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媒體最近皆頻頻收到來自網路家庭的新聞稿,以會員人數或單日流量等龐大數字來突顯其在入口網站上的成績優於奇摩。該集團在網路事業上的企圖心或實力展現是有目共睹,其知名度也不容置疑,但為何還需要汲汲於樹立第一網站的地位?是因為噎不下其他廠商自稱第一的一口氣呢,還是有其他原因?

目前國內的入口網站還是以網路廣告為主要收入來源,若能居於第一網站,自然可能吸引更多的廣告來源並談到更高的價錢,但在業者間都了解,網路廣告的行情現在是低的可憐,即使是號稱第一網路集團的旗下公司,已擁有垂直領域的極高閱讀率,每個月的廣告收益也僅在數千元之譜,可見得即使拿下第一,對現階段的收益也沒有太大幫助。

因此,留住或吸引新的投資者,或許才是更大的目標。當然,要吸引散戶的資金已不容易,但仍有許多大企業正在評估進場,借現有知名網路公司的名氣、經驗、資源來上路,無疑是條方便之路。相信這也是許多網路公司現在所期待的一場及時雨,但在僧多粥少、投資者條件嚴苛的情況下,要能排眾而出,似乎還真的得喊個第一的口號。

就網路媒體的發展趨勢來看,或許「只有第一,沒有第二」的說法有其可成立性,但這個第一的價值如何,也需要評估。以一般入口網站來說,可能只是網路起步時的過渡產品,群眾會逐步走向垂直性的入口網站,甚至是個別的內容、社群或商務網站,因為那裏才有他們最需要的資訊。這樣的網站,也才有較紮實的競爭力,而有條件以會員收費等機制來獲取實質收益。

這樣的經營仍然極為空虛,多數仍自稱為網站公司者都應該想想,自己其實是既有各行各業的角色之一,而在傳統行業中早已樹立可回收的各種成功經營典範,為何不能回頭學學,或跨入實體經營,或引進、結合傳統業者經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