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人的期待與掌聲中,福爾摩沙衛星七號(福衛七號)在美國太空探索公司(SpaceX)獵鷹重型火箭(Falcon Heavy)的載送下,順利於美國甘迺迪太空中心發射升空。而這次的成功發射,再次顯示了太空產業已不再遙不可及,而且還將會越來越親民。
|
福爾摩沙衛星七號(福衛七號)在美國太空探索公司(SpaceX)獵鷹重型火箭(Falcon Heavy)的載送下,順利於美國甘迺迪太空中心發射升空。(資料來源:科技部) |
這次的發射有幾個重點,首先當然是福衛七號,它是繼2006年福衛三號升空之後,另一次台灣與美國共同合作開發的衛星,其中有不少的元件與系統,都是由台灣自主研發設計的(福衛五號則是首個台灣自製的衛星)。
特別是其中的獵風者衛星(Triton)完全由台灣自行研發,包含GNSS-Reflectometry酬載、衛星電腦、電力控制單元、GPS接收機、光纖陀螺儀與過氧化氫衛星推進模組等。
再者,則是造價進一步降低,福衛七號的台灣造價僅約32億台幣。相對於2017年8月發射的福衛五號,總經費達新台幣56.59億元,又進一步縮減。
另一個重點則是SpaceX的獵鷹重型火箭(Falcon Heavy),雖然此次主推進器的回收失敗,但它還是目前最經濟的太空發射器。而且隨著經驗與技術的持續成熟,預料價格還可以進一步降低。
從這次包含福衛七號在內,共運送了24顆的衛星來看,Falcon Heavy的運送價格想必是有一定的吸引力,才能夠吸引這麼多的客戶響應。
所以從整體的價格,以及目前的研發、製造與發射流程來看,探索太空已經從國家等級,變成企業等級的營運範圍,因此必然也將形成所謂的「太空產業」。
目前行政院也已經核定了台灣的太空科技長程發展計畫,將花費十年的時間,從2019年起至2028年,投入251億元,結合產學界能量,自主開發十顆衛星,藉此發展商用元件及通用型衛星本體平台,並自行發展關鍵零組件,帶動台灣太空產業發展。
除了學界的投入,台灣的產業界則包括久鴻國際、中華電信、公準精密、宏誠動力、金頓科技、芳興科技、晉陞太空科技、凌群電腦、得安科技、莘茂複材、捷揚航電、創未來科技、創宇航太、微像科技、達雲科技、經緯航太、廣碩系統、鴻緯科技、寶瀛科技、漢翔等,也都已經投入台灣的太空科技發展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