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國內外逐漸形成的「碳有價」共識,各大品牌廠商也要求供應鏈業者需提供低碳足跡產品的壓力。近日由工研院產科國際所IEK預估2024年台灣特用化學品產值,將較2023年回升4.9%、降至1,785億新台幣,逐漸從2023年產業谷底復甦。進而投入降低碳足跡與提高非化石生質材料的應用,成為特用化學品業者主要轉型的方向。
|
在供應鏈中各行業客戶的綠色低碳要求下,滿足客戶產品綠色與永續的設計,都將成為帶動特用化學品產業轉型升級的動能。 |
繼歐盟推出CBAM碳稅政策後,台灣也開始針對排碳大戶課徵碳費,顯見各國對於排碳有價的概念已有共識。對於身處國際供應鏈的特用化學材料來說,朝向綠色與低碳足跡發展,將是產業滿足政策法規與客戶需求必須要走的路。尤其是非化石來源的生質原料,在生質來源形成過程中吸收了大量的二氧化碳,較化石原料具備了更低的碳足跡,也成為綠色低碳供應鏈重視的新領域。
加上各國環保法規對於人體有害的化學品限用日益嚴格,像是近年受到供應鏈關注的歐美廠商對PFAS化學材料的限用規範變遷,以及歐盟推出的「永續產品生態設計規範」(Ecodesign for Sustainable Products Regulation , ESPR)等新規範,也為特用化學材料帶來新的開發與應用機會。
工研院認為,台灣特用化學品產業供應建築、塑橡膠製品、紡織、製鞋與其他民生消費產品製造所需的原料,是供應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支持各行各業穩定發展。隨著國內外淨零永續與推行綠色產品政策,以及供應鏈中各行業客戶的綠色低碳要求下,透過減少高碳排化石原料的應用,並滿足客戶產品綠色與永續的設計,都將成為帶動特用化學品產業轉型升級的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