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SmartAuto / 新聞 /
邁向2050淨零排放 台廠申請CCUS專利已失先機
 

【CTIMES/SmartAuto 陳念舜 報導】   2023年01月16日 星期一

瀏覽人次:【2464】

迎接「2050淨零排放」已成為全世界共識,但產業界要達到碳中和,仍須實現「碳捕捉、再利用及封存(Carbon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目標,被視為邁向淨零排的最後一哩路。惟依智慧財產局最新整理全球CCUS專利申請趨勢,與分析各國申請人專利布局的情形,皆遙遙領先台灣,值得業界警惕!

至今全球有關CCUS的專利技術共計約12,610案,又以中國大陸、歐洲、美國數量較多,且多為在地申請。
至今全球有關CCUS的專利技術共計約12,610案,又以中國大陸、歐洲、美國數量較多,且多為在地申請。

根據智慧局最新統計,至今全球有關CCUS的專利技術共計約12,610案,其中「碳捕捉技術」約7,406案、「碳再利用技術」約4,399案、「碳封存技術」約805案。且隨著全球對於氣候變遷議題的重視,CCUS相關申請案件數也持續增長。經探討其全球布局後發現,市場大小及對於相關議題的重視程度,將會影響申請人的布局規模,又以中國大陸、歐洲、美國數量較多,且多為在地申請。

其中,目前在碳捕捉技術中,以將排放氣體中的二氧化碳溶於吸收劑,進行捕捉的吸收技術的相關案件最多,技術也最成熟,占39.1%;其次是在排放氣體中,將二氧化碳附著在吸附劑上,進行碳捕捉的吸附技術占26.7%;再者是透過排放氣體通過有機或無機材質的薄膜,使二氧化碳與其他氣體分離之薄膜分離的技術占12.5%。雖然吸收技術的專利案件申請量占大宗,但利用吸附及薄膜分離技術的專利案件申請量也有逐年上升的趨勢,顯示各國申請人在碳捕捉技術的研發,正朝向多元技術發展。

智慧局進一步表示,雖然台灣產業界在碳捕捉技術的專利申請量較晚,但仍有企業或學研機構經由自身的製程,對於碳捕捉相關技術進行研發與專利布局,例如工業技術研究院便與台灣水泥公司共同合作,利用鈣迴路的方式捕捉二氧化碳,以減少水泥製程中的能耗及額外產生的二氧化碳,為碳捕捉的技術占得先機。

碳再利用技術的應用也相當廣泛,舉凡將二氧化碳轉化成甲醇、甲烷等化學品,甚至可將二氧化碳轉化成新穎碳材,例如石墨烯、碳管、碳纖維等;在二氧化碳再利用的應用中,以將二氧化碳轉化成甲醇(占11.4%)及甲烷(8.3%)專利申請案件量較多。由於該類技術可提升石化產業競爭優勢,中油、台塑等大企業均往此方向發展,而中鋼也發揮其在地優勢,與附近石化業者合作進行鋼化聯產,將碳捕捉及再利用(CCU)的效益發揮到最大。

另外,全球新穎碳材的研發數量不多,目前投入者多屬新創公司,對於台灣中小企業而言,可將二氧化碳生成新穎碳材的技術視為一個新的商機。 

碳封存技術主要以擁有石油天然氣資源的國家或開採公司的申請案件量最多,其中,透過將二氧化碳注入地底下之油氣層,在採集油氣同時將二氧化碳封存在油氣層中的技術最多占48.1%。但因台灣非主要天然氣或石油生產國,且將二氧化碳注入地層中,除受限於法規制度外,也需取得附近居民的認同,實行難度較高。

智慧局建議,隨著各國對於減碳逐漸達成共識,法規日趨嚴謹,碳價與日俱增,台灣產業界可經由了解全球CCUS專利的布局情形,透過自身優勢,串連資源積極研發,才能在零碳經濟浪潮下,搶占龐大的永續商機,創造環境永續發展及提升經濟動能的雙贏局面。

相關新聞
史丹佛教育科技峰會聚焦AI時代的學習體驗
土耳其推出首台自製量子電腦 邁入量子運算國家行列
COP29聚焦早期預警系統 數位科技成關鍵
AI伺服器和車電助攻登頂 2024年陸資PCB產值達267.9億美元
聯合國氣候會議COP29閉幕 聚焦AI資料中心節能與淨零建築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文章
» 您需要了解的五種軟體授權條款
» 從Embedded World 2023看Edge AI及TinyML最新發展趨勢
» 能耗個個擊破 5G與AI的節能之戰
» 為AI注入理解力
» 深度資訊編碼架構之探討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13.59.183.186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