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SmartAuto / 新聞 /
勤業眾信指出永續發展3大重點 台企應即刻啟動轉型引擎
 

【CTIMES/SmartAuto 陳念舜 報導】   2021年11月22日 星期一

瀏覽人次:【3386】

2021年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於11月13日落幕之後,也宣佈通過《格拉斯哥氣候公約》,要求維持巴黎協定將全球氣溫升高幅度控制在1.5攝氏度以內的目標,以及逐步減少煤炭使用,顯示其首要任務除了加速實現淨零排放目標,也高度重視能源轉型。在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日前舉辦「GCSF全球企業永續論壇Taiwan ESG Forum:啟動淨零排放引擎 掌握永續先機」上也指出,為達成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世界各大強國與台灣皆開始同步發展創新科技,並規劃去碳轉型方案,未來可能會推翻各產業現有的經營模式,建議台灣企業務必提早佈局,迎向永續新時代。

2021年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落幕之後,其未來首要任務除了加速實現淨零排放目標,也高度重視企業、能源轉型
2021年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落幕之後,其未來首要任務除了加速實現淨零排放目標,也高度重視企業、能源轉型

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指出,依聯合國COP26會議重新釐訂全球限溫目標,宣示2030年全球要減碳45%,並將控制升溫在攝氏1.5度內,已促成現今全球約占有2/3排放量及75% GDP的經濟體宣布碳中和目標,並預估將投資8,341億美元於綠能、氣候資金、碳定價綠色資金,賡續努力於環境永續發展;包括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亦將形塑嶄新的國際貿易型態,驅動ESG發展進入革新時代。隨著越來越多企業競相加入RE100倡議的影響,可以預見未來台灣將面臨「缺綠電」的經濟貿易衝擊,2021年對台灣而言是大轉型的開始,也是邁向2030年最艱鉅的挑戰。

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總裁柯志賢進一步表示,倘若各國未能實現甫於上週閉幕的聯合國氣候大會達成的目標,預估截至2070年氣候變遷對台灣造成的經濟損失,即有可能達到1.4兆美元,相當於3個「921大地震」所造成的規模。反之,未來10年若能藉著持續結合產官學透過具體行動和力量推動改革,期望2035年能成為台灣氣候變遷轉型過程中的轉捩點,使台灣的經濟行為可達到節能減碳的目標,估計將帶來1.3兆美元的正向發展。

勤業眾信永續發展服務團隊風險諮詢部門副總經理陸孝立認為,因此台灣企業低碳轉型的決心可說是目前全球供應鏈減碳的「重大議題」,勢必成為眾所關注的焦點,同時也為未來30年台灣經濟發展及產業競爭力的關鍵,特別為此提出3大重點為企業獻策:

一、 企業碳管理需延伸至供應鏈夥伴,共同追求價值鏈淨零;

二、 碳成本內部化,企業可透過碳風險衝擊評估、內部碳定價等管理策略與因應計畫,引領內部深度減碳;

三、 再生能源的使用是企業淨零碳路徑的必要手段,提早進行能源短中長期規畫,將有助於企業掌握穩定的能源供給,進一步鎖定價格,以確保在品牌客戶的淨零碳要求下,有效降低碳風險對企業獲利結構的影響與業務掉單危機。

陸孝立建議,綠色工業革命即將來臨,除了氣候相關風險外,大環境的轉變也帶來蓬勃的市場機會,未來更低碳的產品與服務將擁有更高的市場溢價空間,台灣企業應思考營運發展方向如何更好的結合低碳趨勢,強化在全球低碳轉型所扮演的角色,以抓住綠色時代商機。

工業技術研究院淨零永續策略辦公室副院長兼主任彭裕民也表示,面對各國及品牌供應鏈對淨零排放與碳中和產品的要求,台灣產業宜以綠色轉型因應,從「電力零碳排放供給面、低碳與零碳製造面、環境面的二氧化碳捕捉再利用及消費使用需求面」4方面著手。

在供給面,產業可布建再生能源發電,配合虛擬電廠調度,建立更潔淨的電力資源;製造端進行低碳或零碳製造生產,並循環利用生產物料及製程氣體;使用需求面最為關鍵,唯有消費使用行為改變,如共享平台的推動讓資源利用率提高,才能真正加速永續發展,整體產業發展也需導入二氧化碳消除與捕捉與再利用技術降低碳排放。未來在淨零排放的趨勢下,創新商業模式將會開始出現,並影響產業朝向綠色轉型,工研院已成立淨零永續策略辦公室作為推動零碳排平台,期以科技力協助各界共同邁入永續、低碳、新生活的淨零未來。

安瑟樂威公司執行長暨共同創辦人鄭智文進一步指出,企業透過需量反應和儲能技術,聰明彈性的用電,是新型態的需求側管理商機。企業用電戶可以在需求側發揮電網平衡的核心作用,以需求側管理為「最優先燃料」,以具體行動支持能源轉型,邁向更多更潔淨的可再生能源系統。為了抓住這一潛力,節能計畫和服務需要進行調整;安瑟樂威和企業用戶攜手合作,透過風險管理和新能源科技強化企業用電韌性,提升企業的抵抗力,讓企業能適應瞬息萬變的外在環境,面對危機時能挺過危機、走出逆境,甚至逆勢成長,持續茁壯。

相關新聞
AI擂臺的血腥爭奪 英特爾如何在刀光劍影中扭轉頹勢?
2025年NTN進一步支援物聯網 設備開發將面臨延遲和頻移等挑戰
Anritsu 安立知全新非地面網路專題網站亮相,支援裝置開發
扇出型面板級封裝驅動AI革新 市場規模預估突破29億美元
資策會攜手學界啟動南臺灣生成式AI教育合作
相關討論
  相關文章
» 桃園市智慧化程度不落五都之後
» Gateway of Taiwan 智慧治理 看見桃園新價值
» 高效能馬達關鍵技術研討會(下)
» 從工控自動化邁向無人工廠(二)
» 從工控自動化邁向無人工廠(一)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18.225.98.39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