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驅動資料中心快速的成長,不過資料中心的基礎建設架構,處處都有風險。此外,過去資料中心失效所引起的損失更是難以估計,例如去年是方大樓機房失火,引起全台網路大當機,而Google去年在喬治亞州的資料中心也曾發生過停電。
|
/news/2014/05/13/1828125960S.jpg |
由於資料中心的數據必須依靠電力來傳送,因此面臨兩大挑戰 - 溫度上升問題以及供電品質。因此資料中心通常必須耗費極大電力在降溫上,同時為了確保能夠24小時不斷電的運作,除了要有穩定的電力來源之外,UPS不斷電系統也能夠讓資料中心渡過停電時,發電機還未開始運轉的過渡時期。不過儘管可靠度已經達到99.999%,UL數據中心驗證解決方案亞太區事業發展經理陳立閔指出,就過去五年的資料中心重大失效案例來看,電源失效仍佔最多數,有32%,其次才是IT問題、火災、駭客攻擊、環境因素、空調設備等原因。
除此電力之外,陳立閔表示,包含電子零件損耗、空氣品質不好、機電系統運作熱能估算錯誤、金屬鏽蝕、離電池安全、電弧、資料備份等也是資料中心建置時必須注意的關鍵問題。為此,國際上也有不少針對資料中心可信性(Dependability,來自於可用性、可靠性、維護性與後勤支援性)的評估標準,例如TIA 942、ANSI BICSI 002、ITU、DOE等,而UL也針對目前「貨櫃式資料中心」的新興趨勢訂定UL 2775-Modular Data Centers的標準。
有鑑於目前資料中心結構龐大,不僅耗電且維修成本也昂貴,資料中心開始走向微小化、模組化,未來資料中心也可能不再是獨立設備,而是以貨櫃箱集結而成的資料中心。陳立閔表示,UL也在2012年以UL 2775協助Facebook評估貨櫃式資料中心的可行性。除此之外,UL也提出UL DC. Ready,從設計、建設、驗收、營運、維護倒退役,提供資料中心整體的生命週期設計與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