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 / 文章 /
综观两岸ICT产业分工发展趋势
中国在台湾ICT产业全球布局中扮演的地位

【作者: 史惠慈】2007年05月16日 星期三

浏览人次:【7618】

台湾电子产业的发展与特征


1980年代开始,芯片代工(Foundry)开启台湾半导体产业新局,配合PC周边产业的发展,迄今台湾ICT(Information &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产业已经甚规模,像是在LED产业方面,台湾在全世界的市场占有率已位居世界第二;台湾也已成为世界平面显示器的主要供应国和研发生产重镇,特别是在大尺寸TFT-LCD面板方面,在2006年台湾更达到40%的市占率,位列世界数一数二的领导国家。



不过,台湾ICT产业仍是以品牌代工、产品组装与零组件开发为主要模式,架构在整体国际ICT的产业链之中。90年代之后,受到全球化浪潮、中国市场持续开放、亚洲金融风暴、以及台湾土地和劳动等投入要素成本高涨等影响,台湾ICT厂商,包括泛PC/NB成品与零组件、平面显示器后段LCM(LCD Module)组装、手机(MP)、DVD player等,开始利用中国与东南亚的生产基地,发挥亚洲产业群聚效应,以此作为提升台湾ICT产品全球竞争力的主要策略。



在此趋势下,产品差异化便是厂商主要的竞争策略。近年台湾ICT厂商的发展模式,不仅趋向倚重人力与资本,并且逐渐朝向同时整合制造与服务(OEM、ODM)以及品牌营销的加值模式,例如在LCD TV、PDA、Smartphone、NB/PC等产品的品牌营销与产品设计服务。



ICT产业的全球布局策略


台湾在面临日韩等发展程度近似国家的激烈竞争、以及后进新兴开发国家的成本压力,海外投资布局已成为ICT产业无可避免的趋势,重点亦明显集中于中国。根据经济部投审会数据显示,累计1995~2006年台湾电子电器制造业对中国的投资金额达到191.95亿美元,占该期电子业对外投资金额的70%左右;并且在2002~2006年期间,电子业对中国投资的平均比重更高达81.7%。



台商在中国投资的地域分布,明显受到各省市差别性的开放政策及其各种优惠措施的影响,加上中国内需市场吸引力逐渐增强,台商在中国投资的地域分布也跟着逐渐扩散。不过在扩散之中,台商在中国的投资仍呈现群聚效应(Cluster Effect),其中又以电子产业的群聚效应最为明显。



台湾在面临日韩等发展程度近似国家的激烈竞争、以及后进新兴开发国家的成本压力,海外投资布局已成为ICT产业无可避免的趋势,重点亦明显集中于中国。根据经济部投审会数据显示,累计1995~2006年台湾电子电器制造业对中国的投资金额达到191.95亿美元,占该期电子业对外投资金额的70%左右;并且在2002~2006年期间,电子业对中国投资的平均比重更高达81.7%。



换句话说,东南亚在台商信息电子业的生产布局上,主要是扮演次要生产基地、维持适当生产规模的功能。近年随着中国尤其是沿海地区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台商在越南的投资开始增加。其主要原因是因为越南投资环境在东南亚目前是唯一可以与中国相抗衡的国家,而且越南政府也提供相当优惠的租税减免措施,在分散投资风险或进军欧洲市场的考虑前提下,越南便成为台商青睐的新兴生产据点。



ICT产业的两岸分工


尽管中国沿海工资不断上升,亦有缺工、缺电等负面因素,但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并没有动摇。况且对台商来说,在语言、文化、生活习惯上较接近并无适应的难题,促使中国在台商全球生产布局上继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目前台湾信息电子业在中国的生产布局架构中相当完整,几乎主要计算机周边产业、笔记本电脑、系统组装、手机、网络、数字相机与家电,甚至工业计算机都在中国设厂生产,生产地点大部分集中在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在全球生产布局台湾依旧扮演试产或是生产高附加价值产品的部份功能。



若从整体来看,台商企业在海峡两岸生产制造分工的区隔策略包括以下:



台湾电子产业的发展与特征


1980年代开始,芯片代工(Foundry)开启台湾半导体产业新局,配合PC周边产业的发展,迄今台湾ICT(Information &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产业已经甚规模,像是在LED产业方面,台湾在全世界的市场占有率已位居世界第二;台湾也已成为世界平面显示器的主要供应国和研发生产重镇,特别是在大尺寸TFT-LCD面板方面,在2006年台湾更达到40%的市占率,位列世界数一数二的领导国家。



不过,台湾ICT产业仍是以品牌代工、产品组装与零组件开发为主要模式,架构在整体国际ICT的产业链之中。90年代之后,受到全球化浪潮、中国市场持续开放、亚洲金融风暴、以及台湾土地和劳动等投入要素成本高涨等影响,台湾ICT厂商,包括泛PC/NB成品与零组件、平面显示器后段LCM(LCD Module)组装、手机(MP)、DVD player等,开始利用中国与东南亚的生产基地,发挥亚洲产业群聚效应,以此作为提升台湾ICT产品全球竞争力的主要策略。



在此趋势下,产品差异化便是厂商主要的竞争策略。近年台湾ICT厂商的发展模式,不仅趋向倚重人力与资本,并且逐渐朝向同时整合制造与服务(OEM、ODM)以及品牌营销的加值模式,例如在LCD TV、PDA、Smartphone、NB/PC等产品的品牌营销与产品设计服务。



ICT产业的全球布局策略


台湾在面临日韩等发展程度近似国家的激烈竞争、以及后进新兴开发国家的成本压力,海外投资布局已成为ICT产业无可避免的趋势,重点亦明显集中于中国。根据经济部投审会数据显示,累计1995~2006年台湾电子电器制造业对中国的投资金额达到191.95亿美元,占该期电子业对外投资金额的70%左右;并且在2002~2006年期间,电子业对中国投资的平均比重更高达81.7%。



台商在中国投资的地域分布,明显受到各省市差别性的开放政策及其各种优惠措施的影响,加上中国内需市场吸引力逐渐增强,台商在中国投资的地域分布也跟着逐渐扩散。不过在扩散之中,台商在中国的投资仍呈现群聚效应(Cluster Effect),其中又以电子产业的群聚效应最为明显。



台湾在面临日韩等发展程度近似国家的激烈竞争、以及后进新兴开发国家的成本压力,海外投资布局已成为ICT产业无可避免的趋势,重点亦明显集中于中国。根据经济部投审会数据显示,累计1995~2006年台湾电子电器制造业对中国的投资金额达到191.95亿美元,占该期电子业对外投资金额的70%左右;并且在2002~2006年期间,电子业对中国投资的平均比重更高达81.7%。



换句话说,东南亚在台商信息电子业的生产布局上,主要是扮演次要生产基地、维持适当生产规模的功能。近年随着中国尤其是沿海地区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台商在越南的投资开始增加。其主要原因是因为越南投资环境在东南亚目前是唯一可以与中国相抗衡的国家,而且越南政府也提供相当优惠的租税减免措施,在分散投资风险或进军欧洲市场的考虑前提下,越南便成为台商青睐的新兴生产据点。



ICT产业的两岸分工


尽管中国沿海工资不断上升,亦有缺工、缺电等负面因素,但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并没有动摇。况且对台商来说,在语言、文化、生活习惯上较接近并无适应的难题,促使中国在台商全球生产布局上继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目前台湾信息电子业在中国的生产布局架构中相当完整,几乎主要计算机周边产业、笔记本电脑、系统组装、手机、网络、数字相机与家电,甚至工业计算机都在中国设厂生产,生产地点大部分集中在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在全球生产布局台湾依旧扮演试产或是生产高附加价值产品的部份功能。



若从整体来看,台商企业在海峡两岸生产制造分工的区隔策略包括以下:




  • 若从整体来看,台商企业在海峡两岸生产制造分工的区隔策略包括以下:



  • ●两岸生产同类型产品,而生产分工的准则为台湾母公司制造量产或试量产少量、多样、高价、高阶的产品,至于大量、低价、低阶、劳力密集、消费性的产品则移往中国生产。



  • ●两岸生产不同功能类型的产品,依产品本身与公司生产优势的准则进行区隔。



  • ●两岸工厂设备标准化,仅依台湾政府许可项目、或依客户的要求为两岸生产分工的区隔准则。





●将产品依不同的生产流程分割为几部份,各部分依台湾母公司或中国子公司的优势分别交付生产制造,最后由台湾母公司进行整合,这方面以软件设计或是IC设计业为主,以避免流失相关核心技术。



中国在台商企业的海外销售布局策略上,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虽然台湾ICT产业将中国市场视为home market,不过想法与实际营运上仍有一段差距,因为ICT产品若要进入中国市场,仍有一定程度的局限性。这包括:



台湾电子产业的发展与特征


1980年代开始,芯片代工(Foundry)开启台湾半导体产业新局,配合PC周边产业的发展,迄今台湾ICT(Information &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产业已经甚规模,像是在LED产业方面,台湾在全世界的市场占有率已位居世界第二;台湾也已成为世界平面显示器的主要供应国和研发生产重镇,特别是在大尺寸TFT-LCD面板方面,在2006年台湾更达到40%的市占率,位列世界数一数二的领导国家。



不过,台湾ICT产业仍是以品牌代工、产品组装与零组件开发为主要模式,架构在整体国际ICT的产业链之中。90年代之后,受到全球化浪潮、中国市场持续开放、亚洲金融风暴、以及台湾土地和劳动等投入要素成本高涨等影响,台湾ICT厂商,包括泛PC/NB成品与零组件、平面显示器后段LCM(LCD Module)组装、手机(MP)、DVD player等,开始利用中国与东南亚的生产基地,发挥亚洲产业群聚效应,以此作为提升台湾ICT产品全球竞争力的主要策略。



在此趋势下,产品差异化便是厂商主要的竞争策略。近年台湾ICT厂商的发展模式,不仅趋向倚重人力与资本,并且逐渐朝向同时整合制造与服务(OEM、ODM)以及品牌营销的加值模式,例如在LCD TV、PDA、Smartphone、NB/PC等产品的品牌营销与产品设计服务。



ICT产业的全球布局策略


台湾在面临日韩等发展程度近似国家的激烈竞争、以及后进新兴开发国家的成本压力,海外投资布局已成为ICT产业无可避免的趋势,重点亦明显集中于中国。根据经济部投审会数据显示,累计1995~2006年台湾电子电器制造业对中国的投资金额达到191.95亿美元,占该期电子业对外投资金额的70%左右;并且在2002~2006年期间,电子业对中国投资的平均比重更高达81.7%。



台商在中国投资的地域分布,明显受到各省市差别性的开放政策及其各种优惠措施的影响,加上中国内需市场吸引力逐渐增强,台商在中国投资的地域分布也跟着逐渐扩散。不过在扩散之中,台商在中国的投资仍呈现群聚效应(Cluster Effect),其中又以电子产业的群聚效应最为明显。



台湾在面临日韩等发展程度近似国家的激烈竞争、以及后进新兴开发国家的成本压力,海外投资布局已成为ICT产业无可避免的趋势,重点亦明显集中于中国。根据经济部投审会数据显示,累计1995~2006年台湾电子电器制造业对中国的投资金额达到191.95亿美元,占该期电子业对外投资金额的70%左右;并且在2002~2006年期间,电子业对中国投资的平均比重更高达81.7%。



换句话说,东南亚在台商信息电子业的生产布局上,主要是扮演次要生产基地、维持适当生产规模的功能。近年随着中国尤其是沿海地区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台商在越南的投资开始增加。其主要原因是因为越南投资环境在东南亚目前是唯一可以与中国相抗衡的国家,而且越南政府也提供相当优惠的租税减免措施,在分散投资风险或进军欧洲市场的考虑前提下,越南便成为台商青睐的新兴生产据点。



ICT产业的两岸分工


尽管中国沿海工资不断上升,亦有缺工、缺电等负面因素,但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并没有动摇。况且对台商来说,在语言、文化、生活习惯上较接近并无适应的难题,促使中国在台商全球生产布局上继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目前台湾信息电子业在中国的生产布局架构中相当完整,几乎主要计算机周边产业、笔记本电脑、系统组装、手机、网络、数字相机与家电,甚至工业计算机都在中国设厂生产,生产地点大部分集中在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在全球生产布局台湾依旧扮演试产或是生产高附加价值产品的部份功能。



若从整体来看,台商企业在海峡两岸生产制造分工的区隔策略包括以下:



台湾电子产业的发展与特征


1980年代开始,芯片代工(Foundry)开启台湾半导体产业新局,配合PC周边产业的发展,迄今台湾ICT(Information &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产业已经甚规模,像是在LED产业方面,台湾在全世界的市场占有率已位居世界第二;台湾也已成为世界平面显示器的主要供应国和研发生产重镇,特别是在大尺寸TFT-LCD面板方面,在2006年台湾更达到40%的市占率,位列世界数一数二的领导国家。



不过,台湾ICT产业仍是以品牌代工、产品组装与零组件开发为主要模式,架构在整体国际ICT的产业链之中。90年代之后,受到全球化浪潮、中国市场持续开放、亚洲金融风暴、以及台湾土地和劳动等投入要素成本高涨等影响,台湾ICT厂商,包括泛PC/NB成品与零组件、平面显示器后段LCM(LCD Module)组装、手机(MP)、DVD player等,开始利用中国与东南亚的生产基地,发挥亚洲产业群聚效应,以此作为提升台湾ICT产品全球竞争力的主要策略。



在此趋势下,产品差异化便是厂商主要的竞争策略。近年台湾ICT厂商的发展模式,不仅趋向倚重人力与资本,并且逐渐朝向同时整合制造与服务(OEM、ODM)以及品牌营销的加值模式,例如在LCD TV、PDA、Smartphone、NB/PC等产品的品牌营销与产品设计服务。



ICT产业的全球布局策略


台湾在面临日韩等发展程度近似国家的激烈竞争、以及后进新兴开发国家的成本压力,海外投资布局已成为ICT产业无可避免的趋势,重点亦明显集中于中国。根据经济部投审会数据显示,累计1995~2006年台湾电子电器制造业对中国的投资金额达到191.95亿美元,占该期电子业对外投资金额的70%左右;并且在2002~2006年期间,电子业对中国投资的平均比重更高达81.7%。



台商在中国投资的地域分布,明显受到各省市差别性的开放政策及其各种优惠措施的影响,加上中国内需市场吸引力逐渐增强,台商在中国投资的地域分布也跟着逐渐扩散。不过在扩散之中,台商在中国的投资仍呈现群聚效应(Cluster Effect),其中又以电子产业的群聚效应最为明显。



台湾在面临日韩等发展程度近似国家的激烈竞争、以及后进新兴开发国家的成本压力,海外投资布局已成为ICT产业无可避免的趋势,重点亦明显集中于中国。根据经济部投审会数据显示,累计1995~2006年台湾电子电器制造业对中国的投资金额达到191.95亿美元,占该期电子业对外投资金额的70%左右;并且在2002~2006年期间,电子业对中国投资的平均比重更高达81.7%。



换句话说,东南亚在台商信息电子业的生产布局上,主要是扮演次要生产基地、维持适当生产规模的功能。近年随着中国尤其是沿海地区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台商在越南的投资开始增加。其主要原因是因为越南投资环境在东南亚目前是唯一可以与中国相抗衡的国家,而且越南政府也提供相当优惠的租税减免措施,在分散投资风险或进军欧洲市场的考虑前提下,越南便成为台商青睐的新兴生产据点。



ICT产业的两岸分工


尽管中国沿海工资不断上升,亦有缺工、缺电等负面因素,但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并没有动摇。况且对台商来说,在语言、文化、生活习惯上较接近并无适应的难题,促使中国在台商全球生产布局上继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目前台湾信息电子业在中国的生产布局架构中相当完整,几乎主要计算机周边产业、笔记本电脑、系统组装、手机、网络、数字相机与家电,甚至工业计算机都在中国设厂生产,生产地点大部分集中在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在全球生产布局台湾依旧扮演试产或是生产高附加价值产品的部份功能。



若从整体来看,台商企业在海峡两岸生产制造分工的区隔策略包括以下:




  • 若从整体来看,台商企业在海峡两岸生产制造分工的区隔策略包括以下:



  • ●两岸生产同类型产品,而生产分工的准则为台湾母公司制造量产或试量产少量、多样、高价、高阶的产品,至于大量、低价、低阶、劳力密集、消费性的产品则移往中国生产。



  • ●两岸生产不同功能类型的产品,依产品本身与公司生产优势的准则进行区隔。



  • ●两岸工厂设备标准化,仅依台湾政府许可项目、或依客户的要求为两岸生产分工的区隔准则。





●将产品依不同的生产流程分割为几部份,各部分依台湾母公司或中国子公司的优势分别交付生产制造,最后由台湾母公司进行整合,这方面以软件设计或是IC设计业为主,以避免流失相关核心技术。



中国在台商企业的海外销售布局策略上,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虽然台湾ICT产业将中国市场视为home market,不过想法与实际营运上仍有一段差距,因为ICT产品若要进入中国市场,仍有一定程度的局限性。这包括:




  • 中国在台商企业的海外销售布局策略上,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虽然台湾ICT产业将中国市场视为home market,不过想法与实际营运上仍有一段差距,因为ICT产品若要进入中国市场,仍有一定程度的局限性。这包括:



  • ●欧美日世界大厂的品牌知名度高,能够很快地占有中国市场。



  • ●台商在中国营销上所遇到最大的困难,在于不易掌握通路,厂商利润会被大部分中国各省市经销商分食殆尽。



  • ●中国法令不健全,台商在中国经营还必须面对当地企业或个人仿冒品的竞争。有时中国的仿冒厂商因此获利后,甚至以仿冒产品为基础,自创品牌与台商竞争。





两岸电子产业的竞合


从台湾电子厂商在两岸分工布局的发展现况来看,台湾业者尽管在技术面不具主导优势,在国际品牌上也未能掌握全面优势。不过台商在作为全球代工中心的中国,具备管理整合、产品规划、具备深化了解市场信息等优势能力,加上与台湾与国际大厂的网络关系十分紧密,拥有较完善的跨国资通讯网络,跨国企业与台湾企业相互合作进入中国市场,不仅可藉此降低中国市场投资经营的风险,同时也能让产业价值链更完善、更有效率。



不过中国的区位优势进展很快,投资适应程度也逐渐提高,为因应两岸区位优势的转换过程,厂商已开始转变两岸的分工布局,例如将部份程度尚低的营销和采购权转让给中国子公司。



台湾电子业目前正处于发展品牌策略布局的关键时刻,面临品牌与代工间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压力。由于品牌所带动的产品发展和研发,与制造生产带动的型态截然不同,因此台商或许能够将宏碁把品牌与制造分家的作法作为可行的思考模式。亦即,让代工厂与跨国领导企业间紧密链接,保有台湾竞争优势;另外由品牌厂专心致力品牌营销,结合台湾的生产制造商,替台湾的代工生产找到另一条发展生机。



两岸分工的大环境趋势


近来两岸整体在ICT产业环境上的变动,也影响着未来两岸电子产业的竞合。首先中国十届人大所通过的新企业所得税法,将内外资企业税收统一为25%,并取消生产性及出口外资企业的减免税优惠政策。由于此项议题争论许久,外资企业已经提前因应,藉由优惠过渡措施减缓冲击。加上中国市场诱因已逐渐超越成本诱因,况且高技术、节能、环保、以及小型微利等产业仍享有税率优惠,因此这次税改对台商电子业的两岸分工影响性应该不会太大。反倒是中国针对个人股东的红利分配,开征20%的个人所得税,即可能加速业者经营在地化的发展倾向。



其次,Intel宣布在中国大连兴建12吋晶圆厂,不仅意味Intel调整其生产战略,也代表美国官方态度的转变:亦即除高阶CPU与相关军事芯片技术之外,美国已不反对将采用先进制程的Commodity产品在中国生产,此举可能引发其他国际大厂的跟进效应。台积电目前在上海松江厂仅能生产0.18微米制程技术的芯片,无法满足如AMD、Nvidia、Qualcomm等一线客户要求在地生产的需求压力,国际大厂极可能借机超越台湾,积极在中国投资设晶圆代工厂,此举将引发二线客户随后跟进的骨牌效应。若是成真,这将对两岸电子业目前的分工模式产生相当大的冲击,对台湾的后续影响将持续加剧。



最后亚洲区域内国与国之间的自由贸易协议(FTA)的协商正在进行着,中国亦积极与世界各国签署双边FTA,并且已与香港、澳门、东协十国(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ASEAN)、巴基斯坦、智利等签署双边协议,同时,中国以正与27个国家地区进行FTA谈判。随着亚洲FTA协议网络的日益巩固,台湾面对FTA边缘化的影响,也将连带牵动台湾ICT产业在两岸间的投资布局。



---作者为中华经济研究院第一所研究员---



相关文章
微透镜阵列成型技术突破性进展
EdgeLock 2GO程式设计简化设备配置
触觉整合的未来
智慧型无线工业感测器之设计指南
高效轴承支持洁净永续生产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关讨论
  相关新闻
» 默克将收购Unity-SC 强化其在AI半导体领域的产品?合
» 恩智浦获汽车连接联盟认证 加速数位汽车钥匙发展
» Ansys携手Supermicro与NVIDIA 以统包式硬体提供多物理模拟解决方案
» 从运动员到开发者 英特尔以开放AI系统解决真实世界挑战
» 英特尔为奥运提供基於AI平台的创新应用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7T1DBSIYSTACUK8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