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今(2020)年Q1以來因為全球經濟景氣逐步回溫,帶動台灣經濟持續成長。但眼前卻有5月後本土疫情再起的變數,加上橫亙於2050年待達成的淨零碳排目標,都構成對於未來台灣經濟發展的嚴苛挑戰,也格外考驗外商在台投資信心。
|
台灣博世執行董事顏恆文(Jan Hollmann) |
根據博世集團(Bosch)最新公布2020年度在台營業額達新台幣237億元(約7億380萬歐元),即較前一年擁有約22%的兩位數成長。台灣博世執行董事顏恆文(Jan Hollmann)也指出:「連續4年的雙位數成長,證明了博世在台灣市場的長期耕耘已看到具體成效,2020年的營收成長主要由於本地市場需求強勁,在交通解決方案及消費性產品事業群業績成長尤其顯著。」
其中除了交通解決方案事業群成長強勁,於2020年持續在博世在台所有事業群營收占比居首。遠距辦公及線上學習的全球運算及行動裝置需求增加,也帶動博世微機電(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MEMS)感測器業務雙位數成長,現已廣泛應用於翻轉式以及可拆卸筆記型電腦等消費性電子產品。
博世工業科技事業群2020年在台業務發展也與市場環境相符,其供應半導體產業用於輸送及定位物料、工件的彈性輸送系統(flexible transportation system, FTS),以及供應Mini LED產業的客製自動化系統解決方案,既具有較高精度,且可針對獨立和同步運動進行自由程式設計,使之速度比起傳統系統更快;完全無接觸的傳動概念,更能確保在真空狀態下的無塵輸送,對於博世集團旗下子公司博世力士樂2020年營收貢獻最大。
能源暨建築智能事業群去年在台業績表現平穩,營收主要來自數個重大公共及民營工程專案,包含去年成功獲得的商業建築及大眾運輸的安防視訊系統汰換案。為守護公共健康,並使各場所在疫情下維持營運,博世推出內建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的表皮溫度偵測解決方案,可透過無接觸的篩選工具,檢測員工、顧客、訪客及承包商是否體溫過高,並利用關鍵數據啟動預防性措施,在辦公大樓、製造工廠及機場的檢查閘口為人們的健康把關。
然而,受到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台灣博世對於2021年業務年度的前景預估保守謹慎。「目前狀況下,我們預測在台灣亦將為深具挑戰性的一年。博世將持續耕耘台灣市場及其長期潛力。綜觀今年前4個月在台營收較去年同期雙位數成長,博世對2021年抱持審慎的態度。」顏恆文補充。
據統計至2020年底,每5位台灣博世的員工即有1位從事研發相關工作,因看好台灣的優秀人才及成熟產業生態系,台灣博世預計為其持續在台投資研發及業務活動再添動能。除強化安防視訊系統、MEMS 感測器與特定應用積體電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 ASIC)封裝研發實力,更將於2021年在台中建立電動自行車系統研發工程團隊,台灣博世此後將擁有4個未來重要領域的研發團隊。
且對博世而言,此次疫情是企業如何發揮其影響力的重要提醒,所以博世在台更著重永續經營。顏恆文說:「博世正大力發展AIoT、電氣化及氫經濟,以提供有益於人類及環境的科技解決方案。」透過積極在台倡導AIoT 創新科技,希望將創新解決方案轉化為實際應用,造福當地社會的經濟發展及環境保育。
舉工業4.0 為例,製造業所製造的碳足跡將近台灣總碳排半數,博世多年來也積極與在地夥伴合作,推廣工業4.0解決方案,並透過聯網製造與物流來提升生產效率。
同時,基於對電動交通生態系在台灣的發展潛能相當樂觀,博世積極與本地電動機車品牌合作,於電動機車上裝載摩托車ABS 等主動安全系統,讓二輪交通既環保、又安全。且自去年6月在台中新成立自行車系統亞太區總部之後,便持續加強其業務、技術及物流能力,以與台灣的國際自行車廠商建立更緊密的合作,將協助台灣的自行車產業為電氣化的未來做好準備。
進而提倡多元動力系統,將內燃機引擎、可再生的生質能源及燃料電池納入減碳考量,所以博世正評估氫經濟在台灣的潛能,並運用其固定式及交通燃料電池的專長於實際生活場域。
截至2020年春天為止,博世集團已在全球400多個業務據點達成碳中和並獲得認證,也是首家於包含台灣在內的各據點達成零碳足跡的全球實業企業。刻正進一步針對其「範疇三」(scope 3) 目標規劃具體行動:預計2030年減少從供應商到客戶間的整條價值鏈中的CO2排放量約6,700 萬噸,較2018年減少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