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集團近日大幅調整員工薪資的舉動,不僅震驚了兩岸電子產業界,也引起國際媒體高度側目。一般認為這是在接連12名員工自殺後、富士康試圖扭轉外界負面印象的補救措施。然究其實,此刻富士康決定一次大幅調薪,不單只是亡羊補牢的救急應變,而是經過相當縝密而細緻的評估與盤算。

富士康近日一次大幅調薪的動作,其實是在中國經濟轉型戰略下、一連串邁向內需通路自我轉型的開始。圖為富士康招募生產線作業員現場。
富士康近日一次大幅調薪的動作,其實是在中國經濟轉型戰略下、一連串邁向內需通路自我轉型的開始。圖為富士康招募生產線作業員現場。

對內,一次大幅調薪的背後,代表的是富士康重新佈局中國內需市場,目標是邁向通路和品牌的自我轉型之路,不僅重拳打擊其他代工競爭同業,同時借力使力與上游品牌大廠共同攜手深入中國市場。對外,一次大幅調薪,正好符合中國政府為緩解匯率升值壓力、重新打造內需市場規模的大方向,是富士康積極回應此一經濟轉型戰略的最佳契機。

中國的經濟轉型戰略,是要從「世界工廠」轉化為「世界市場」,藉由提高內需經濟的規模和比例,來抵擋美國及歐盟的金融攻勢。因為「世界工廠」的中國,製造業和電子產業大部分卻仍處於海外來料加工、結合本地無限供應勞動力的薄利代工階段。中國越來越仰賴出口,代工獲利卻越來越微薄。但長期對歐美形成龐大的出超累積,讓美國和歐盟不斷強力要求人民幣升值,對中國不僅弊遠大於利,也使得中國面臨被迫調整匯率自由浮動的沈重壓力。另一方面,2008年金融風暴後,中國政府為繼續維持GDP「保八」而大舉投入的4兆人民幣,多數卻進入房地產和股市等虛擬經濟層面,反而成為外資熱錢炒作保值的競技場,經濟假性繁榮的泡沫化風險不斷拉高。

中國很清楚,不能走上日本在1985~1989年被迫大幅拉高日圓匯率、配合寬鬆的貨幣政策、造成1990年代日本房地產和股市經濟泡沫化、導致「停滯的10年」的老路。若持續維持寬鬆的貨幣政策,加上一旦人民幣大幅升值,不僅會使中國的泡沫經濟崩解,出口產業更將直接受害。

因此,中國的「世界市場」經濟轉型戰略,目標是打造一個有別於美國和歐盟市場的「新第三世界」。藉由擴大內需實體經濟規模,使中國市場成為多數本土製造業和電子產業產品的消費最終點,藉此來降低商品外銷出口對歐美市場的依附程度,藉此維持人民幣的匯率限定波動幅度。在此前提下,一連串宏觀調控經濟措施便陸續展開,這包括透過落實勞動合同法縮減沿海加工出口產業規模、打擊過熱房市並降溫股市投機、推動台資企業遷廠轉往內陸、下令各省提高最低工資額度、鼓勵台商調高工廠員工薪資等。

在「世界工廠」時期,長期享受出口優惠政策和無限低廉勞動力供應的台商,當中國經濟戰略邁向「世界市場」之際,既有的代工產業體質勢必產生質變。富士康一次大幅調薪之後,也已開始將招工重心,從深圳轉向重慶、西安與天津等,便是掌握這股大環境變遷順勢而為的表現。一次大幅調薪,更積極回應了中國政府經濟轉型的大方向,對提振員工消費、壯大內需規模、協助安定就業、鼓勵和諧社會等政策明確表態,對自身往後在內需市場相關政策優惠與保障上,也取得更多的條件與機會。

更進一步來看,富士康跨出自我轉型的步伐,更是與中國經濟轉型戰略並行不悖。富士康已經明確宣示要在中國建立綿密的通路經銷網路,並且除了在太原、晉城、武漢、南寧之外,已決定在重慶兩江新區建立代工製造基地,擴大己身在中國內需市場電子產業客戶服務、產品服務和終端產品販售的影響力。從外銷轉向內需,藉由自己的通路,把自己代工製造的產品,銷售到中國各地。因此無論是萬馬奔騰計畫、還是與德商或是與大型量販通路商合作佈建大型電子通路賣場,在在都表明富士康要轉型成為「新世界市場的新電子通路王」,不僅如此,富士康更要藉中國內需市場水漲船高的勢頭,進一步打造佈局自有品牌。

於是,蘋果會如此情義相挺富士康,自然也是著眼於此。蘋果iPhone的三分之二營收是在海外市場,若富士康能做蘋果的引路人,擴展在中國內需市場的市占率,倘若有天富士康通路掛上Apple Store的牌子,也不會特別令人驚奇了。況且此次富士康調整薪資的總額,對於品牌大廠整體的毛利比重來說,實在是微不足道,蘋果樂意補貼富士康,若能轉移血汗工廠污名、鞏固製造代工大樁腳、並順勢深入中國內需市場,何樂不為呢。

但無論是通路計畫還是品牌佈局,都要中國政府的鼎力支持方能成事,也需要內部員工凝聚向心力願意回鄉積極開創才有願景。富士康在此刻一次大幅調薪,對內為外都有功效。相較之下,這對於代工競爭同業來說具有相當程度的殺傷力,同樣在缺工潮下,富士康更能穩定勞動力來源維持生產線運作,且造成代工同業額外的人事成本調漲壓力。但其他代工同業此刻若是繼續瞻前顧後,恐怕不僅是要煩惱薪資問題而已,錯失時機恐會連帶影響其他環環相扣的策略佈局。

在此大環境變遷下,台商除了要審時度勢之外,更要有大破大立的決斷力才能開創新契機。與其說富士康要藉由一次大幅調薪讓同業寢食難安,倒不如說富士康在中國經濟轉型戰略調整大方向之下,正按照自己的規劃,大步邁向通路和品牌的轉型之路,借力使力佈局中國內需市場。此舉對於其他台商而言,會不會產生雁行效應仍有待觀察,但可以確定的是,富士康已經做出自己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