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SmartAuto / 新聞 /
u-blox執行長:深耕定位與連接技術 引領物聯網未來
 

【CTIMES/SmartAuto 籃貫銘 報導】   2024年10月20日 星期日

瀏覽人次:【184】

日前,u-blox執行長 Stephan Zizala特別來台拜訪相關的合作夥伴及客戶,並抽空接受媒體的專訪,深入分享該公司在物聯網領域的發展策略、技術創新和未來展望。尤其描繪了u-blox如何通過精準定位和可靠的連接技術,布局工業與汽車應用領域。

u-blox執行長接受媒體的專訪

Zizala 表示,u-blox的使命是深耕連接和定位技術,涵蓋了工業、汽車和消費等眾多領域,為物聯網的發展提供重要的基礎。其中,工業佔了67%的營收(2023),汽車則佔19%,且是成長最快速的領域,歸功於全球自駕技術的發展。

他指出,在工業領域,u-blox的高精度定位模組可以應用於無人機、機器人、農業機械等設備,實現自動化作業和精準控制;在汽車領域,u-blox的定位和通訊模組可以為自動駕駛、車聯網、車隊管理等應用提供可靠的保障;在消費領域,u-blox的技術可以應用於智能手錶、運動手環、寵物追蹤器等產品,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便利和樂趣。

Zizala 進一步解釋,他表示,城市化的影響隨處可見,例如電動滑板車、共享單車和充電站。共享單車需要精確定位和雲端連接才能運作,而u-blox正好提供實現這些功能的關鍵組件。

「u-blox的成功源於持續的技術創新和對核心技術的深耕」,Zizala 強調。

Zizala也特別介紹了u-blox的核心技術和產品,以及最新的發表解決方案。包含最新的GNSS 晶片技術-M10 和X20平台。M10是首款內建 GNSS 的衛星IoT-NTN 蜂巢式模組,其整合具低功耗與同步定位功能的UBX-S52 蜂巢式/衛星晶片組和 M10 GNSS 平台;X20則是整合了 L 頻段接收器的全頻段(L1/L2/L5/L6)平台,能在微弱的訊號環境中,提供高精準度定位。

至於在產品銷售方面,Zizala指出,u-blox大部分的營收都來自模組銷售,只有 20% 來自獨立晶片,這是由於物聯網客戶群的性質。通常,即使在大公司中,這些客戶也是較小的客戶或中型客戶。如果他們能夠獲得預先配置好的,也就是模組化,就可以簡化開發時程,為客戶省去很多麻煩。

他表示.u-blox以一站式服務的方式提供定位、蜂巢式和短程技術,以及連結雲端的數據服務,因為提供定位設備的開發團隊很自然地會考慮如何將這些數據連接到雲端。因此,如果客戶可以從同一個地方獲得這兩者,對他們來說會更容易。

「我們致力於為客戶提供易於使用、可靠且安全的產品和服務。我們也提供全面的技術支持,幫助客戶解決各種問題。」Zizala說道。

最後針對台灣市場的布局,Zizala表示,台灣以出口為導向,許多歐美大型客戶在台灣設有設計或生產基地,或與台灣企業合作。且台灣市場兼具快速發展的商業環境和對產品品質的嚴格要求,是 u-blox 重要的發展基地。

此外,Zizala也認為,台灣許多中小企業在各自的利基市場中取得了巨大成功,顯示台灣擁有廣泛且多元的客戶群,這驅使 u-blox 的研發團隊不斷開發更具創新性的產品,以滿足客戶的多樣化需求。

Zizala也指出了,u-blox 在台灣成功的關鍵因素,包含領先的GNSS 技術、強大的研發實力、從設計到量產全方位的服務、在地的支援(2007年設立台北辦公室)、品質與可靠性。

關鍵字: GNSS  u-blox 
相關新聞
u-blox全新X20全頻高精準度GNSS平台 擴展全球的地理覆蓋範圍
u-blox首款內建GNSS的衛星IoT-NTN蜂巢式模組克服遠端連網挑戰
u-blox加入NVIDIA Jetson夥伴生態系統 推動高精準度定位應用
u-blox新款GNSS平台F10強化都會區定位準確度
貿澤即日起供貨u-blox XPLR-HPG-2探索套件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文章
» 探索48V系統演變 追蹤汽車動力架構重大轉型
» 運用AI提升BFSI產業經營優勢的關鍵策略
» 物聯網結合邊緣 AI 的新一波浪潮
» 共封裝光學(CPO)技術:數據傳輸的新紀元
» 以低軌衛星實現定位導航應用 是現實還是炒作?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3.15.34.208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