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活動報導】養雞場裡的智慧 EDGE AI 助力畜牧養殖
 

【作者: 謝涵如】   2023年01月30日 星期一

瀏覽人次:【2234】

人工智慧風潮席捲各大產業,其中邊緣運算是更是近年企業積極導入的技術,然而Edge AI的原理究竟是什麼,又該如何落實到產業當中,是許多企業嘗試AI升級轉型過程中,首先面對的難題。


人工智慧基金會(AIF)以多年投入AI人才培育、提供專業顧問的經驗,舉辦「AI CAFE」系列活動,希望藉由精彩的課程內容跨越產業鴻溝,讓更多人了解並體驗到AI的優勢。活動的第一場講座以畜牧養殖產業中的AI應用為主題,邀請到兩位專家,帶領觀眾建立Edge AI基本概念,搞懂技術原理,同時透過實務案例分享,從技術掌握產業應用。


模型縮小燈!模型壓縮與邊緣計算的結合

「目前AI的問題,已不在於模型夠不夠強,而是模型夠不夠小,是否能放在邊緣設備中運行。」


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的AI工程師Chris,曾經接觸過睡眠品質分析、利用生成式對抗網路之車聯網路障系統等專案,專長研究領域為電腦視覺、深度學習及生成式對抗網路的他,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向觀眾解釋Edge AI的原理。


Chris表示,邊緣設備是具備聯網、運算能力的小型硬體設備,其便宜、體積小、方便部署、低功耗及便於結合各種感測器的特性,使它成為AI進入產業的絕佳選擇。


目前AI的流程,主要分成訓練模型learning與執行模型inference,以自駕車為例,自駕車本身的並沒有空間容納過大的計算資源,若所有判斷都需經由雲端計算才能返回結果,一來一回的時間將導致即時性不足,假如邊緣設備中,有具備自主運算與決策能力的inference model,即時性便能大大提升。


即便如此,Edge AI也並非十全十美,其在應用上仍有侷限與待克服的問題,其中運算能力過小可能導致inference速度過慢,硬體資源太小則可能使模型無法放入邊緣設備中。


「若想解決這些問題,必須在近乎不影響模型準確度的情況下,將模型壓縮,讓其能有效實現在邊緣設備中。」Chris解釋:「像給模型照縮小燈,將不必要的權重刪除,留下最重要的。」



圖一 : Chris以縮小燈為例,向觀眾解釋模型壓縮的原理。
圖一 : Chris以縮小燈為例,向觀眾解釋模型壓縮的原理。

模型壓縮有幾種方式,如網路剪枝,量化參數與知識蒸餾。其中近年最主流的知識蒸餾,需要兩個網路模型:Teacher與Student,由大模型Teacher去訓練出一個小模型Student,藉由結果學習去蕪存菁,使小模型具備大模型的能力。


以養雞場的雞群活動力偵測為例,傳統以人力查看的方式相當耗日費時,若能以AI偵測取代將能節省大量人工與時間。


由於養雞場屬於半開放式場域,又必須追蹤雞隻的移動軌跡,案例採用小型自走車搭載邊緣設備進行偵測與判斷,對於模型輕量化的要求頗高,團隊選擇使用Jetson Nano作為Inference硬體 ,同時以知識蒸餾方式壓縮模型滿足輕量化需求。


「隨著邊緣設備進化,邊緣運算的應用會越來越成熟,包含邊緣設備的硬體成長與軟體的成長。而知識蒸餾能保留模型精度,是近幾年討論相當熱門的議題,未來發展直得期待。」Chris總結。


農漁畜牧業的AI視覺好幫手

第二位講師辰明智能創辦人與執行長Gray,專注發展AI視覺感知技術多年,對於AIoT在農林漁牧產業中的應用極具心得。


「傳統農林畜牧業大量仰賴人工的運作模式,正面臨人口結構老化、缺工等挑戰。」Gray提到,目前雖已有農用攝影機等科技輔助,但僅具錄影功能,缺乏量化數據與異常反饋功能,仍須人工監測,於節省人力方面作用相當有限。


由辰明智能所研發的AgroONE即時生長監控系統,透過Edge AI設備,針對農作物的生長狀況進行即時監控,以純視覺方式,將植物的生理參數量化,如光合作用率、含水含氮率等,農民也可透過系統搭載的APP,遠端觀看巡視作物狀態,減輕工作負擔的同時,更能提升產品品質。



圖二 : AgroONE系統無論動物植物的培育皆可應用。
圖二 : AgroONE系統無論動物植物的培育皆可應用。

同樣的系統也能運用在畜牧產業,辰明智能專攻白肉雞養成領域,經驗豐富。


白肉雞作為人類社會重要的肉品來源,其養殖方法卻仍大多仰賴人力,此外,禽流感等疾病也是相當棘手的問題。


辰明智能嘗試在畜舍中導入AI視覺感知技術,小型化的設備垂掛在天花板,利用立體視覺量化雞隻生長狀態,同時以光譜分析量化健康情形,再藉由邊緣運算即時監控,除了能減少人力需求,還可更精準的掌握雞隻生長狀態,同時在雞隻染疫時防微杜漸,避免農民因禽流感撲殺雞隻致使血本無歸。


Gray表示:「我們想要讓農漁畜牧業變得更便宜更簡單。」


小結

過去以人力為主的農漁畜牧產業,隨著勞動力結構改變岌岌可危,然人類生存不能沒有糧食,農業為立國之本仍有其重要性,所幸科技改變生活,有了AI的輔助,未來的農業或能擺脫傳統辛勞費力的運作模式,以低人力、高科技的方式重獲新生。


(本文由VMAKER授權轉載;連結原文網址


相關文章
從臺灣智慧農業週2023 看邊緣智慧最新趨勢
TinyML(MCU AI)運行效能誰說了算?
Intel OpenVINO 2023.0初體驗—如何快速在Google Colab運行人臉偵測
Google MediaPipe快速上手 ─ 浮空手勢也能用來當作簡報播放器
從Embedded World 2023看Edge AI及TinyML最新發展趨勢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貿澤電子2024年第一季度推出逾10,000項新元件
» 宜特2024年第一季合併營收突破10億元 高階晶片驗證訂單加持表現亮眼
» SAP加速AI驅動供應鏈創新 推動製造業轉型
» 宇瞻邁入綠色顯示市場 成功開發膽固醇液晶全彩電子紙
» 調研:2024年中國ADAS市場邁向Level 3自動駕駛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18.118.126.241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