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中美貿易戰正如火如荼之際,依工研院產科國際所最新統計中國大陸市場需求疲弱,不僅造成當地內外資企業投資生產設備計畫的訂單延遲;或須轉移生產基地、重整供應鏈,導致各國經濟成長趨緩,至於各界期待的台商回流效益,則最快要等到2020年Q2才會浮現。
|
今年11月兩岸企業家峰會也在分組論壇中,由智能製造及裝備產業合作推進小組探討「深化融合發展,助推智能製造」為主題。 |
同時建議製造業,面對詭譎多變的國際經貿環境,還應兼顧固本與創新,包含知識傳承、人才培育、基礎研究、研發創新等領域;挖掘在其他製造應用、多元場域、專業服務場域的創新興需求與商機,既可擴大產品範疇,更強化與終端應用客戶緊密結合。
對機械設備製造廠商而言,才能瞭解供需雙方的需求與能力,創建設備與終端應用融合平台的生態系;進而透過多元化軟硬體供應商與終端應用業者知識融合,依序從單機、應用系統生產線提升複雜性,直到提出具有更高客戶價值創造性的整體應用解決方案。
台灣機械工業同業公會(TAMI)秘書長許文通日前也表示,雖然台灣機械產業終於在2017年突破兆元產值目標,卻有很多人不知道台灣其實是機械設備入超國家,尤其是在國防航太與電子設備業進口比重越來越高。以及工業4.0最終仍須串連來自原物料供應鏈與客戶需求,才能真正達成客製化生產、彈性加工,並引進營運服務商與各家設備業者的研發及驗證能量,目前公會刻正透過電子設備專業委員會,積極推動「OpenLab跨場域協同研發與驗證聯盟」。
許文通進一步指出,該場域不僅有別於過去,只交由法人針對特定產品或應用範疇開發新製程,且因導入大量設備、建立示範產線的流程,恐導致維護成本居高不下,又有資訊外洩之虞。而電子設備與其他雷射加工或金屬成型/切削工具機等標準機種的最大不同,便在於擁有大量高度客製化及獨特加工製程knowhow,一旦改變產品或部份製程,就必須重新更換設備,卻非單一廠商有能力通吃,而應該透過開放式平台、場域驗證,才能加速切入供應鏈。
藉此先找出合作創新的課題、新品之後,再通過智慧製造系統串聯與解析所有生產流程,找出合適的解決方案,讓企業、法人有機會共享彼此在場域和實驗室的研發生產能量,加速先期驗證高科技產業的製造程序與產品;從而衍生商機,包含導入台製設備以強化供應鏈、提供客戶快速研發與打樣服務等,創造產品更高毛利與價值,且將所有設備和製程knowhow都保留在各家公司。
許文通指出,目前電子設備專委會除了已有均豪、迅得、旭東、大量科技等大廠加入之外,並邀請其他專委會來共同參與建立跨領域能力;未來還將主導爭取政府第二期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經費,用來建立OpenLab場域,供產官學研各界驗證與觀摩學習。
此外,今年11月在南京紫金山舉行的兩岸企業家峰會也在分組論壇中,由「智能製造及裝備產業合作推進小組」探討「深化融合發展,助推智能製造」為主題。首日下午即先由中石化石油機械公司董事長杜廣義、友嘉集團總裁朱志洋、武漢華中數控公司董事長陳吉紅和上銀科技公司總裁卓永財陸續登場,針對「智慧裝備產業的新應用」發表主題演講;之後再加入南京科遠智慧科技集團公司副總裁趙文慶、敦泰電子公司董事長胡正大和鵬鼎控股(深圳)公司董事長沈慶芳交流,並探討制定共通標準等相關話題。
到了次日上午第二場論壇主題為「智慧裝備產業的新技術」,則有大陸方代表南瑞集團公司總經理張建偉,和南京長江工業爐科技集團公司副總經理劉雨;以及台方代表研華集團智慧製造事業部總經理蔡奇男、台達電子工業公司軟體經理林倉億分別進行主題演講。
最後由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與台灣智慧自動化與機器人協會簽署了明年度智慧製造與機器人共通標準合作研發備忘錄。許文通還透露,繼2019年歐洲工具機展(EMO)已可見到德國工具機協會(VDW)大力推動umati通訊協定之餘,在今年峰會上也促成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邀請台灣機械公會、智慧自動化與機器人協會,即將於2020年北京機床展期間正式舉行umati與大陸NC-Link及台灣工具機通訊協定標準對接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