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慧榮科技總經理苟嘉章:超越市場 才能快速成長
 

【作者: 王岫晨】   2006年10月04日 星期三

瀏覽人次:【6638】

本社社長黃俊義(以下簡稱黃):慧榮科技專為儲存媒體及消費性電子產品提供各種低耗電、高效能與高相容性之解決方案。可否請您介紹慧榮在經營上之策略與優勢?


慧榮科技總經理苟嘉章(以下簡稱苟):慧榮科技是提供完整產品相容性、高效能與低耗電之半導體解決方案專業晶片設計、開發與銷售公司,應用在多媒體消費性電子產品為大宗,產品線主要可分為兩大類,一是用於可攜式儲存媒體控制晶片,如各種小型快閃記憶卡控制晶片)與USB2.0快閃記憶體控制晶片,另一類是用於數位多媒體設備之整合單晶片,如MP3控制晶片、可攜式繪圖處理器及影像處理控制晶片等。


《圖一  慧榮科技總經理苟嘉章》
《圖一  慧榮科技總經理苟嘉章》

目前慧榮是市場上主要的SD/MMC記憶卡控制晶片與USB2.0快閃記憶體控制晶片之供應商,由於較早投入有關快閃記憶體控制晶片之開發,並花相當多的心血於各式終端產品之相容性驗證與測試,所以是目前市場上產品相容性最高之SD/MMC控制晶片。


慧榮的經營策略,是專精於主要的產品線上,並利用這些主要產品來擴展其他產品線。例如慧榮跨足MP3市場,就是利用本身NAND Flash的技術與Know-How切入MP3市場,藉此帶給客戶更多附加價值,而這正是慧榮持續發展的行銷策略。


除了持續擴增產品線寬度之外,慧榮也會持續擴展市場以及佔有率,因此慧榮不但隨著市場而成長,也將超越市場加速成長。因為慧榮是市場上主要的控制晶片領導廠商,因此可以更拉近與客戶間的關係,還能比其他控制晶片設計商更早導入新一代產品的開發與應用。而以上正是慧榮在產品開發與應用上之主要經營策略與競爭優勢。


黃:慧榮在快閃記憶卡控制晶片市場上深耕多年。當初為何會選擇往此一領域發展?


苟:快閃記憶卡市場因為手機的帶動而蓬勃發展。目前約有20~25%的手機提供了插卡功能,未來更可能會超過五成。除了手機之外,嵌入式的應用也越來越重要。由於手機外型越來越輕薄,無法提供附加的記憶卡插槽,因此這些手機便需要內建記憶體。目前已有廠商將控制晶片與NAND Flash整合在薄薄的BGA封裝之中,如此便可直接置放於手機電路板上,因為未來手機將會內建大容量NAND Flash,而控制晶片也將扮演重要角色。以此來看,控制晶片除了目前在插卡式的數位相機或手機等產品的應用之外,未來更將隨著手機嵌入式應用以及其他嵌入式消費產品市場飛黃騰達。


慧榮是由美國的Silicon Motion與台灣的慧亞科技於2002年合併成立。慧榮在成立初期,著眼於快閃記憶卡的快速發展,因此將主要的設計與研發資源投入此一領域,更與美國、日本的主力廠商及OEM顧客進行技術性的交流,在成立初期成功轉型,除了技術上的突破之外,更搭上了SD/MMC記憶卡市場起飛的順風車。


由於慧榮是由兩家公司所合併,因此合併初期在工作態度與文化上頗有差異。而最困難的便是克服文化上的差異,必須能夠摒除雙方的戒心,並找出共同努力的方向。雖然整合過程非常辛苦,但是當所有員工看到了清楚的發展方向,和前景看好的經營模式之後,大家就會團結一致。慧榮也非常慶幸當初選對了發展方向,配合既有的技術、Know-How、市場行銷手碗,以及策略夥伴的合作而快速發展。


黃:您對於快閃記憶卡市場的前景看法如何?慧榮又將在此領域扮演什麼角色?


苟:在快閃記憶卡領域上,慧榮背負著不同於其他IC設計商的使命,就是除了跟著產業界成長之外,也協助新興的記憶卡開發業者將產品更快速導入市場,因為許多競爭廠商,儘管擁有再多技術,但缺少控制晶片一樣無法進入市場。因此慧榮正積極協助這些製造商,在技術上相互學習以便能快速將產品導入量產,這正是慧榮的價值所在。


快閃記憶卡市場的競爭非常激烈,而慧榮的顧客群非常廣大,配合不同的顧客慧榮也有不同的發展策略。另外,許多小型廠商利用低價策略以求快速導入市場,但慧榮認為整體附加價值與完整解決方案才是更為重要的一環。因為除了注重價格之外,產品穩定性與品質都必須在一定水準之上。而效能與延伸性以及將來的發展性,以及各種不同的應用包括安全與網路連結等都必須考量在內。記憶卡產品的體積雖小,在開發的過程中卻需要龐大專業人力與資源的投入,此市場之高門檻正是為什麼規模夠大的廠商,也不一定能夠跨足記憶卡市場之原因,且一但跨入此領域,又得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


黃:快閃記憶卡市場競爭激烈,慧榮在此有何生存之道?


苟:有些快閃記憶卡製造商,產品製造完成之後,無法分辨產品是否有瑕疵,因此慧榮也為這些廠商設計測試器,讓廠商能判別產品優劣,並分析良率及錯誤原因,以了解出問題的環節所在,整個過程都需要許多不同的專業人才來為客戶服務,因此完整性的客戶服務機制因應而生。例如當產品在終端用戶方面出了問題,可以利用下載軟體到使用者的記憶卡上來改正錯誤或更新功能,如此除了可以降低相容性問題之外,客戶的退貨數量也可大量減少,避免造成更龐大的損失。因此,完整服務鏈的提供,比起價格的競爭更為重要。


許多快閃記憶卡都發展出各自的安全規格,例如Secure MMC以及SD卡等安全標準等。目前慧榮也特別為部分客戶開發專屬的安全性規格,包括一些數位內容的下載服務等,此外,慧榮也可依據客戶的需要研發不同的軟體來搭配。除了帶動消費市場需求之外,諸如內容的預先下載(content preload)應用,也就是預先把所需內容下載到快閃記憶卡之中,並應用於日常生活上,這樣的應用模式預期能帶動更多快閃記憶卡的需求。


黃:慧榮是第一家在美國上市的亞洲IC設計公司,請問這為慧榮帶來了哪些優勢?


苟:慧榮有很多年輕的工程師,行銷與FAE人才,這些人才在台灣傳統的經營模式之下,能發揮的舞台空間不太。慧榮是第一家在美國上市的亞洲IC設計公司,當初曾帶給華爾街的分析師一股震撼,目前也讓慧榮的年輕工程師能夠快速擁抱全球知名的大客戶,得到更快的磨練與成長。這例子其實也正說明,台灣的確擁有很多人才,然而許多廠商的行銷模式都是擁抱單一大型客戶,因此業績的好壞也隨著該客戶而起伏。而當擁有了國際性的大舞台之後,便擁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員工擁有較大的視野,思考與成熟度也將更為寬廣。


黃:台灣為全球第二大IC設計中心,您對於台灣IC設計的前景看法為何?是否鼓勵年輕工程師前往美國尋求發展?


苟:其實過去台灣的教學單位的確訓練出很好的人才,且學校與產業的脈動也密切結合。但目前較令人擔憂的,就是台灣目前的大學數量過多,儘管訓練出的人才數量提高,但質量卻相對下降。與過去相比,儘管金字塔頂層5~10%的頂尖研發人才依然存在,然而再往下層便是通才,符合高科技產業發展所需素質的數量遠遠不足,改進的方法是需要政府能積極提昇教育的品質。反觀中國,由於中國人口眾多,因此其所訓練出高素質的高科技人才數量相對也提高不少。然而中國的教學單位在訓練的過程中缺乏與產業界系統性的結合,因此儘管中國半導體產業進入高度發展期,與學校單位的銜接發展卻不蒙其利。但只要有好的人才來帶領這些人進行研發,爆發力便非常驚人。所以台灣如果能夠在人才的結構上進行調整,不僅高科技人才充足,素質也將大幅提高。


我認為改進的方式,不外乎資源的善用。目前台灣許多大學都具備SoC實驗室,然而是否真有這麼多實驗需求呢,因此許多問題可能出在師資與設備沒有妥善的分配與運用。另外台灣許多工程師的創業精神都被員工分紅制度給破壞掉了,因為許多新興公司以微薄資本上市,再利用員工分紅制度以求賺錢,這已經不再是經營公司的正確理念,也不符合股東的期待與員工的培育精神,這種制度正是人才浪費的元兇,因為許多工程師紛紛前往規模小的公司,分散而不集中,大大降低了研發的效益。這些人力資源若整合集中,往往可以成為強而有力的研發團隊,因為台灣研發人才與經驗其實並不輸給歐美大廠,只是運用的層面與行銷方面之考量不同而造成研發效益大打折扣。若IC設計公司在發展初期便能注重整體行銷策略與國際視野的培養,不再只是複製相同的技術與產品,如此整體產業的前景將非常令人期待。


黃:比較美、中、台三地的IC設計產業,您有何獨到見解?這三地人力資源之差異為何?


苟:慧榮在中國地區主要發展以軟體為主。因為IC的開發設計已經不是難題,而能夠產生區別的,就在於軟體。在台灣很缺乏足夠的韌體與軟體人才,由於對岸的人力資源豐富,因此慧榮在中國便以培育軟體人才為主。


美國公司的制度非常健全,不僅有完善的法律規定,也有良好的創業機制。一家新公司的成立需要經過很多的試鍊過程,而美國公司注重的是過程的完整與制度的建立,因而每位員工也都將經過這樣過程的洗禮。但美國公司的分工非常精細,因此不容易看到通才,換句話說,研發人員可能不懂市場行銷、也不懂顧客關係。而台灣在這一個環節則非常活用,所以研發人員都擁有自身的見解與看法,對於行銷、顧客與市場時機等都有一番高見。這是優點,但也是缺點。當研發人員有了自己的見解,常常就會有衝突的產生,例如研發人員若主導產品,PM又該位居何種角色?近年來台灣一些具備規模的廠商陸續建立了制度,研發人員的通才能力大幅提昇。台灣的優勢在於便捷的媒體資訊與近距離的客戶接觸。除了密切的聯繫,也能清楚市場的競爭和整體運作狀況。但在制度的尊重方面,就成了強者聲音也大聲的狀況,且成了主導市場的主要勢力。


目前中國許多科技公司已經有健全的分工制度,例如專業的研發、行銷與業務人員,這樣的分工讓IC設計公司達到平衡,可同時尊重研發、產品、行銷與業務各方面的專業意見,並突顯公司的完整性與重要性。


新興的IC設計公司必須經過市場的一番磨練與洗禮,畢竟IC設計公司只想賺錢是不行的。而台灣雖然人才濟濟,股票分紅制度卻讓很多人往錢看,浪費了很多人才,卻忽略了公司的永續經營。我認為許多體制不佳的IC設計公司經過這一波市場景氣的洗禮後會漸漸遭到淘汰,這樣的狀況目前在中國也很常見。中國擁有眾多高素質人才,卻欠缺產業界的磨練。如果學校與產業界能有良好的發展配合機制,這些高素質的人才在踏出校園之後,馬上可以銜接進入產業界服務,可大幅減短所需的學習時間。


以同等學歷而言,中國的人才素質平均要比台灣好,他們的基礎軟硬體技術能力都相當不錯,只要配合適當的引導與帶領,爆發力將會相當驚人。因此台灣廠商也可善用中國資源的人才資源。除了語言與文化差異性非常小,其舉一反三的思考能力非常優異,因此在與印度市場相較之下,許多廠商仍然願意到更具優勢中國覓才。


(整理\王岫晨;攝影\許世穎)


相關文章
氫能競爭加速,效率與安全如何兼得?
智慧製造移轉錯誤配置 OT與IT整合資安防線
創新光科技提升汽車外飾燈照明度
以模擬工具提高氫生產燃料電池使用率
眺望2025智慧機械發展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豪威集團推出用於存在檢測、人臉辨識和常開功能的超小尺寸感測器
» ST推廣智慧感測器與碳化矽發展 強化於AI與能源應用價值
» ST:AI兩大挑戰在於耗能及部署便利性 兩者直接影響AI普及速度
» 慧榮獲ISO 26262 ASIL B Ready與ASPICE CL2認證 提供車用級安全儲存方案
» 默克完成收購Unity-SC 強化光電產品組合以滿足半導體產業需求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18.191.212.146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