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COMPUTEX 2014的落幕,有部份人士認為今年並無太多新意,同時也認為展會往年的問題依然存在。不過,儘管有不同的聲音出現,台北市電腦公會(TCA,以下簡稱公會)副總幹事張笠卻有另一種的角度。CTIMES特別專訪張笠本人,請他就COMPUTEX的定位與未來發展,發表其看法。
|
台北市電腦公會(TCA,以下簡稱公會)副總幹事張笠。(攝影:姚嘉洋) |
張笠首先指出,COMPUTEX的方向並非是這幾年就已經定案,身為主辦單位的公會與外貿協會(以下簡稱貿協),其實都在思考展會方向是否正確,也一直與公會會員交換意見,希望能達到產業界的期待。如果公會與貿協所思考的方向一致,那麼就不會有太大的問題。而就目前的觀察來看,方向也是正確的。
張笠認為,一個展會要成功,要思考相當多的面向,就B2B的展會而言,國際買主的數量、攤位價格、國家區域當地的人口屬性、當地新創公司的數量與素質以及整體展會的氣勢營造等,這都是要思考的。
就台灣而言,應該沒有一個單位像貿協一樣,在全球擁有60幾個據點。所以在國際買主的尋找上,交由貿協來負責應該是最為適合的。貿協請不來的廠商,參展業者若要請來,恐怕機率更低。在過去,COMPUTEX所展出的產品,可能是偏重電腦主機或是NB為主,所以找來的買主屬性,就是國外的通路商居多,但時至今日,買主的類型可能是國際線上商城或是系統整合業者,前者可能想找一些週邊的系統配件,後者則會想找一些模組來提升自有的解決方案。
「對買主來說,他想找的,是真正的供應商,而台灣產業恰好符合這樣的需要。」張笠說。
他舉例,中東的買主會買西門子的產品還是台灣業者的?答案會是後者,因為西門子早就在中東設置據點了,買主不需要多此一舉。
在展會的競爭問題上,張笠承認,就亞洲地區而言,中國大陸在資通訊展會方面相當積極,但目前還看不到有展會的影響力可以超過COMPUTEX。原因在於過去台灣針對電子工程方面的研發人才有相當高的產出,在一百多萬的畢業生中,就有40%為研發領域。這為台灣科技產業打下了相當紮實的基礎,雖然台灣的人口數量遠遠不及其他強國,但若能在人口素質方面有效提升就大有可為。他以香港與古巴為例,香港雖然人口稀少,但就全球金融地位上,仍然居於領先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