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畢業季即將來臨,轉眼間又是社會新鮮人踏入求職市場的旺季;根據相關單位的統計,隨著國內教育水準的逐年提高,目前國內的大學院校數量已經較十年前增加三倍,達139所,大學畢業生人數更將在今年達到三十萬以上,職場競爭的激烈程度可期。而根據媒體針對大學生就業市場所進行的調查,雖然大學學歷仍是大部分企業吸納人才的基本條件,但有九成以上的企業卻反映大學生的素質下降,並有六成以上的企業表示求職者的能力將會是比學歷更為重要的錄取條件,也有四成以上的企業表示會優先錄取具備更高學歷的求職者;大學生已經不再是求職市場的常勝軍,再加上海峽對岸大陸地區人數更為龐大、能力更為優秀的大學生加入競爭,為搶“飯碗”,台灣大學生恐怕得經歷一場艱辛戰役。
對台灣大學畢業生來說,目前最熱門的行業類別當推發展蓬勃、人才需求度高的電子、半導體產業,但「台灣大學生不好用」,卻是時常從科技業者口中聽到的感嘆。有電子零組件通路業者就明白表示,他們的FAE團隊用的幾乎都是專科學校的畢業生,不少大學生空有學歷,做事卻是眼高手低,不如專科生在工作態度與能力上的認份與專業。亦有在大陸投資的高科技業台商認為,比較起台灣的大學生,萬中選一的大陸大學生素質與能力優秀太多,對業者來說必須付出的人力成本也低了許多,過去台商對進用大陸員工仍對其工作態度與做事方法有所疑慮,但隨著大陸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外來資訊的日益流通,大陸員工已經能跟上企業運作腳步,成為台商信任的人才聘用選擇;不少台灣大學生認為台灣就業市場擁擠、希望向大陸發展,恐怕是打錯如意算盤。
在現在所謂“六年級”、“七年級”大學生的父母一輩年輕時代,「大學生」這三個字仍充滿光環,台灣地區半導體高科技產業更是奇蹟,更是由不少當時的大學畢業生人才所主導創造,而隨著時間流轉,在生活條件富裕、資訊發達的環境中成長的現代大學生,卻開始讓上一代已成父母與企業高層的大學生產生「腦袋裡不知道在想什麼」,以及「工作態度與穩定性不佳」、「缺乏創新與獨立思考能力」等負面評價,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國內教育體制長久對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與生涯規劃訓練之缺乏,或許是一個主要原因,但現代年輕學子在備受家長呵護與優越物質條件之中成長,重視個人享樂主義與對整個社會大環境與趨勢變化的忽略,更是其中的癥結所在。
全球化的浪潮與世界經濟情勢的改變,曾經創造數次經濟奇蹟的台灣,也必須面臨再一次的產業創新與轉型,才不致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被淘汰;台灣近兩年來高升的失業率與大學生求職四處碰壁的現實狀況,或許正能讓台灣大學生開始思考相關問題,進一步對於自身能力的增進與第二專長的培養付出努力,尋找個人生涯發展的正確方向,大學的文憑可能因為未來高過100%的大學錄取率而不值一文,但透過思考與努力所累積的智慧、專業與經驗,絕對不會泡沫化;若擁有這樣的條件,失業率再高又何必害怕?(鄭妤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