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觸控商機 花落誰家?
黃金十年開始登峰

【作者: 朱致宜】   2011年09月09日 星期五

瀏覽人次:【10071】

還記得Nokia發表的N9嗎?姑且不論他搭載的作業系統為何,這是世界上第一款沒有任何按鍵的手機,所有操控都依賴觸控與手勢拖曳。從iPhone的一顆萬用鍵搭配觸控手勢走天下,到完全沒有鍵盤的N9;現在,觸控功能幾乎已是智慧型手機的標準配備。


應用面:手機帶頭跑 PC是成長大宗

根據DisplaySearch分析報告指出,全球有三分之二觸控面板出貨是應用於手機, 2011年手機觸控面板出貨量預計達8億6千8百萬片,年增長率為68%。而資策會MIC則認為,觸控手機開始從高階機種向下滲透,期待功能型手機的外型突破來驅動消費者換機,國際品牌廠商寄望透過經典機種拉抬獲利,觸控機種有助於創造差異化,觸控面板取代鍵盤介面,逐漸滲透中階機種。



《圖一  通通準備好了!觸控模組營收預估(Source:displaysearch,2011/6)》
《圖一 通通準備好了!觸控模組營收預估(Source:displaysearch,2011/6)》

智慧手機是觸控產業的火車頭,但最大的推進器,其實是PC領域,尤其平板電腦。DisplaySearch表示,平板電腦是成長最快的應用,面板出貨量從2010年2千6百萬片持續成長,2011年將超過7千2百萬片出貨規模,到了2012年,甚至預估將超過1億片。而在其他市場,手持式遊戲機,MP3,數位相機與導航機都是重點,但導航機會受到智慧型手機分食,較受矚目的是吹起體感風潮的遊戲市場。


擁有20年觸控經驗的宇辰光電董事長王貴璟表示,雖然各家分析機構對於應用趨勢的解讀有著不盡相同的數字預估,但是對於PC搭載觸控面板的趨勢相當有共識。平板電腦將以超高速成長帶動觸控產業革命,觸控技術載小筆電與平板電腦應用將在2010年後快速成長,總體PC觸控市場將擴大兩倍,現在開始,PC就將成為目前市場上觸控技術增長最迅速的領域。


由於平板電腦與智慧型手機成為高獲利品項,面板廠商在低迷景氣中,也開始學習不再以面板面積與切割效益作為思索點。過去面板廠評估6代、7代線時,都是以TV產業角度切入,由於TV面板規格幾乎已是公規,著重的是面積以及切割效率。但這兩年智慧型手機等高獲利產品竄起,相同的面積卻擁有更高的毛利率,雖然智慧型手機面板客製化程度高、產品週期縮短至2、3個月甚至更短,但相同的面積卻擁有更高的毛利率,顯示傳統的投資評估標的已經不見得持續沿用。DisplaySearch資深分析師Shawn Lee表示,LCD TV產能使用率從73%降至64%,更多IT應用產品在6代線出現,除了PC螢幕以及小筆電面板之外,平板電腦等中尺寸面板合計增加了10%。5代線的面板也打破過往LCD螢幕獨大狀態,使用領域則更加彈性多元,更多小筆電、平板電腦等中小尺寸面板將投產至此。



《圖二  觸控面板應用多元(Source:MIC,2010/10)》
《圖二 觸控面板應用多元(Source:MIC,2010/10)》

技術面:投射式電容壯大 競爭仍激烈

分析2010觸控面板產值,投射電容已成為領先技術。


自2007年Apple採用此技術以來,投射電容市場呈現爆炸性增長,后繼者紛紛跟進。縱然觸控技術百花齊放,但各分析機構均有共識-未來三年,投射式電容與電阻式技術仍然是觸控界的主流。DisplaySearch預測-今年將是投射式電容繼續大鳴大放的年度,2011投射電容將占有70%觸控產值。不僅如此,投射式電容也將藉由iPad擴展至中尺寸,故營收年成長率比出或年成長率更高。2011年使用於平板電腦投射電容式觸控面板產值將超過10億美元。如以以面板尺寸區分之,十二吋以下為兩者技術共存競爭,電阻式市場雖然仍大,但在三吋以上有被投射式電容吃掉市佔的趨勢。


現階段來說,除了電阻式,投射式電容以及光學式觸控外,其他的觸控技術老實說生存空間已經不大,現在投射式電容和電組正在搶奪智慧型手機市場,這是最大的一塊餅,而在大尺寸方面,光學觸控則有其優勢,但值得注意的是投射式電容也開始朝大尺寸發展。至於on-cell技術,則逐步轉向較小尺寸應用如手機與數碼相機等。


《圖三  宇辰光電董事長王貴璟》
《圖三 宇辰光電董事長王貴璟》

王貴璟表示,投射式電容固然短期內不會退燒,但競爭態勢非常火熱。首先,Apple以iPad訂出了很高的競爭門檻,硬體規格很高,但是價格策略卻走低價路線,這對於傳統PC產業帶來了很大的跨入障礙。此外,真實多點觸控應用技術與控制IC的能力發展依存度高。目前,大家看到有餅可吃,投入者相當眾多,技術層次和商業模式都還沒有一定的準則,競爭規模大。


觸控業者正朝製程改善及材料替代的方向發展,到時候擁有高穿透率、低功耗、多點觸控與較佳手勢識別觸控技術將會居於領先地位。MIC資深分析師兼副組長謝佩芬說,「貼合技術」是最大的勝出關鍵。因為現在Glass Sensor以及貼合製程的成本下降不易,導致價格居高不下,其他業者很難和Apple競爭,所以市場新進者若要吸引客戶,必須推出具有價格優勢的產品。目前技術層次來說,OGS技術可降低材料成本,減少貼合製程道數,縮小與Film Type之間的價差。不過Film Type廠商當然也希望提高自己的滲透率,也一直在簡化自身結構,推出G/F產品。目前,Glass Sensor觸控面板供應商主要為宸虹與勝華,而Film Type則有洋華、介面與日本寫真。2010年,Glass Sensor與Film Type的比例約為6比4,預估今年比例會互有消長來到7:3。



《圖四  貼合正是競爭關鍵(Source:MIC,2011/6)》
《圖四 貼合正是競爭關鍵(Source:MIC,2011/6)》

產業鏈:既競爭 又合作

觸控產業生態的轉變,其實是肇因於全球中小尺寸面板產業板塊仍然持續移動。王貴璟分析表示,過去部份日本廠商以退股或者拋售TFT事業部方式逐漸淡出市場,其中一部份OLED技術流傳到韓國業者手上,韓系廠商持續強化其TFT面板事業以及眾所周知寡佔市場的AMOLED技術。另外一部份的OLED技術移轉到台灣,一線廠商切入品牌廠供應鏈,投資AMOLED如新奇美與友達,二線廠商則轉戰觸控面板與利基型市場。而韓商與台商進軍的產業版圖新大陸,則不約而同都選擇了中國大陸,韓商將部分低階生產區轉移到中國地區,而台廠則在中國設置面板模組廠以降低成本為主。


由於平面顯示器產業正面臨史無前例的黯淡期,中小型面板產能往往仍有剩餘空間。為了增加附加價值,面板廠商開始積極尋求轉型,利用既有的產線移往觸控感測器以及電子紙基板、AMOLED生產。針對觸控感測,則在感測器之外設置貼合模組產線試圖建構一條龍的供應鏈。


《圖五  MIC資深分析師兼副組長謝佩芬》
《圖五 MIC資深分析師兼副組長謝佩芬》

面板廠的大動作,對本就專精於觸控領域的業者產生威脅;多方人馬進攻,大家的定位不再單一不變,隨著面板廠自製彩色濾光片的比重提升,促使彩色濾光片廠商轉往生產Glass Type Ssnsor,而電阻式面板廠眼見市場主流開始移轉,也利用現有的網版印刷設備生產Film Type Sensor。大家跨進產業的基礎不同,業務多元化的結果就是時而競爭、時而合作,模組訂單量仍不大的公司、Sensor也仍舊可單獨出貨,各廠商之間的合縱連橫態勢更値得關注。


看台灣:找到自己的微笑曲線

面對TFT面板廠商垂直整合的大動作,原先都是以簡單水平分工方式運作的觸控面板廠商,被迫積極向上游進行垂直整合。在韓國市場,觸控模組出貨量成長幅度很大,這是其強大的手機品牌業者奧援而能得利;中國市場是後起之秀,建構投射式電容產業鏈的速度甚至比傳統電磁式觸控技術更快。


至於台灣觸控業者,也正在嘗試建立完整的價值產業鏈。DisplaySearch表示,台灣本身具備的條件包括系統製造,觸控模組,ITO Glass,ITO光罩,Cover Lense都是台灣廠商的能力範圍。不過,台灣業者目前仍然缺乏ITO Film和ACF相關資源,這兩者主要資源仍然掌握在日本廠商手中。此外,觸控控制IC大廠Atmel,Synaptic以及Cypress也仍大權在握。


台灣談觸控產業,通常會將產業鏈以是否打入Apple供應商作為區分標準。Apple供應鏈部分,奇美電子的價值鏈整併動作很大,Cover Lense面板與系統製造都囊括在內。非Apple供應鏈:則以Tier1的智慧型手機與非蘋果平板客戶作為利基,2011年產能將轉為投射式電容與電阻式技術五五分的產能分配。傳統的TFT-LCD面板廠商無不希望能在觸控找到新的機會而在控制IC,台灣本土業者得到好訂單的機會恐怕要到2012年。


台灣觸控產業的機會,在於作業系統對於觸控功能的支持-無論是iOS、Android、Windows8、還是MeeGo,無論是傳統PC作業系統或是行動作業系統,無不納入觸控功能,市場肯定迅速成長。iPhone第一代到第五代仍然方興未艾,顯然看得出觸控產業不怕找不到舞台;而且中大尺寸應用不斷沿伸,正處於新興爆發期,觸控產業的黃金十年還在攀上頂峰的路上,此話並不為過。


不過,黃金十年並非人人有份。大好機會同時也伴隨著威脅,消費者的需求千百種,應用需求必須量身定做,技術不可能原地踏步,肯定是比光陰更不留情地推陳出新,廠商必須備足銀彈不斷投入研發資源、並確實讓產品與技術作連結才行。再來,未來觸控之路也將更為崎嶇。選擇走先進製程、高階路線者,面對的敵人是坐擁金山銀山的國際大廠,以及老神在在的Apple,隨時可能以多點觸控與手勢專利賞你一道緊箍咒;而壓低成本低價搶市者,則更難走,面對大陸廠商的低價競爭,製造優勢其實不再是台灣廠商的強項。


如何在觸控的黃金十年創造屬於自己的黃金時代?王貴璟說,台灣觸控業者應該設法迅速找到屬於自己的「微笑曲線」。在研發階段,要特別留意智財權的發展,才能在鯊魚滿佈的專利戰中擁有全球競爭力;而在地域性行銷階段,則要擺脫代工思維、強調品牌與服務,才能甩開低毛利、增加產品的附加價值。


《圖六  微笑曲線》
《圖六 微笑曲線》

【延伸閱讀】蘋果觸控專利佈局完整 後進者難以打價格戰

專利戰是近年科技公司的重要策略。蘋果電腦的觸控技術成功帶起iPhone與iPad的風潮,其於觸控專利的佈局,也成功阻擋了後進者的步伐。近日兩項蘋果的觸控筆專利通過,一為stylus for touch sensing devices,另一則為communicating stylus,前者可透過加熱來強化筆頭與電容是觸控螢幕間的互動,更適合筆記與冬天使用,後者則配備了加速度感應器以及無線發送器,這項專利如化成實際裝置,可帶來的影響很大-觸控筆可在白紙或其他非螢幕的地方進行書寫,未來可能成為新的亮點。


事實上,蘋果在觸控專利的佈局一直不遺餘力,今年六月美國專利商標局(USPTO)才通過包括觸控手勢在內的4項專利申請,引起業界譁然。因為蘋果在電容式多點觸控的專利幾乎已到了遍地是雷的地步,如手指滑過螢幕解鎖,就是其知名的專利,幾乎現行所有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都在其重重包圍之下。


上月通過的專利,主要範圍是在手勢操作,使用者以一指或多指與系統進行互動的過程。這項功能也已經廣泛應用於現行手持式觸控裝置之中,如使用手勢進行畫面縮放(地圖、網頁瀏覽)。業界認為,這項專利的通過幾乎是讓蘋果得以主宰電容式多點觸控的操作所有權,未來廠商只要使用電容式觸控產品,想要做出品質等同蘋果的產品,就必須付給蘋果權利金、墊高整體物料成本。如果不付?只要蘋果提告,專利訴訟攻防戰一觸即發;由於近幾年可攜式裝置的觸控技術多以電容式為主,後進者多半投資此技術,導致目前眼見蘋果專利紛紛通過,進退兩難的局面。據了解,目前其他陣營如無法提出有效的應對方式,1至3年內,恐怕只能看著大好商機眼前擦過,並佩服蘋果自2007年推出第一代iPhone時就開始提出專利申請的遠見了。


相關文章
生成式AI刺激應用創新 帶動軟硬體新商機
MIC:CES 2024五大重要趨勢
人工智慧產業化 AI PC與AI手機將成市場新寵
數位服務驅動雲端體驗 加速邁入新軟體應用時代
5G推升數位服務 持續創新應用並優化體驗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調查:社群平台有顯著世代差距 35歲以上為FB重點用戶
» 艾邁斯歐司朗全新UV-C LED提升UV-C消毒效率
» 資策會發表2025十大AI關鍵技術趨勢 助企業導入生成式AI應用
» 資拓宏宇雲端永續智能方案 打造數位轉型新解方
» ASM攜手清大設計半導體製程模擬實驗 亮相國科會「科普環島列車」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18.188.63.71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