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九政府会计年度达二千五百九十亿元的中央统筹分配款,在政界已风风雨雨数个月,而行政院预定在今天院会里确定分配比率问题。这是每年都吵的问题,精省以前还单纯些,只有省府、北、高两市对中央,现在则是二十三县市人人都喊穷、有话说,而个个都摆不平。

过去中央资源独厚北、高两市,以致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实有偏颇之处,目前的讨论焦点集中于分配款的公平性原则为何,比率该如何订定,但即使订定出来,政府真的能将这笔取之于民的庞大预算,有效的利用,回馈于民吗?在去年九二一地震中,政府的应变能力如何,已摊在阳光底下被清楚检验。能力、财力不足也罢,民间力量会随即填补,但令人难以接受的是态度问题,据现在仍在中部协助重建的世界展望会工作人员表示,很多民间出资的组合屋建好了却久久无水无电,只因地方乡镇公所认为这让他们很没有面子。

政府员工的老大心态其实很容易理解,说穿了即是「铁饭碗的铁石心肠」,其服务态度不佳的根源在于没有竞争,这可从在对手环伺下中华电信和其他政府机关服务的差异性中看出,这已是不容易的改变,但就媒体更进一步的部门互动,则仍感受到其市场应变的效率不彰,当其他同业的采访早已告一段落,对中华电信的邀访公文似乎仍在旅行之中。

在新科技应用快速发展的现代,政府的动作每每显得尾大不掉,而网络发展的开放性环境趋势,也让我们重新省思政府的角色扮演,是大而能好,还是小而美?对于攸关众人利益公平的政策制定,如电子签章、3G执照发放等,自需审慎评估,但就事务性的执行上,政府能做的,难道民间就做不好吗?马英九提出垃圾可以如公交车般公办民营的方案,相信会有更好的成效,若能如此,各县市又何必汲汲于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