個IA產業趨勢,從1999年的千三百萬台左右,到2000年底預估將會有三千四百五十萬台,足足有二倍多的成長空間(圖二);到2001年則將近有六千萬台的成績,2002年時可達八千四百萬台,2003年時可突破一億台的量,2004年甚至預估高達一億三千七百萬台。其中家庭用IA所佔比例最高,預估將有六千七百萬台;個人用IA則是成長比例最高,預估有六千萬台;企業用IA也將成長至一千萬台左右。


《圖二 全球IA產品發展趨勢》
《圖二 全球IA產品發展趨勢》

而1999~2004年的各項IA產品的年複合成長率,都超過五成以上,個人用IA為61%,家庭用IA為56%,企業用IA更高達68%,而整體IA的年複合成長率則有64%;反觀PC在這幾年的成長則明顯已經趨緩,只有15%的年複合成長率。因此,IA產品與PC的對比,是非常清楚地透露出彼此的消長態勢。


個人用IA產業趨勢

個人用的IA商品特色就是要能「帶著走」,要達到帶著走的目標,就需要有無線上網的功能,無線上網也是一股銳不可擋的趨勢。根據IDC預估,在公元2000年無線裝置的用戶數約有五億台,其中有連網功能的只佔了20%;但是到了2004年,在13.5億台的IA產品中,則有高達13億台的IA產品具有連網能力,這個比例接近百分之百(圖三)。


《圖三 無線上網使用趨勢》
《圖三 無線上網使用趨勢》

在有線上網的部分,今年預估大約有三億七千萬個用戶數,四年後,則可以成長到七億四千萬個用戶數。比起無線上網的成長,有線上網的成長幅度是差了一段不小的距離,可見無線上網是一個非常強勁的趨勢。


另外,一般會把個人用戶的IA,稱之為Smart Handheld Device,也就是智慧型的掌上裝置。而掌上裝置和PC最大的差別,可以用二個座標軸來看,掌上裝置最重要的就是所謂的「可攜性」,強調輕便,隨處可使用,在運算能力上則遠不如PC,但只要符合行動上的可攜性要求,就已達到個人使用的目的,所以較注重無線上網的能力。


個人IA的戰國時代

就產品而言,無論是國外或國內都已經是戰鼓如雲,在PDA方面,目前仍是以Palm OS為主的架構,投入這個領域也不乏許多國際大廠,包括Palm公司、IBM、Handspring、TRGpro,還有SONY等都是,而目前以Palm OS為架構的PDA產品,尚有高達七成左右的市場佔有率。


另外一支主流則是Microsoft主導的Win CE架構,但Win CE的OS不僅只有應用在PDA產品,也應用在Handheld PC上(Handheld PC和PDA最大的差別是在於,Handheld PC產品會附有一支鍵盤)。而在Handheld PC和PDA都有著墨的廠商,則有Casio、Compaq、HP、Sharp、Symbol等。只做單項Handheld PC產品的有NEC和LG,只做PDA的則有TROGON、ROYAL、Vtech、Hitachi等。


另外,極有可能成為未來產品主流的「Smart Phone」,因其結合了行動產品的二項功能,這部分主要還是以生產手機的廠商為主,這些廠商可能會跟PDA的廠商策略性結盟,包括手機三大廠:Nokia、Ericsson、Motorola;另外,除了三大廠以外,興致勃勃的還有Panasonic、Toshiba、Mitsubishi、Kyocera、Symbol、Samsung等大廠。從PDA和手機廠商不斷的互動中,可以看出大家對Smart Phone的未來發展,看法越來越趨向一致。


國內廠商的發展情形

而國內個人IA廠商的發展,除了PDA和Smart Phone等產品外,比較特別的是有所謂的「金融機」IA產品。發展的國內廠商不少,包括亞旭(Askey)、國眾(LEO),國眾也已推出自有品牌的PDA產品;另外,還有神寶(Palmax)、廣達(Quanta)、華宇(Arima)等原來生產筆記型電腦的廠商;還有博達(Procomp)、華碩(ASUS)、微星(MSI)、快譯通;還有原本在IA領域就著墨不少的宏達電子(HDC)、公信電子(Bcom)、大同;另外還有做周邊產品的長谷(Actima)。


至於Smart Phone這部分,也大多是目前國內有涉入手機市場的廠商,包括Acer集團的明碁電通、屬於英業達集團的英資達等都有Smart Phone的產品,英資達最近也推出它的OKWap,即是以WAP上網的手機。


另外,在金融機產品方面,是華人地區比較特有的一種產品應用,可以說是因應我們投資習慣的一種隨身收看金融資訊的設備。這些開發廠商大部分還是利用Pager的方式在做無線通訊,其中最早切入此市場的倚天資訊,經營得相當成功,目前有高達七成以上的佔有率;另外,還有神乎科技的「神呼奇機」;最近,做電子字典的無敵也開始跨入這個領域,在媒體上也做了不少的促銷活動。


國內個人IA產業趨勢

根據工研院經資中心所做的調查顯示,PDA及金融機2000年預估會有160萬台,到2004年則預估會成長到780萬台左右。而在產值方面,預估2000年為88億元,到2004年則預估會成長到355億元左右(圖四)。從1999~2000年的產量和產值的年複合成長率,則皆高達88%,可見其成長力道非常驚人,也無怪乎國內有這麼多廠商積極的投入。


《圖四 國內個人用IA產業趨勢》
《圖四 國內個人用IA產業趨勢》

家庭用IA產業趨勢

家庭用IA最主要是希望能取代Home PC,以成為家庭主要的連網裝置,所以產品的種類就比較多元化,包括有可上網的遊戲機、加上STB的Net TV、Sreen Phone、Internet Terminal等。目前有介入家用IA市場的廠商,可以分成四大領域:Internet STB、Screen Phone、Internet Terminal、Game Console等。


國外市場

Internet STB的廠商主要還是集中在北美地區,這是因為北美地區發展互動電視的時間比較早。現在發展的二大商品之一的Web TV,目前有四家廠商:飛利浦、SONY、Mitsubishi、RCA,分別有代工STB的裝置。而市佔率居第二的是美國最大入口網站的AOL成立的AOL TV,其最大的代工夥伴為飛利浦。另外,TiVo是比較特別的服務,它主要是針對數位錄影(DVR)的機制來提供服務,它的代工夥伴主要是飛利浦和SONY二家。所以從上面可以看出,主要的商機還是控制在幾家消費性電子的幾個大廠手裡。


在Screen Phone方面主要仍是以Cisco所購併的一家公司的OS,其主要的代工夥伴則是國內的大同公司,另外還有CyberNET、做事務機的Olivetti、做手機的Ericsson、Panasonic、Samsung、韓國的Daewoo等。


而Internet Terminal裝置預估其未來的成長性也相當高。美國AOL本身因為是ISP公司,所以跟Gateway也有代工的聯盟關係;CIDCO則委託國內的英業達集團為其代工;還有Boundless、Intel(有Web Appliance計劃,但離商品化尚有一段時間)、RCA;另外,i-Opener則是結合Screen Phone與Internet Terminal的廠商,其代工夥伴為Alinks公司。


在Game Console方面,除了日本最有名的遊戲機三大廠商:SONY、SEGA、Nintendo都磨刀霍霍朝這個市場卡位外,近來軟體界巨人微軟公司也宣佈將在2001年推出Xbox,與SONY的PS2做一世紀大對決。


國內市場

在國內市場方面比較特別的是,因為家用IA產品是希望能取代許多原本在PC上才能使用的連網功能,所以在STB上也發展出一些變種的產品,像整合STB和DVD Player成為Internet DVD;而從事Internet DVD生產的包括皇旗光電(Raite)、歐威科技(Allwell)、台灣通信、凱柏科技、Lung Hwa。


國內投入Internet STB的廠商則非常多,除了前面提到的歐威和Lung Hwa以外,幾個桌上型電腦大廠如宏碁、神達、大眾等,都對此市場非常積極。另外,還有原先做通訊相關商品的如正威、宏傳、亞瑟,做主機板的如微星、A-Trend、華碩、Chaintech、Prolink等;Archtek(以Smart Link來生產Modem的廠商)也有產品問世。還有原先做Digital STB的廠商,包括華台(BEC)、Power Com、Telelynx、兆赫;另外也有傳統消費性廠商,包括東元、普騰、青雲等傳統電子大廠。


在Screen Phone方面,因為它的市場定位比較曖昧不明,所以目前敢積極投入的廠商並不多,稍微有動作的包括UMC、環隆、大同、亞旭等廠商。至於投入Internet Terminal的廠商有宏碁、神達、華碩、偉大科技等,但有些是屬於CRT的上網機,有些是連網板(Web Pad)產品。


家庭用IA產業趨勢

根據調查資料顯示,2000年全球預估有二千萬台,到2004時將成長至六千七百萬台,其中Game Console佔有的比例最高,含括三千三百萬台;而Internet STB大約有一千五百萬台;後起之秀Internet Terminal也有一千三百萬台;Sreen Phone將近七百萬台(圖五)。年複合成長率方面,只有Internet STB因為在市場有一段時間了,所以稍微低了一點,其他的年複合成長率都超過五成以上。


《圖五 全球家用IA產業趨勢》
《圖五 全球家用IA產業趨勢》

而國內的Internet STB據估計會從2000年的103萬台,成長到四年以後的390萬台,而產值與產量的成長比率,也都在三成以上(圖六)。


《圖六 國內Internet STB產業趨勢》
《圖六 國內Internet STB產業趨勢》

企業用IA產業趨勢

企業用IA最主要就是把PC在企業環境中較不重要的部分拿掉,然後逐漸以其價格考量為主,所以在此演進中會有Network Computer(NC)的中繼產品出現,而目前比較主流的產品則為Thin Client(TC)。Thin Client產品最主要的訴求有三點:1.管理容易;2.安全性高;3.成本低廉。


根據1999年IDC全球Thin Client的生產分佈調查,慧智(Wyse)佔了非常重要的份量(37.5%),另外,IBM及NCD也各佔了16.5%的比重。慧智也有幫其他廠商做代工,所以其實際上的市佔率應該可達到五成左右。


國內投入Thin Client的廠商也不少,包括偉大科技(Asco)、公信電子、東元、微星、廣聯國際,以及原來做PC或零組件的廠商,如承啟、崇碩(華碩子公司)、Acer、大眾(可能有量產計劃)。


國內Thin Client的產業趨勢

依據工研院經資中心的資料來看,國內Thin Clinet的發展,大致上會從今年的70萬台,成長到2004年的550萬台。產值與產量的年複合成長率,也都維持在五成以上,成績可說相當不錯(圖七)。


《圖七 國內Thin Client產業趨勢》
《圖七 國內Thin Client產業趨勢》

結語

根據IDC在1999年的預估,2001年全球IA產品的產量將會超過Home PC,但誠如趙建宏組長所言,IA時代的開創,是需要業界先進們前仆後繼地投入更多的心力,才有可能達到這樣的成績。不過,以目前的產業景氣狀況來推論,IA的真正成長可能不用到3、5年這麼久,但要在2001年就達到IDC的預測目標,是相當不容易的。


相關文章
Sony強力加持!樹莓派發表專屬AI攝影機
機器視覺與電腦視覺技術的不同應用
揮別製程物理極限 半導體異質整合的創新與機遇
人工智慧引動CNC數控技術新趨勢
落實馬達節能維運服務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勢流科技2024台灣使用者大會登場 西門子高層分享數位化創新趨勢
» 諾基亞與中華電信擴大5G網路擴建合約 加速佈局5G-Advanced市場
» IBM提出「智慧金融藍圖」 籲善用生成式AI打造參與式銀行
» 英特爾針對行動裝置與桌上型電腦AI效能 亮相新一代Core Ultra處理器
» 英特爾與AMD合作成立x86生態系諮詢小組 加速開發人員和客戶的創新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13.59.73.248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