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印度軟韌體實力SWOT分析
 

【作者: 誠君】   2003年11月05日 星期三

瀏覽人次:【5627】

印度的軟韌體設計能力一直享譽全球。國內許多電子企業為了加速產品開發的腳步,也紛紛引用印度軟韌體公司的技術實力。而且這個趨勢隨著資訊家電、無線通訊系統、嵌入式系統等市場的成長而不斷地流行。如今在台北縣市街道上,如果遇見了印度人,他們八成是來設計軟韌體的。可能再過幾年,印度的軟韌體公司應該會在我國設立分公司吧!


不過,軟韌體不像硬體;它倒是比較像文化出版事業。因為軟韌體的售後服務和實際價值是需要一段長時間的驗證,才有定論的。仔細分析一下印度的軟韌體設計能力,仍然可以找出他們的強弱、優劣之處,不應該因無知而畏懼其強勢,而忽略了自身的優點與可乘之機。更不應該過度依賴,而忘記培植自己的軟韌體實力。本文試著利用SWOT方法分析印度的軟韌體設計能力,作為國內業者的經營參考。


強點(strength)

簡言之,印度有兩個優勢是我們沒有的。一是文化語言的優勢,另一個是人口眾多,人才也多。印度曾經被英國長期殖民過,所以與歐美國家的文化交流一直都很密切。因為腔調的關係,台商很難聽得懂他們講的英文,但是其英語還是普遍地被英美國家所接受。此外,因為印度的人口多,而且平均所得不高,所以成本相對低廉,這也是歐美新進國家紛紛將軟韌體設計工作交給他們設計的主因。


弱點(weak)

他們的成本仍然偏高。印度軟韌體工程師如果因工作需要暫時住在我國,國內業者必須負擔其生活成本,一般是每人每月1000~2000美元。此外,因為軟韌體設計的特性,常讓印度公司在一開始時不會提出高額的報價,但是當專案進行到一半時,經常會要求加價,理由是為了要達到完全解決(total solution),需要更專業更深入的設計技巧;甚至會要求客戶捨棄移植(porting)的方法,改由他們主導重新設計。為何在專案開始之初,不提出完整的報價呢?原來他們是按照客戶的最初需求報價的,但是國內業者往往沒有那麼專業,在國內業者的最初需求規格裡面往往只包括一些簡單的功能描述,沒有包含全部的必需項目,也沒能掌握到系統的全般狀況。


機會(opportunity)

這幾年,因為國內電子資訊業界獲利的規模擴大,吸引了印度公司的注意。同時也幫助國內軟韌體產業的發展。例如:最近國內就有幾家以Linux為基礎的軟韌體公司紛紛成立,雖然這些公司成立的時間比較晚,在技術和行銷層面上都不如印度公司,但是因為軟韌體其實是屬於文化智慧資產,用外來文化設計出來的程式終究不及由本土文化培育出來的好用。更何況文化語言的溝通、商業合作模式的揣摩等許多問題,都不是那麼容易在短時間之內就能解決的。


威脅(thread)

對國內業者而言,應該盡量利用印度公司的核心能力,而不是讓他們承攬全部的工程。因為軟韌體會不斷升級,所以總不能每次要升級時都得花大錢吧!反觀國內一些中小型電子企業因為沒有培養自己的軟韌體研發人員,幾乎都一直仰賴印度公司,這是非常危險的。飲鳩止渴,不可不慎。此外,國內業者應該多多學習印度軟韌體公司的國際行銷能力,其成功最主要還是靠卓越的行銷力。


過去幾年,國內業者到中國大陸創立軟體公司,原先想利用當地廉價的工資和優秀的人才。但是幾年過後,這些公司大都沒有如願。究其原因有:產業供應鏈不完備、語言文化溝通不良、管理不當等。希望這波「印度熱」,不會讓國內業者又重蹈此覆轍。


相關文章
以馬達控制器ROS1驅動程式實現機器人作業系統
推動未來車用技術發展
節流:電源管理的便利效能
開源:再生能源與永續經營
從能源、電網到智慧電網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日本SEMICON JAPAN登場 台日專家跨國分享半導體與AI應用
» Nordic Thingy:91 X平臺簡化蜂巢式物聯網和Wi-Fi定位應用的原型開發
» 豪威集團推出用於存在檢測、人臉辨識和常開功能的超小尺寸感測器
» ST推廣智慧感測器與碳化矽發展 強化於AI與能源應用價值
» ST:AI兩大挑戰在於耗能及部署便利性 兩者直接影響AI普及速度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3.142.55.138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