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 / 文章 /
Podcast撑起PMP一片天
让数位影像取得更容易,将带给PMP产品更大成长诱因

【作者: 王岫晨】2005年08月05日 星期五

浏览人次:【2188】

自从MP3音乐播放器在全球造成轰动之后,许多厂商也紧锣密鼓推动下一波可携式革命,也就是发展称为可携式多媒体播放器的PMP 产品。这种PMP产品既然称为多媒体播放器,顾名思义相较于MP3音乐播放器,其最大差异自然在于可以储存并播放图片与影像。



播放影像与浏览图片的功能让PMP有别于MP3播放器而独树一格,尽管如此,这些功能却也成为PMP在发展上的绊脚石。除了萤幕尺寸过小、不同的影像格式让人困扰、与使用时常常遇到电力不足的窘境之外,PMP最为人诟病的一大问题便是影像来源的取得问题。有别于MP3档案的取得容易,现今PMP上的影片来源大多由DVD等光碟转档得来,然而对一般人来说,要能找到适当的软体,并将DVD影片中有防拷机制的影像抓取到电脑,再压缩处理成PMP可读取的格式,可是一项麻烦的工程。如果只为了要在搭车的时间观赏二十分钟的影片,却必须花费两天的时间去制作一部影片,大部分消费者应该都会望之怯步。因此,如何让这些影像档案可以随心所欲的取得就成了PMP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要想轻松获得影像资料,除了靠随选视讯系统(VOD)之外,Podcast也成了越来越多人选择的传输方式。 Podcast是一种类似网路录音的软体,这些录音内容可以让使用者从网路下载到数位可携式设备里,方便在离线或其他时间观赏这些数位内容,任何多媒体播放机都可以使用。 Podcast这个名词是由broadcasting(广播)与webcasting(网路广播)及iPod所衍生来的,这是因为过去许多podcast的使用者都是利用iPod作为播放设备。Podcast就如同数位录影机一般原理,可以先将广播的电视内容录下,以便稍后欣赏。



根据调查,现已有超过600万的美国成人在使用这种新型态的媒体传输方式,而未来五年美国Podcast用户数量更将成长14倍,预计2010年可达到6000万个用户。这种全新传输方式似乎正好可以弥补PMP在内容取得上的先天不足。 Podcast藉由使用者间自行录制内容并互相传播的方式,可制造出为数可观影像短片。这些约520分钟左右的短片非常适合在可携式装置上播放。虽然这与开发PMP产品厂商所诉求的在外观看电影等目的有些许落差,但事实上,PMP众所皆知并不适合长时间播放影片,且必须花费时间将DVD影片转为PMP可播放的格式。此外,多数Podcast频道使用的影片格式均为Windows Media,而这正是大多数PMP所支援的影像格式,因此少了转档的问题。而Podcast透过RSS的方式将新的节目内容主动增加至PMP产品上,使用者不需再花时间寻找影片来源,就可拥有更多的数位节目内容。这些功能不仅解决了PMP使用者的许多困扰,也带给了PMP产品的开发商更多商机。



目前PMP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远低于市场预估,其原因不外乎电源无法持久、价格昂贵与影像来源的缺乏等。电源供应的问题随着技术的进步已慢慢克服,而从2005年起,内建20GB硬碟的入门型PMP产品价格已逐渐降低至300美元,价格已普遍可被消费者接受。因此如何丰富数位节目内容便成了PMP产品开发商目前首要面对的问题。Podcast虽然并非全无缺点,例如智慧财产权的问题等,且Podcast目前以美国为主要发展地区,非英语系国家的Podcast频道相当缺乏,因此其他地区的PMP使用者目前并无法享受这项服务。但综观Podcast的优点,其未来仍有极大发展空间。而Podcast能否为买气低迷的PMP市场提供新的成长诱因,值得所有人拭目以待。 (王岫晨)



相关文章
微透镜阵列成型技术突破性进展
EdgeLock 2GO程式设计简化设备配置
触觉整合的未来
智慧型无线工业感测器之设计指南
高效轴承支持洁净永续生产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关讨论
  相关新闻
» 报告:2027年人型机械人出货量将超过1万台
» 宇瞻力推印度制造与商用市场 布局多元化营运
» 默克将收购Unity-SC 强化其在AI半导体领域的产品?合
» 恩智浦获汽车连接联盟认证 加速数位汽车钥匙发展
» Vicor 将於Tech Taipei 2024 展示创新电源解方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7T1FMTGMSTACUKD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