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領域裏,一般可分為B2B、B2C和C2C三類,若以營業額來看,在所有市場分析師的眼中,B2B是一個比B2C大上好幾十倍的超級大餅,但是這塊超級大餅到底何時才能熟透可食呢?從最近美國NASDAQ股市下跌時,B2C網站跌幅為15~30%,而許多B2B網路公司的股價已經腰斬一半的情況看來,在投資人的心目中,B2B這塊超級大餅應該還是遙不可及的,這同時反應的是現有B2B網路公司的Business Model都有重新檢討的必要。

我們可以依產業的供需廠商數,將市場區分為三角形市場與梯形市場。以台灣的鋼材市場為例,中鋼有一家獨大的架勢,所以整個供應型態是呈現以中鋼在上,其中、下游在下的三角形。這類市場在初期或許網路公司有機會成為中鋼和上、下游之間的網路通路,但真正操生殺大權的是中鋼,長期來看網路公司是沒有機會的。另一種交易型態則是倒三角形,例如裕隆集團要為某一款新車採購零件,基本上是由裕隆公司來定義規格、交期和數量,然後可就符合條件的供應商中挑選,這種採購自動化的過程中,裕隆公司擁有完全的主導權,新興的網路公司或許可以幫忙建構網站,但別想要賺交易的佣金!

簡言之,在三角形市場裏,不論是銷售自動化或者採購自動化,長久來看,網路公司是沒有利基點的。相對的,在多對多的梯形市場裏,由於沒有人可以壟斷交易過程,所以網路公司較有利基點。在梯形市場中,若供、需的任何一方想成立網路化的交易市集,通常會遭受其他同業的提防與抵制,成功機會不大,網路公司反而較能以中立者角色,扮演仲介和撮合的功能,賺取交易差價或佣金。

目前在B2B電子商務市場上,當紅的炸子雞為美國Commerce One和Ariba兩家公司,嚴格來說,它們都是網路交易市集的軟體供應商,核心專長在交易的機制與軟體,而非網路市集的經營。當然這兩家公司的經營階層也很清楚這點,於是透過購併其他經營市集的網路公司,或與其他大型企業合作建構交易市集,來加強其網路市集經營者的形象。值得觀察的是,這類由軟體供應商和大型企業合作的網路市集,充其量也只能算是銷售自動化或採購自動化,對於已經將採購自動化的大型企業而言,把採購系統Internet化,是否只是為了符合網路概念?還是有明顯的成本效益?恐怕不是我們局外人能輕易理解的。

Internet之所以能蓬勃發展,是因為它具有天下為公的本質。Internet的開放、公平原則,以及義工組織的精神,造就了Internet早期的蓬勃發展,但是從1992年Internet應用商業化以來,Internet的本質和商業運作的抵觸處處可見,例如公平與資本壟斷、義工與利益高度介入等。任何一個想要從事企業電子商務的人士,應該都要從使用者的觀點來看,到底電子商務公司,提供了使用者多少價值?還是只是把Internet當成提昇自我貨幣價值的工具呢?如果不能提供使用者真正的價值,最後終究是泡沫一場。

Internet將帶來一場商業革命,但大家似乎在還沒弄清楚電子化商流的原則時,就匆匆投入,唯恐跟不上時代或賺不了熱錢,其結果可能會達不成理想,甚至為現實所苦。成功的電子商務模式與營運,還有賴有識者一步一腳印的務實經營。

(作者:藍信彰 亞普達國際電子商務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