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系統整合 升級台灣奈米科技
掌握關鍵技術才能提升產業能見度

【作者: 王岫晨】   2006年06月02日 星期五

瀏覽人次:【3176】

台灣大學奈米機電系統研究中心主要提供微機電設備平台,讓產業界與學術界可藉由這些微機電設備,進行相關的研究計畫。目前該中心有許多產學合作的科專計畫正在進行中,這些計畫都是透過中心的微機電設備平台來研發,例如無線技術以及生物醫學(Bio-Medical)晶片等技術與元件。而在研發的過程中,該中心也和產業界有積極的合作,許多技術就是透過這樣的計畫移轉給產業界之廠商,並生產相關的產品。


《圖一 台大奈米研究中心》
《圖一 台大奈米研究中心》

目前中心對於產、學界應用的需求大多能夠滿足,設備也主要著重於微機電系統。目前除了微米製程之外,也積極引進奈米機電設備,以便在短期的未來擴充奈米領域的研發能量。


目前以台灣北、中、南三區的奈米機電系統研究中心來比較,在設備上之差異性並不大,而北區的台灣大學奈米機電系統研究中心由於營運管理制度較為健全,因此吸引為數更多的使用者。北區研究中心對於所有的使用者都一視同仁,採取完全透明開放的管理規則,沒有使用上的障礙存在,因此更受到許多產學界人士的喜愛,而使用者也對中心的管理制度十分肯定。


北區研究中心對於機台的運作狀況非常重視,每天按時巡視保養機台,一有狀況馬上予以排除,因此中心的機台隨時都保持在最佳使用狀況。而機台使用次數與時間一長,難免在功能上會出現狀況,因此中心針對機台也積極汰舊換新。目前經費來源有二,一是使用者之付費,約佔總營運成本二分之一,另一來源為爭取研究計畫之經費。目前中心積極參與經濟部學界科專計畫,另外也執行教育部奈米人才培訓的計畫,在台大開授相關奈米科技學程,而在北區的策略夥伴學校,也協助推動奈米科技相關的教學活動,這些計畫執行所收入的經費大概佔了整體營運成本的另外二分之一。前述這兩項經費的收入正足夠支付目前中心的營運所需。未來中心也將積極爭取第三管道的經費,以加速機台設備的汰舊換新。


產學合作釋放研發能量

北區研究中心目前的微機電設備足夠應付一般電子公司研發與學校研究之應用所需,儘管受限於人力,無法協助任何公司進行晶片設計,但卻可以提供機台使用時所需的技術支援,例如機台的特性與使用方式等,目前針對特定產品的開發與設計,北區研究中心目前尚無這樣的技術服務可提供。但若是透過產學合作的形式,則中心可以扮演產業界與學界間的橋樑,以其設備平台為基礎,進行雙方有興趣的研究題目。


台灣電子產業的發展目前已經出現瓶頸,主要的原因是過去台系廠商著重於產品代工,這些廠商的思考邏輯是薄利多銷與大量生產,這樣的局面由於目前全球電子產業新興國家如金磚四國的崛起,使得台灣這樣的生存模式受到相當大的挑戰。過去台灣廠商主要的訴求在於價差,但是現在許多競爭對手也已經可以有效降低生產成本,因此要突破目前的困境,便要掌握過去所不足的關鍵技術。也就是說,不能只專注於技術的引入與改良,而是必須自己掌握關鍵技術。如果技術不創新,產業便很難升級,若持續以過去的思維不斷循環,就很難與其他國家競爭。


因此,台灣必須做的就是技術創新,加強研發的能量,並提高研發的投資金額。因為相較於歐美國家,台灣在技術研發的投資比例相對偏低。


台灣在IC設計方面的發展已經到了成熟的階段,接下來如何創新技術,關鍵便在於跨領域能力的提升,而奈米微機電便扮演了這樣的角色,也就是把各種不同領域整合。微機電除了IC元件之外,還必須具備感測器等元件。IC邏輯元件好比人類的大腦,而微機電是系統,除了邏輯元件之外,還需具備其他元件。目前北區研究中心的科專計畫正在研發的無線生醫晶片便是系統級的微機電元件。


以研發的觀點來看,需要更高級的研究人力,例如博士級的人才。而目前台灣博士級人力的分部約有七成集中在大學。因此產業界必須透過產學合作的模式,善用這些龐大的研究人力。目前政府部門也積極推動,例如國科會便有許多產學合作之計畫,而經濟部除有分別針對法人與業界之科專計畫,目前也有針對學界之科專計畫,主要是希望透過合作,將學界的研發能量釋放出來,並與產業發展結合。


目前台系廠商多偏重於零組件的提供,未來在系統整合與機電整合上,才是台灣產業界應積極發展的方向。而北區研究中心積極培育奈米科技人才,也期望這些人才在進入產業界之後,能推動產業往科技整合的系統端發展。積極從事創新研發與系統整合,才能為台灣產業的發展,注入活力。


目前北區研究中心除了相關計畫的執行之外,也經常舉辦研討會相關之活動,邀請產業的專家與會,透過這樣的機制,一方面可讓參加的學員瞭解產業界發展的趨勢,並藉由這樣的機會培養產業界所需要的人才,讓人才的培育能與產業界步調一致。


奈米生醫是研發重點

北區研究中心的發展方向:第一是提供完整微機電設備予產學界使用,並讓學生可提早適應產業動態;第二是參與產學合作的研究計畫;第三是人才的培育,透過教育部的計畫來培育奈米科技相關之技術人才。


北區研究中心成立至今,使用人次已超過九千多人,而為業界培育人才約兩千多人,因此對於台灣整體產業界可說提供很大的助益。


關於北區研究中心未來的發展,由於微機電與奈米機電的領域寬廣,受限於人力,勢必無法在每個領域都深入研究,目前鎖定奈米科技與生醫技術這兩部份,因為這是未來最具發展潛力的技術領域,因此北區研究中心結合了奈米科技與生醫技術進行深入研究,並期望未來在此一領域能開花結果。


相關文章
氫能競爭加速,效率與安全如何兼得?
智慧製造移轉錯誤配置 OT與IT整合資安防線
創新光科技提升汽車外飾燈照明度
以模擬工具提高氫生產燃料電池使用率
眺望2025智慧機械發展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台灣PCB產業南進助攻用人 泰國產學合作跨首步
» AI推升全球半導體製造業Q3罕見成長 動能可望延續至年底
» 中國科學家研發AI驅動系統 加速微生物研究
» 澳洲UOW大學獲資助開發量子成像系統 革新癌症放射治療
» 無人機科技突破:監測海洋二氧化碳的新利器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3.16.76.102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