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SmartAuto / 產品 /
节能 节费 节制 智能能源启动新生活
 

【CTIMES/SmartAuto 报导】   2013年07月31日 星期三

浏览人次:【3444】

全球暖化,促使京都议定书签订及哥本哈根气候峰会决议带动一系列减少温室气体政策,作为地球公民的一份子,台湾当然不能置身其外。有鉴于此,经济部能源局积极推动诸多节能减碳办法与政策,包含:一般民众熟知的家电能耗分级标示及奖励补助、夏季节能衫推广、节能产品展售、节能设施建置、产业节能辅导推广等措施等,期盼能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并创造350亿元商机!

智能能源启动新生活 BigPic:600x400
智能能源启动新生活 BigPic:600x400

「节费」、「节能」、「节制」 能源资通讯论坛启动智能能源新生活

经济部能源局今(30)日委托资策会与远见杂志假张荣发基金会国际会议中心,共同主办「能源资通讯论坛」,邀请专家学者以「节费」、「节能」、「节制」三大重点探讨并研商能源资通讯的问题及挑战,期以具体提供政府规划参考方针。会中并安排由资策会执行长吴瑞北、资策会智通所所长冯明惠、台湾智能型电网产业协会理事长林法正、中华民国能源技术服务商业同业公会理事长陈辉俊等代表进行「能源资通讯系统产业共识启动仪式」,正式启动工作小组,积极推动能源资通讯产业规范,以利于未来自动化需量反应系统与能源管理系统之整合。

放眼国际节能科技发展趋势,先进国家在既有能源效率提升基础上,已逐步导入资通讯科技,开发自动化、智能化之节能应用。美国加州曾于2000年历经一场电网危机,造成大范围停电,导致重大经济损失,为此,加州政府开始推动以资通讯科技为基础之「自动需量反应」,美国能源部更进一步将该技术演进成「开放式自动需量反应」,即OpenADR标准规范,推广至美国全境;至2012年,用户参加自动需量反应办法之设备容量接近72,000百万瓦(MW),约占其夏日尖峰发电9.2%,也代表该技术为电力系统创造9.2%的备载容量与节能空间,相当于我国协和电厂与大林电厂之发电装置容量总合,节能效率相当惊人。

落实推动「自动需量反应」 预期2020年将创90亿产值

「自动需量反应」原始目的系因应尖峰负载及突发事件,而美国现有的自动需量反应系统,主要则用于尖峰负载抑制及经济性调度,每日约可节能8,700万度电以上,成为欧盟、大陆、日本、韩国推动节能减碳政策之学习模板。我国经济部能源局也特别委由资策会执行「能源资通讯系统应用技术推广计划」,与台电公司合作,针对供电壅塞区域,积极筹建我国第一套自动需量反应示范系统。

经济部同时也将今(2013)年订为「自动需量反应推动元年」,在推动技术的同时,更积极辅导资通讯厂商,建立自动需量反应产业加值链,在我国布建中智能电表系统基础上,开拓创新加值服务,带动智能家庭、智能建筑管理相关应用渗透率,预计至2020年可创造90亿以上产值,并制造自动需量反应容量达3,100百万瓦以上。资策会也希望透过相关政策的推动,能协助民众养成节约用电的好习惯,更透过能源资通讯的辅助,有效达到省电节能减碳的目的,进而建构更新、更有效率之商业模式,带动能源产业链的整体效益,使我国进入智能节能先进国家之列。

關鍵字: 智能能源启动新生活  資策會 
相关产品
资策会携手30家产学研共组联盟 抢运动产业转型商机
资策会III知识图谱标记工具服务上线 资料标记节省80%时间
经济部推动「高中职生AI扎根系列活动」 偕同微软与Google培育高中职生
人工智慧建置企业知识图谱
资策会与和成卫浴合作打造空总HCG智慧厕间新体验
  相关新闻
» MIPS:RISC-V架构具备开放性与灵活性 满足汽车ADAS运算高度需求
» 应材於新加坡举行节能运算高峰会 推广先进封装创新合作模式
» 生成式AI海啸来袭 企业更需要AI云端服务来实现创新与发展
» 研究:Android品牌多元化布局高阶市场 本地化策略与技术创新将引领潮流
» AI走进田间 加拿大团队开发新技术提升农食产业永续发展
  相关文章
» SiC MOSFET:意法半导体克服产业挑战的颠覆性技术
» 超越MEMS迎接真正挑战 意法半导体的边缘AI永续发展策略
» 光通讯成长态势明确 讯号完整性一测定江山
» 分众显示与其控制技术
» 新一代Microchip MCU韧体开发套件 : MCC Melody简介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BN5PC9U4STACUKL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