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是媒體或廠商,這兩個議題炒作的共同體最近應該都感覺到,要再創造個像前年的「電子商務」一樣,不但能同時引起眾人目光關注,而且願意解囊投資的網路新議題,已經相當不易。當然仍有一些新的名詞持續出現,如行動商務、寬頻影音等等,但這應屬茶餘飯後的消遣訊息,一些已炒過的冷飯紛紛回鍋,如SCM、CRM、網路行銷等,再度成為媒體報導的焦點。

其實,少了新議題可以追逐,並非壞事,一個新名詞本來就應透過反覆的咀嚼,才能好好的消化與落實;就網際產業而言,它也才有機會從萌芽教育期,真正進入成長、成熟期。.COM的泡沬化,就某個層面來看,其實更奠定了網際產業的清楚成形,因為在虛實結合的電子化發展下,我們已清楚.COM也不過是各行各業的一個面向罷了,但網路科技的需求仍在,這就屬於網際產業的專屬範疇;也就是將行業的歸行業,將解決方案、工具歸網際產業。

當然,網際產業並非憑空而生,除了軟、硬體製造商外,就WAN的部份其實是傳統電信的領域,就LAN的部分則是SI系統整合商的市場。在過去大家是各自為政、井水不氾河水,但隨著企業對Internet的應用需求日深,在Internet開放互通的特性下,與Internet相關的各個產業若不能聲氣相通,只是自縛手腳,無法拓展市場,也無法提供企業客戶需求的服務。

在專業分工的市場法則下,從部分委外到完全委外,未來資訊科技就歸網際產業的態勢會日益明顯。網際產業扮演的是資訊流的平台服務提供者的角色,一如金流的銀行證券業者,或是物流的貨運業者一般,是每個企業不可或缺的業務運作夥伴。從這個角度來看,網際產業不僅是技術提供者,更是服務提供者,而且比起金流、物流的服務內容複雜許多,因此,預料電子化的議題還會回鍋幾次,愈炒議題愈細,為的是要能提供特定產業的滿意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