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資訊爆炸的今天,如何處理龐大的資訊量是企業共同面臨的難題,為了解決此一困擾,儲存設備的技術和容量也就不斷的提昇和擴充,目前全球前兩千大的資料量正以每年兩倍的速度成長,而網路公司的資料量更以每九十天高達兩倍的速度成長。Dataquest則預測 2003 年 NAS 會有一百萬台的銷售量。
台灣是世界電腦硬體設備的製造大國之一,其中不乏以工業電腦為競爭核心力的廠商,而其中艾訊以及威達電均是其中佼佼者,在本期 NAS 的產品報導中,我們特別訪問到艾訊 NAS 產品經理魏立宏先生,以及威達電產品經理鍾逸鈞先生,共同來探討儲存設備 NAS。
NAS的特性與用途
NAS 為 Network Attached Storage 的簡稱,艾訊科技魏立宏表示,NAS 是利用一條網路線連到一般的網路上而形成的一個節點 ( Node ), 它並具有自己的 IP address,此時網路上的各工作平台使用者就可開始在 NAS 上面存放資料與隨時讀取資料。
故對用戶端而言,NAS 就有如一大型檔案伺服器 ( File Server ),NAS通常能同時處理高達數千個操作要求, 所以也具有高效能的優點, 並能有效疏解伺服器及網路壅塞的情況。簡而言之,NAS是一台High Performance 的 Network Server 加上 Storage。另一個NAS最大特性在於,一般的 File Server往往需要數個小時甚至數天的時間安裝設定,並且需要暫停網路部份的工作才能進行,而 NAS 的裝置時間僅需數分鐘而已,它的隨插即用方便性相當穾出。
威達電鍾逸鈞也提到 NAS 的主要功能有二,一個是儲存資料,另一個是檔案分享,而它的特性是透過網路來被使用,目前 NAS針對 SOHO 族和中小企業,所以在設計上會以提昇它的方便性作為考量,只要用一條網路線,取得一個 IP 位址、插上電源,只要略懂電腦的人,在三分鐘之內就可以完成主要的設定,十分符合市場的需求。
NAS的架構與優點
對於 NAS 的架構與優點,根據艾訊魏立宏說明NAS不受到網路伺服器的限制,適用於各種網路上的工作平台,以艾訊的CoproNAS為例,無論是從 Windows 95/98/NT、 Apple Macintosh、或是各種 Unix、甚至是Novell 的 Netware 的用戶端,都可以直接同時點選同一個網路磁碟的資料。作為一個網路儲存設備, CoproNAS亦容許系統發生錯誤狀況時, 完全不會中斷或停止任何資料存取服務,並且維持穩定的效能。一般而言NAS的特色有:
- ●隨插即用,簡化管理
- ●高效能,解決網路擁塞
- ●跨平台,支援多重網路協定
- ●高穩定度,支援365天24小時不停頓的容錯任務要求
威達電鍾逸鈞認為,儲存設備發展至網路化後,早期直接附加在伺服器上的儲存設備在容量上已不符現代企業需求,而在NAS儲存架構下的網路環境中,使用者可以連接近端或遠端的資料庫,進行檔案的讀取,達成節省資源資源共享的目的,而且萬一在使用當中發生硬碟故障或電源中斷等問題,NAS主機的控制平台也能即時發出警訊,方便管理人員排除障礙,甚至在不需停機的狀態下,就能進行修復的動作。
因此運作NAS架構在容量的擴充性上,使用者可以依據自己的需求調整硬碟的容量,再者資料不需重複拷貝至個人的主機上,透過NAS即可達到資源分享的功能,由於資料量愈形複雜,有了NAS之後,便可將資料做一個集中控管的動作,MIS人員透過NAS的管理介面就可以做到遠端操控的功能,因此,使用NAS不需要大量或專業的資訊人員操控,也不需要添購昂貴且佔空間的大型主機,同時NAS亦具備跨平台整合的功能,所以在市場上具備相當大的潛力。
NAS之產品特色與定位
談到 NAS 就會令人聯想到具有相似功能的 SAN,對於較大的公司行號 SAN 也是一個很好的資料儲存管理解決方案,到底要用NAS或SAN常讓MIS人員陷於兩難,而艾訊的 CoproNAS 網路磁碟機的產品特色在於它可與SAN結合而成為SAN的一個Area,再加上 CoproNAS 能支援各種操作系統及介面,其應用彈性可見一般。
至於提到威達電最新推出的NAS-4000,鍾逸鈞自豪的表示一台NAS-4000可支援4個IDE硬碟,最大容量可達320GB。並搭配雙電源供應器以防止因電源不正常所造成的資料流失與硬碟毀損。而在資料保護上則運用磁碟陣列(Redundant Array of inexpensive Disks;RAID)來做有效的資料管理。這款由威達電自行研發的產品,透過簡易的web化做操作介面與應用軟體,任何人都可以輕易使用這套跨平台儲存設備。
小結
在提了NAS這麼多的產品功能之後,到底NAS該應用到哪些層面呢?NAS的最大功能是資料儲存,因此舉凡平時就在處理龐大資料量的中小企業,NAS對它們而言幫助最大,例如:印刷業、出版業、圖書業,甚至是博物館或政府機關。而隨者科技的發展,資料數位化是必然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