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 / 文章 /
制造业服务化的省思
深化技术才是长远之计

【作者: 周雍強】2013年02月25日 星期一

浏览人次:【15354】


图一 : 从企业长期发展的观点,代工仅能当作过渡阶段,不宜久留,发展的方向之一是深化技术,之二是发展自主产品。
图一 : 从企业长期发展的观点,代工仅能当作过渡阶段,不宜久留,发展的方向之一是深化技术,之二是发展自主产品。

服务加值途径

我们必须区分产品制造与代工制造,产品制造能服务加值,但是代工制造不能服务加值。在全球产业的范畴谈制造,一般是指产品制造,而服务加值的途径有五。第一,在产品内部增加监控与通讯的功能,以提供更好的维修与其他衍生的售后服务,例如,工具机与电梯的远端监控诊断模组,除了提升设备智能外,还可因此产生持续的服务营收。


第二,对客户提供产品采购上的技术顾问、资金融通、周边商品配套、以及第三方设备的一体维修安排,例如,铁路机车头、大型电脑与大型资讯软体都能包装成一站购足(one shop, single stop)的服务。


第三,对客户的特殊任务需求,以本企业的产品为核心,进行系统整合服务,例如,自动仓储系统、工厂自动控制、电子商务系统的附加价值来自软硬体整合、专案管理。第四,对本企业产品通路中的代理商或营销门店提供支援,经由通路服务品质,提升产品在市场的价值。第五条途径则以iPod与电子书阅读器为代表,但是产品在整体商业生态系统的地位已经降低。


外包服务

另外还有一类的企业功能服务可通称为外包服务。这类服务通常是发生在一种微妙的供需情况,委托方并不将某项服务视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受托方在技术、流程或系统上却正好有能力高效满足这项非核心功能的要求。服务提供者的竞争力有赖持续深化其能力、以及规模经济或范围经济的优势。


服务提供者若是附属在某家大企业之内,其他企业基于对竞争的顾虑自然有所排斥,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将很难聚积,因此外包服务的提供者通常是独立自主的企业,但是在产业结构上,委托方绝难容许这项服务的供给市场发展成独占或寡占。台湾的代工制造基本上是属于外包服务,而标竿企业非台积电公司莫属。


代工制造实不能奢盼加值服务,代工制造的业务是要受到代工契约的严格管制,不符契约要求的表现会有处罚,而超标的绩效还未听闻有额外的奖赏。代工制造所增加的服务通常是边缘服务,仅能获取工钱或是仅能据以巩固下一回的生意。专业代工制造并没有很高的服务加值空间,从代工制造升级到代工设计是否能有所改变?其实,代工设计与代工制造有同样的命运。


在大多数情况,代工设计是获取代工制造生意的前置工作,而没有分离的营收。在更令人无奈的契约规范之下,设计工作所产生的创新发明往往是归属于委托方,创意的果实遂成为代工者命运的痂锁。没错,代工制造、代工设计(ODM)、样品设计、以至于产品代工(OBM)的附加价值是渐增的,但是服务加值的空间受到严格压缩,不利施展服务创意。制造必须先走到自主产品的地步,才能海阔天空畅想服务创新与加值。


走向永续发展之途

从企业长期发展的观点,代工制造仅能当作过渡阶段,不宜久留,发展的方向之一是深化技术,以成为技术公司为目标,之二是发展自主产品,以奠定加值服务的基础。专业代工本身并非可学习的典范,将台积电公司当作专业代工的模范是一种误解。台积电公司的榜样不在「专业代工」的商业模式,而是在技术深耕与灵活的产能资本运筹,以及近来的设计智财与制程平台。若专业代工是一种典范,则经过十余年的大量模仿,早应有多家令人称羡的专业代工企业。


回到本文的第二个问题,代工制造服务化的途径首先应是及早脱离代工生产模式,力求能自主制造产品(或关键元件)、发展技术或建构某种平台。自主是基本要求,唯有经由自主,才能建立与市场的联系,进而了解顾客的服务需求。第二个要求是在供应与通路网的组建上有所突破。建立驰名品牌是件大事情,不是一时可达成,与代工委托者的竞争冲突也不可不察,权宜之计,在众多供应链或通路之中开拓部分管道,善用产业竞合经济,发展市场力(即利润要求力),应是服务化的第二个关键。


其次,制造往往是生产效率导向,而服务是以消费者为关切的焦点,生产与消费截然不同,能体察而不止于观察或预测顾客需求是制造服务化的第三个关键。因此,制造业服务化的行动应有三个方针:是否有助于脱离代工生产,是否有助于运筹供应链竞合提高市场力,是否有助于连接顾客或市场需求。


(本文作者为台湾大学工业工程所教授)


(目前周雍强教授正在进行此主题的研究,并拟出一份问卷调查,若您对此主题有兴趣,并愿意提供宝贵的意见,请至http://www.ctimes.com.tw/form/ gen/ntu.asp填写)

图二
图二
相关文章
以协助因应AI永无止尽的能源需求为使命
低 IQ技术无需牺牲系统性能即可延长电池续航力
P通道功率MOSFET及其应用
运用能量产率模型 突破太阳能预测极限
新一代4D成像雷达实现高性能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关讨论
  相关新闻
» UL Solutions现身车电及零配件展 提供创新需安全、性能、环保测试
» 汽配、车电、智慧移动联展开幕 揭露360度移动新时代
» 台达一体式直流充电桩UFC 500亮相 协助充电营运商领跑市场
» 科睿唯安百大创新机构揭晓 台湾获选11家高居全球第三
» 克兰诗与达梭系统携手合作 提升各基地生产效率与品质一致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4K9UYGX8STACUKZ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