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 / 文章 /
绿色硅岛的新人才观
经营区域特色造就人才 配合环境发展提升质量

【作者: 編輯部】2002年01月05日 星期六

浏览人次:【3141】

本月(一月)起台湾就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一员,不仅经济环境将朝向更为开放的运作模式,所有居民也同时成为「地球国」的公民,虽然区域的保护主义仍然不可免,但这只是所属政府对弱势居民应有的权宜保护,对于区域特色的经营毫不影响,也与人才的重新调整或专业诉求等主流价值无关。所以,我国面对加入WTO的冲击,衡量既有的全球竞争优势而提出了所谓「绿色硅岛」的概念,基本上已有区域特色的规划,但更重要的是人才的培育与配合,否则绿色硅岛只是沦为一句口号罢了。所有事物的成就莫不是靠人打拼出来的,人才是其中最重要的核心,这是不分古今内外皆然的道理。也因为如此,我们更需要有新的人才观来因应新的环境,不论是「伯乐」或「千里马」也才能够适才适所,不然就永远只能感叹「才难、才难」了。


究竟什么样的人是绿色硅岛需要的人才呢?随着台湾地区失业率不断的升高,以及企业裁员缩编的风声鹤唳影响,似乎人人都感受到朝不保夕的无奈,或有生不逢时、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叹。但这只是景气循环的自然现象,可以预测的是,在加入WTO后,台湾地区的失业率很难低于5%以下。所以很多企业都知道,他们应将这波不景气视为产业及企业的转型契机,产业再转型,对人才的需求也在改变,一些多余的事业体或不适任的人员就自然被裁撤;但我们不能说这些个别公司多余的事业体或人员,就是没落的事业、就是非人才!顶多这只是「大风吹」之后,许多尚未找到位置的人产生的暂时现象罢了。


因此,许多高科技公司都表示,事实上他们公司都还很缺人,特别是欠缺具创意与技术优良的研发人才。从新竹科学园区的员工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得出来,2001年1月为去年整个从业人数的最高峰达102,767人,此后便一直遽降下来,到去年9月则是最低点为92,725人,接着10、11月又渐升高上来,且高学历者的比例也增多了些,这表示园区的高科技厂商也在转型,从较偏制造的产业型态,走向较偏开发设计的产业型态。但就了解,各大半导体公司、IC设计公司的求才广告仍是不停地刊登,显然求才若渴且多多益善,只是这些求才者仍不出找现成的专业人员或可从别的公司挖角而来的人员为主(例如对相关科系与经验的严格要求),结果总体人才当然没有增加多少。


如果企业的人才观仍是「技术挂帅」,或只想捡现成便宜的来用,那么面对转型在即的期间,人事部门将发现根本没有人才可用的尴尬情况。历史上,一个新的时代,新的事业宏图便蓄势待发,上面主导者心中的规模蓝图,正须要各式各样的人才来执行它,但却不可能有现成具丰富经验的人可以走马上任,所以只要是有潜力、肯学习的人便是人才,便可以大胆的晋用,也才能实时大展鸿图。所以,我们以为现在高科技厂商应以培养新人为主,并从不同的面向来作人才考核的标准,而不需要以学经历作先入为主的考虑。


当然长期而言,企业不可能负担从无到有来教育人才的庞大成本,所以政府与民间的一些有识之士,便有所谓「硅导计划」的实行,这是一个结合产官学研的整体产业环境转型的大计划,目的就是希望将台湾地区的高科技产业带向全球IC设计领域的重镇。根据硅导计划的构想,初期三年内便要培养2万多名的高科技人才与工程师,且预计10年内总共要培养达6万名专业人员,这样才能达成其在2010年半导体产值新台币10兆元的目标。这真是一个庞大而艰难的人才培育工程,所以这不能用传统技职教育的方式就可以达成,或会应用某些设计工具就可以满足,否则只是换汤不换药的人才转换而已。因为如果只是注重技职教育,那么在全球人力运用上并不需要如此大费周章,厂商大可以引进外国技术人才,甚至选择外移或外包的方式来达到目的,特别是在全球化的开放环境下,这样反而方便快速。


所以,我们认为「绿色硅岛」的新人才观,必须具备三点新的认识,第一是所谓人才便须要有清楚明了的通识一体背景,更能兼备全球化的思考观念;第二是要富有创新理想的情操,不能只会一成不变的操作技术或模仿跟随;第三是要有独立自主的人格与团队合作的精神。以上三点都是过去填鸭式教育与文凭主义所欠缺的人才观念;当然,也不是技术知识就不重要了,优良的技艺仍是基本的要件,只是新的三个人才观,才是建设台湾成为绿色硅岛主要重点,这就是为什么要强调「绿色」的原因哩,不过这里的「绿色」指的是「环保绿」而不是「政党绿」,千万不要泛政治化了。而我们也相信,以台湾渐渐成熟的自由民主内涵,只要政府与民间加强合作,并且保持自信与坚持的勇气,那么这样人才特质的人也会自然配合产生或聚集出来,而且能够创造出大有可为的新局面。


相关文章
打开讯号继电器的正确方式
生成式AI助功率密集的计算应用进化
AI赋能智慧制造转型
生成式AI刺激应用创新 带动软硬体新商机
台湾AI关键元件的发展现况与布局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关讨论
  相关新闻
» MIPS卖身的背后 最大获利者是谁?
» IEK:2015中国IC设计业将追上台湾
» [分析]台积电还能当多久的全球第一?
» 医疗电子怎么吃 商机一次报你知
» 个人化需求增加 医疗电子迈向小型化、平价发展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6G2EWLMOSTACUKT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