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抓住地震前的黃金避難十秒
P波與S波的競賽

【作者: 朱致宜】   2011年04月06日 星期三

瀏覽人次:【5389】

日本政府對地震災害預警的投入相當巨大。近40多年來,日本包括科學研究在內的防災預算在國家整個年度財政預算中始終保持在6%至7%左右。對人民的防災訓練也相當紮實,有賴於這些縝密的準備,311地震在東京都並沒有造成重大傷亡,海嘯才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10秒救命時間 日本地震警報系統

此外,日本更是第一個將地震警報系統,全面與人民生活緊密結合的國家。當地震來襲的約前10秒到30秒間,居民可以從手機、電視、廣播、電梯等任何方式,收到警告並且要人民避難,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圖一 P波與S波的時間差異》
《圖一 P波與S波的時間差異》

地震波可以分成P波(縱波)跟S波(橫波),S波以水平的方向前進,速度比較慢、破壞力較強,也就是人們感覺到的主震。而P波是以直線方向行進,與音波類似,行進速度快,人體無法感覺,需要專業儀器才測得出震幅,預警機器就是提前數十秒先測到 P波而發出警告。


除了對居民發出警報外,所有在地震戒備區域的電車、新幹線、電梯等,具有危險性的乘載工具,會立即停駛並打開門,瓦斯、電力、水會被停止,醫院、學校、公家行政單位、私人企業等也會立即啟動防災措施。而地震發生後,政府也會馬上發出速報,說明地震發生的地點以及其強度,讓人民有心理準備。此預警系統雖然只給出不到一分鐘的避難時間,但與公共建設的連結,則有效防禦了隨之而來的火災或交通災害。


美國重大建設早已避開斷層帶

  


日本利用P波跟S波建立預警系統的方法,並非獨創。自1990年開始 P波和S波的預測方法,就被各國廣泛的使用,但此方法所獲得的預警時間太短,甚至時有地震已過才收到警報的情形,日本的預報系統就曾發生此情形,且機率頗高,許多人反映地震警報系統準確率太低,卻必須花上龐大的成本。


地震,簡單來說是地球板塊運動造成的正常能量釋放,地震預測一直是許多國家關注之點,地震預測一般可分成短期、中期、長期,短期就是日本所用的波長時間差,而中期和長期是依靠對地下水、電磁波、板塊壓力等的觀察數值,來推算在某範圍發生地震的機率和強度,在此方面美國、中國大陸的表現較為突出。美國對地震著重「防」的部分,如會將核電廠或油管等高危險性公共建設避開。如阿拉斯加北面要修建一條輸油管道,修建時預測此斷層近期可能會發生地震,於是將管道設計成了S型避開斷層,果然地震在預期的期間(2002年)發生,輸油管道安然無恙。


雖然有這麼多預測地震的方法,但至今仍沒有一個國家,能夠準確預測地震發生的地點、時間和強度,因每個地區的地質情況都不同,美國的經驗不見得在德國能用,氣溫、地球磁場、太陽運動等,太多因素左右著地震發生的突發性,使得地震預測的困難重重。



《圖二 日本發佈之地震防災簡訊》
《圖二 日本發佈之地震防災簡訊》

下一個地震在哪?臺灣的地震預測系統

為日本災民祈禱的同時,回頭檢視臺灣為地震預測做了哪些準備?


臺灣不像美國幅員遼闊,早已開發多年的建設也不見得能夠避開在地底橫行的斷層帶。1999 年發生九二一大地震,傷亡慘重,使得政府開始正視地震預警系統的建置。中央氣象局自自2004 年起,執行「強震即時警報系統」,同樣是利用P波跟S波時間差原理,將震後能在40秒內,由測站「速報」地震情形的功能,發展成地震預警系統。經過多年研發,在地震速報系統的架構下,利用虛擬子網(virtualsub-network)的設計,針對發生於台灣島內或近海區域的有感地震,可以將地震自動處理的時間大幅壓縮至20 秒以內,對於距離震央100 公里外的地區,將可提供約10秒以上之預警時間。


但是這個預報系統,並不像日本與人民生活連結緊密。除了東西海岸的地質差異,以及中央山脈等不同的地形所造成預測阻力之外,防災系統也尚未與電信系統結合。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表示,台灣手機通訊不像日本用同一個通訊系統,與業者溝通整合至少還要一年。電信龍頭中華電信則認為,適地性簡訊廣播服務(LBS),針對特定區域發送簡訊,是比較適宜發展為「災難緊急訊息通報系統」的技術。


相關文章
ST:LBS是開發AR眼鏡應用的最佳技術
GPS追蹤器的設計關鍵與整合規劃
從LBS適地性服務探討GPS產業發展
GPS整合多重無線通訊單晶片設計精確定位!
Wi-Fi打開手機定位市場一片天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CTIMES X MIC所長洪春暉:剖析2025關鍵趨勢與挑戰
» 強化自主供應鏈 歐盟13億歐元支持義大利先進封裝廠
» 持續推動晶片自造 美商務部撥67.5億美元予三星、德儀及艾克爾
» 意法半導體生物感測創新技術進化下一代穿戴式個人醫療健身裝置
» 迎戰CES 2025新創國家隊成軍 國科會TTA領科研新創赴美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3.144.102.43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