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tech這個話題在2015年時,數度被台灣媒體炒熱,但是至今也都未落實在一般民眾的生活中,為什麼?由於礙於台灣目前的法規,金融技術目前只有開放支付的功能,但是面對台灣十步一間便利商店,百步內一提款機,規模稍大的便利商店也可能設有ATM,信用卡、悠遊卡等具支付功能的載具也是一開錢包就可輕鬆付費,對於習慣便利生活的台灣民眾而言,Fintech的電子錢包不過是一個新增選項,但不是必然選項。
|
對於習慣便利生活的台灣民眾而言,Fintech的電子錢包不過是一個新增選項,但不是必然選項。 |
但若是修法後開放了P2P(網路借貸,或稱互利金融)功能,台灣的金融產業可能會走向不一樣的新契機。什麼是P2P呢?維基百科中提到,其是指個體和個體之間通過網際網路平台實作的直接借貸,當中個體包含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組織。
此類新興借貸方式以網路做為平台,借貸人毋須走入銀行中填寫眾多繁雜的借貸文件,也不再需要等好幾個工作天,只需要透過網路平台即可為借貸人媒合合適的放款人,以往好幾天才能完成的流程,透過網路在數個小時之內即可放款完成。
另一種P2P的實現,即是跨國匯款手續費的降低,以及縮短匯款入帳時間。歐洲某一家換匯公司,利用了區塊鏈(Blockchain)技術,將國際間的匯款時間縮短到一天之內,並且將匯款的手續費大大的降低。
聽起來很吸引人吧?但是對於銀行業者而言就不這麼覺得了,筆者大學時期曾在銀行的外匯部門打工過,每個月發放薪水的日子,當天中午外匯部總是忙得不可開支,因為出外打拚的外籍勞工們一拿到薪水便會趁中午休息時刻急急忙忙地來銀行匯款給他們的家人。
外籍勞工們較偏好高手續費的Western Union(西聯匯款),其匯款速度快且便捷。銀行因為這群外籍勞工從中賺取了不少鈔票,若是台灣開放P2P業務,勢必會衝擊銀行業者的收入。所以,短時間之內台灣金融業要能讓Fintech實現,可能還是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