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從有線到無線
 

【作者: 編輯部】   2001年09月01日 星期六

瀏覽人次:【6073】

無線的發展應是一種物質與精神層次提升的概念

電腦網路的發展從主機與周邊設備的連線,就是從有線到無線,也將從多樣介面變成單一介面或相容介面,例如滑鼠與鍵盤的連線就有很多改用無線的方式,一般介面則漸漸走向高速的USB或1394等通用介面;同樣地,不論是區域網路或網際網路的連線,也是從有線走上無線,通訊介面也是從多樣協定走向統一的或相容的協定。為什麼要從有線走上無線?除了技術的演進外,最重要的還是為了貼近人們的需要,有線的世界,相當程度是一種擾亂與束縛,無線的世界則是一種隨順與自在。


當然,有人會認為發展無線通訊是為了行動與速度的需要,這似乎言之有理,但我們要知道無線的傳輸速度仍在發展階段,遠遠比不上有線目前的傳輸速度與頻寬,至於行動化,則只要利用可攜式的裝置,走到那裡就安插連線到那裡,再加上各種公共資訊站的設立,因此在商業或事務的聯繫上,倒也沒有什麼不便之處。但是在發展了無線應用之後,我們應該知道這將不只是一種通訊上的便利而已,主要它還能帶給我們在物質與精神層次方面的提升,這怎麼說呢?話說混沌初開之時,物質清輕者上升為天,濁重者下降為地,我們善用無線通訊中清輕的介質(電波或光波的傳輸),比傳統用濁重的介質(不是銅就是纖維之類),資源當然更為寬廣無限,對於環境的破壞則會相對減少,同時生活也會更輕鬆高尚許多。


在純光學的通訊領域還沒有完全成熟,以及光電製程尚未更清輕化之時,在可見的未來,仍會是有線與無線相互應用並存的資訊世界。所以業者如果是致力於有線通訊領域的,便應該朝更大頻寬與更高速度的傳輸來發展,如果是致力於無線通訊領域的業者,則應該以提升人們的生活層次與盡量擴大自由空間來思考與發展。這種想法很重要,否則將會頭上安頭,增加更多束縛,就如同有人為了行動與速度的需要,創造想像了穿戴式電腦的應用,這或許是技術發展的過程,但更是一種思想上的偏差,多走一些冤枉路,給人們多找一些罪受罷了。人類要懂得役物,不能役於物,生活才會快樂,這是基本觀念,但現在的電腦與網路還把人們推在水深火熱之中,這一點我們不能不有所體認。


台灣要用什麼來打贏下一場經濟戰爭!

在開放性PC王國之後要緊抓住下一波的開放性產業

自從諧星卓別林在1981年為IBM公司的第一台個人電腦(Personal Computer)「IBM5150」代言以來,因電腦發展而衍生的高科技產業,早已成為全世界最重要的經濟發展來源與動力,而電腦相關產品更已深植人心成為大多數人的必需品,就時代意義而言,是值得大書特書一番。而台灣也在日前由行政院國家資訊通訊發展小組民間諮詢委員會舉辦了一場名為「台灣PC20禮讚」的慶祝活動,邀集了國內外重要的廠商與代表,一方面見證了台灣PC產業的奇蹟,另一方面也藉此展望未來,希望再開創電腦產業新世紀。


然而,從此次參與「台灣PC20禮讚」的科技界要角所發表的演說或討論來看,卻只焦距在兩岸的競合關係上,似乎意味著台灣或全球在慶祝個人電腦發展二十周年的今天,唯有把希望寄望於中國大陸才會有明天,這種見樹不見林的一時之見,是頗令人擔憂的。因為不以台灣為思考中心的投資、外移、合作等商業行為,最後終將因為「各行其是、後靠無繼」而逐漸失去優勢,原因很簡單:只有台灣擁有自己的實力,才能談到世界各地去攻城略地,如果台灣本身沒有實力,那麼台商不管到哪裡去發展,都很難有真正的成就。


好在,我們尚擁有許多寶貴的特點,包括「科技設計、行銷、服務」等明顯比大陸強的優勢,只要政府有好的並能持續的產業發展政策,自能沉殿一直困擾我們的「兩岸情結」。來台訪問的知名策略管理大師麥可.波特也表示,台商不應一股腦地選擇單純的投資方式助長大陸快速成長,而忽略了維持兩岸均衡的運籌管理,我們對大師透澈的看法深表認同。


二十年過去了,台灣經過二十年來政府與民間的共同打拼,好不容易創造了舉世皆知的「電腦王國」,這份奇蹟般的榮耀及成果,卻隨著產業挾帶著資金及人才大量外移後,逐漸「形銷骨毀」,如果不積極面對,台灣的未來有可能就像大雨過後的土石流,侵蝕我們賴以生存的最後基園。二十年前我們以製造出口為導向的政策,打贏了這一仗;二十年後,我們必須再仔細思考,要用什麼來打贏下一場戰爭!?


很多人看準IA的市場空間,並且認為以台灣在PC產業的基礎,應該很容易的就能再次成為IA產品的全球製造中心,所以政府經濟發展計劃上也提出了到2006年成為「全球最大IA製造中心」的構想或口號。但是IA產業並不等同於PC產業,過去區域競爭的經濟環境也不等於未來全球化競爭的經濟環境,所以要打贏下一場經濟戰爭,不能再以過去成功模式來套用或思考。就拿IA產品來說,所須加工整合的技術並不多,製造IA相關使用者產品屬於低知識的產業,台灣早該脫離勞力密集的加工製造想法,如果要成為IA王國也要以多元化的設計應用產品為主,因此並不同於PC產業需要上下游垂直整合分工的體系。至於區域優勢更因為全球化的經濟競爭,使台灣更不可能做別人也會做的產業或產品,因為短期內成本比新興的區域經濟體要高太多了。


所以,看來我們只有創新價值一條路,而所謂創新價值並非只有創造發明新的產品才算,應該認清各種不同特質或條件都能找出一條創新價值的路,不論是特別的行銷巧思、空間規劃或人際安排,都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條件來創新價值。我們目前有那些條件來打贏下一場戰爭呢?也許從外人的眼光來看,有其客觀的一面,很值得參考!日前來台的英特爾總裁暨執行長克雷格貝瑞特(Craig Barrett)在對600位企業及技術領導人發表演說時呼籲台灣資訊產業從目前全球PC製造樞紐的領導地位,轉型為網際網路設計、發展與製造中心,也許就是一個很好的方向。貝瑞特表示:「台灣需要以網際網路相關的設計與發展為未來的方向。將台灣原本在PC製造與生產的專長,進而拓展至為數位世界投資發展新技術及創新產品,如通信及網路設備、下一代無線基礎建設、先進伺服器的開發及軟體應用程式等產品。台灣企業也必須加緊利用當前及未來的網際網路技術轉型為e化企業,以便充分掌握最新及未來的網路技術。」貝瑞特強調:「台灣企業能藉此在組織內各層面提高生產力、拓展客戶及發展更高的效率。」


英特爾總裁的這些建言,我們應該好好反思,因為別人很容易的就可以發現我們自己所忽略的特點,其實從這些建言不難明白,台灣應充份發揮在數位科技的優勢,掌握上游設計與結合高規格製造的技術;再者台灣地狹人綢,我們不充分利用網際網路這個工具,其它能營造的空間就不多了。


IA與AI

當資訊普遍平等化與公開化後 再快的計算處理也比不上靈感

最近有關IA的事物可以說相當熱門,同時在高度電腦資訊化的情況下,人們又開始關心起所謂AI(人工智慧)的議題,到底IA與AI有關聯嗎?當然有關聯,從IA的發展我們更可以打破原來對AI的迷思,從而用比較健康平凡的觀點來看待AI人工智慧。如果我們把企業體的電腦化或網路化,稱做e化或資訊化,那麼所謂IA也就是各種裝置的e化或資訊化。既然如此,IA裝置將都會具備完整的電腦輸出、輸入、處理與連線的功能,所以現在就有很多廠商都紛紛投入IA核心處理器的發展,這是一個從有電腦、電子與網路產業以來,未曾想像到的龐大市場,勢必影響到人們對電腦或網路的概念,不再有太多對電腦的神話想像,也將重新認識真正生物平凡而偉大的一面。


我們從IA的概念或CPU的沿革來看,都已經是炒了不能再炒、熱了不能再熱的個別事物。然而一般對IA的定義一向還相當分岐,至於CPU則大家都知道指的是一個系統的中央處理器,相對於MCU(微控制器)用於簡單控制的裝置或MPU(微處理器)的廣泛應用定義,仍有其特別的分野,也許將來其差別漸漸會變小也不一定。但至少對於特定用途的DSP或其它應用型處理器,如繪圖處理器等,就有核心與周邊、通用與專門的不同對待了。所以IA CPU指的當然是具備完整系統,甚至能夠擴充功能的主機裝置中之核心處理器,就好像現在個人電腦中的CPU一樣。


只是每樣IA產品都要像PC一樣處理那麼多複雜的事務嗎?那麼IA的定義或界限又是什麼?在英文的字義裡,IA(Information Appliance)直接翻譯應是「資訊裝置」或「資訊設備」,可是中文一般卻用「資訊家電」來特別稱呼,這樣就限制了IA本身的格局。事實上我們都知道所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道理,也就是任何微小個體,如果要有活生生的功能或狀態,便要有完整的系統架構,至於本身所扮演的角色是否吃重就不是那麼重要了。例如身體裡的一根頭髮或些許唾液都含有該人物完整的DNA架構,我們還可截取其DNA碼,然後複製新的生化人呢!


IA產品也一樣,應該把它當作是一個完整資訊系統的裝置,至於原來的大型電腦系統或PC本身就是一個完整系統,當然也是一種IA,或者說是IA產品中已經發展得相當成熟的一支。這樣來看IA,也就沒有與PC產業衝突的地方,也不是取而代之的問題,而是擴而大之的觀念應用罷了。所以有些IA產品僅管小,卻仍必要裝上具備複雜運算功能與連線擴充能力的核心處理器-CPU。想想看,一根頭髮上的DNA結構,就要利用千萬台電腦多年的時間來計算解碼,一個簡單的IA裝置,如果要成為資訊世界整體的一部分,難到不需要一顆功能強大的CPU嗎?


任何一個IA產品如果具備網路通訊的能力之後,它便有了無限的想像空間,不能單單以現有的角色應用來觀之,同樣地,任何人從單一IA產品來切入資訊世界,也可以接觸到靈活變化的真實面貌。我們可以說IA才真正能夠實現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慧的夢想!過去我們總以有限的超級電腦來看人工智慧的發展,事實上,能夠下圍棋的「深藍」電腦固然高強,比起還能夠連線其他功能或資訊的「深藍」IA,顯然也會遜色許多,所謂「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不是嗎?又,一個自私自利、狂妄自大的AI「機器人」,當然也比不上一個自尊尊人、互助分享的IA「裝置」啊!我們可以說,一個活生生的IA,本身就是一種智慧與生命力的展現,但是我們不要忘記背後讓它活靈活現的,正是人類自己。


機器人與複製人

在某些複雜的心態下,人們總想要製作和自己一模一樣的「東西」出來。常被提及討論的「複製人」概念便是一例。複製人是生化科的產物,目前已有許多複製動物,如複製羊、複製牛等成功案例,預期要複製人也不是什麼問題。為此,許多國家特別下令禁止複製人,這是站在倫理道德問題考量上的不得不然。


另外,以電子物理科技為基礎的「機器人」,由於精密的電子技術也已逼近一般的生物神經網路系統。再加上人工智慧多年的開發研究,將來要製作出如電影「機器戰警」或「AI人工智慧」之類的機器人,應該也不是太意外的事情。由於最近大家對這類議題接觸很多、困擾也很多,在此特別幫大家澄清一些觀念。


以複製人來說,僅管與取樣的「自然人」之DNA極為類似,但畢竟是不同的兩個人,就好像同卵的雙胞胎一樣,再加上後天環境的差別,那更是只有聽天由命了,相信這並非「遺傳優生學」上的極佳範例,倒不如從「婚前健康檢查」與「胎教」上來著手,還更為有利、有效。


電子機器人也是一樣,如果其動作能如人類般柔軟自如,再加上還有飛天鑽地的特異功能、超強的記憶學習能力,也還是一句任人擺佈的傀儡。如果真要有如人類一般的情感與意志,那還得要有「靈魂」來附身,是不是附身或起乩以後就可以變成人,我想這還差一大截,嚴格來說還只是裝神弄鬼罷了,嚇唬嚇唬人還可以,真要成為一個生命體,非得要諸位大人下輩子投胎轉世為機器人不可,這樣可行嗎?你願意嗎?你想要嗎?都還是一個大問號哩!


我們可以想像當一個正常生產下的人某甲、與複製人某乙、機器人某丙,一起到郊外露營野炊,三人不覺仰望滿天星斗而喟然嘆曰:「真是造化作弄人啊!」一笑。


相關文章
USB供電5.8 GHz RF LNA具有輸出電源保護
選擇USB轉接驅動器的須知三要點
輕鬆有趣地提高安全性:SoC元件協助人們保持健康
如何防止USB C型電纜冒煙
機器視覺系統提升藥瓶檢測效率及準確性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Lumens 捷揚光電正式推出全新 4K 解碼器,將 Dante 視訊導入會議室應用
» NETGEAR引進Wi-Fi 7無線路由器 發揮AI平台最大效益
» 【COMPUTEX】經濟部攜手明泰、光寶、聯發科 推出「O-RAN基站」三頻全產品線
» 宏正AI創新連結浸體驗 COMPUTEX 2024展示賦能應用方案
» 歐盟6G計畫主席來台 與經濟部簽約合作跨國研發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5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3.139.88.246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