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際可再生能源署(IRENA)和國際勞工組織(ILO)最新發佈的報告,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行業新增就業崗位達1620萬個,同比增加18%,創歷史新高。這一成長主要得益于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的快速擴張和設備製造業的持續發展。然而,報告指出,這種增長在全球範圍內分佈並不均衡,中國在新增裝機容量和就業崗位方面佔據主導地位。
報告顯示,中國提供了全球46%的可再生能源就業崗位,共計740萬個,位居世界第一。其中,太陽能光電行業貢獻最大,提供了720萬個崗位,中國佔據了其中的460萬個。歐盟、巴西、美國和印度緊隨其後,分別提供了180萬、156萬和近100萬個就業崗位。
太陽能光電行業是推動可再生能源就業增長的主要動力。中國在光電設備生產和安裝方面的大量投資,也帶動了東南亞成為重要的太陽能光電設備出口中心,為該地區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
另外,生物燃料行業提供的就業崗位數量位居第二,其中巴西和印尼分別佔據了全球該行業三分之一和四分之一的就業崗位。
與整體增長趨勢相反,水電行業由於部署速度放緩,就業崗位數量有所下降。中國、印度、巴西、越南和巴基斯坦是該行業最大的雇主。
儘管非洲擁有巨大的可再生能源發展潛力,但其在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資中所占份額仍然較小。報告指出,分散式可再生能源解決方案為非洲等能源需求迫切的地區提供了填補能源缺口和創造就業機會的雙重機遇。
國際可再生能源署總幹事法蘭西斯科·拉·卡梅拉指出,能源轉型及其帶來的社會經濟效益不應局限於少數地區。他呼籲加強國際合作,?明邊緣化地區克服發展障礙,實現公平轉型。
報告還強調了技能培訓和勞動力多元化的重要性。女性在可再生能源行業就業中所占比例仍然較低,必須通過教育和培訓為婦女、青年、少數民族和弱勢群體提供更多就業機會。
國際勞工組織總幹事吉爾貝·洪博強調,要確保能源轉型的公正和可持續性,必須幫助工人掌握獲得體面工作所需的知識和技能,並解決性別和其他方面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