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簡介】
迎接國際淨零碳排的浪潮之下,為了遮掩太陽能、風力等再生能源的不穩定天性,「氫」能已儼然成為最後一面遮羞布。截至2023年9月,全球已有42國及地區發布國家等級氫能策略,並陸續發表相關法規與不同潔淨程度的認定標準。台灣也在2021年宣布將氫能列為2050年達成淨零碳排路徑圖的12項關鍵戰略之一,並將之導入發電、運輸、工業等領域應用。 然而,因為氫在自然界少有單獨存在,幾乎都要靠人工製造產生,又分為綠、藍、灰氫不同,既未必能真正減少排碳,還可能徒增裂解/電解處理、從生產到加壓液化儲存的耗能與成本。也難怪特斯拉(Tesla)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曾批評指出,氫能車能源轉換率太差,是「傻瓜才信的愚蠢生意」。 即使如今選擇「先商務後民用車」的策略超越日本,而被投資市場力捧的南韓現代汽車集團也坦言,有政府補助的氫氣每kg售價仍高達約新台幣204元,單純氫能車仍是一個靠政府砸錢扶持、還未見獲利的賠錢產品線。台灣投入建立首座加氫站的聯華林德集團,也坦言短期難以獲利,目的還是在當氫能載具發展成熟,中油或台塑等加油站業者加入之後,可提供穩定品質且安全的氫氣示範之用。 短期來看,台灣唯有在既有工業、運輸、發電等排碳產業,為減碳轉型時而導入氫能應用較具有效益,也應基於不同產業性質,採取不同的產氫策略,藉多方嘗試才能找出最有利發展的方向!本場講座則由SmartAuto雜誌資深記者陳念舜來分享他的產業觀察經驗、實際採訪看法,淺談次世代夢幻燃料「氫」能源的來世今生。 本場講座內容如下: - 國際氫能政策及產業發展 - 如何平衡藍、綠、灰氫不同來源與成本,取得最大經濟效益? - 掌握氫能在發電、運輸、工業領域發展契機 授課對象: 報名費用:免費參加 報名/洽詢: 活動地點:台北數位產業園區A棟2樓(臺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捷運圓山站2號出口步行約7分鐘) 活動時間:2023年11月17日 (五)14:00~15:00
【活動議程】
【講師介紹】
【報名事項】
【其他】
【主辦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