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專欄]全球智慧電錶之市場發展現況與趨勢
 

【作者: MIC】   2013年06月24日 星期一

瀏覽人次:【20949】

當前世界各國為求電力使用的安全、品質及節約,均致力於智慧電網基礎建設之發展。然智慧電網成功運作的重要環節之一,即是必須完整且即時的蒐集各電力用戶之用電資訊,因而積極佈建處於供用電兩端中介地位之先進讀錶基礎建設(AMI)便成為推動智慧電網順利發展的首要任務。而要完成AMI佈建的基礎建設首先必須安裝智慧電錶,故也促使世界各國優先投入智慧電錶之建置。


全球市場規模

目前全球正在使用的電錶,包括工、商、住電錶用戶數量龐大,全球共約有17億台,若全面更換為智慧電錶,則市場規模將相當可觀。以2012年來看,全球智慧電錶出貨量達1億台,較2011年成長31.6%。據市場研究機構IDC預估,2015年全球智慧電錶出貨量將達到1.63億台,年複合平均成長率達15.4%。而In-Stat研究亦指出全球智慧電錶市場營收預估在2016年將超過120億美元,至2020年智慧電錶滲透率將高達59%。市場研究機構Pike Research亦預估,全球智慧電錶安裝量將於2020年達到9.63億具。



圖一 :  2008~2015年全球智慧電錶出貨量及安裝量 資料來源:資策會MIC整理,2013年3月
圖一 : 2008~2015年全球智慧電錶出貨量及安裝量 資料來源:資策會MIC整理,2013年3月

各國智慧電錶市場的發展主要還是來自國家政策的推動與主導,亦即透過法令與補助政策來推動智慧電錶的建置,例如歐盟便要求其成員國在2022年前要將電錶全部更換為智慧電錶。在各國政府主動積極推動下,智慧電錶安裝數量自2009年起,開始呈現大幅的成長;雖然各國推動智慧電錶的力道與進度不同,再加上較早開始智慧電錶佈署的美國,2012年開始將有逐年減少的趨勢,不過隨著全球各國的加速建設,智慧電錶的佈署量仍將持續增加,整體市場還是保持持續成長的狀態。


國際智慧電錶市場首先是由歐洲、美國等地區開始發展,再蔓延至全球其他地區,包含北美洲的加拿大、亞洲的日本、韓國、中國大陸,以及澳洲的紐澳等地,均有相關試點計畫或佈建正在積極進行。此外,以全球各地區的市占率大小排序來看,以中國大陸為最大,占有86%的市占率,其次依序為北美、歐洲、亞洲(中國大陸除外)、拉丁美洲、中東及非洲。


各國智慧電錶市場概況

北美

美國為全球AMI市場開始萌芽之地區,其智慧電錶市場於2008~2010年為全球最大之需求市場,約占全球市場的45%;但至2011年中國大陸需求興起之後則退居第二,僅占全球市占8%。北美市場自2005年至2010年,年複合成長率高達80%,2010年出貨量1,210萬美元,較2009年成長49.2%。


美國對AMI市場的大規模推動主要開始於2009年的「復甦與再投資法案」中所啟動的45億美元經費之「智慧電網投資補助計畫」(Smart Grid Investment Grant,SGIG)。其中,AMI補助金額約近8.17億美元,占智慧電網整體補助經費的18%。此外,美國政府亦積極推動智慧電網示範計畫,例如加州能源委員會(California Energy Commission)啟動之SPP (Statewide Pricing Pilot, SPP)示範計畫,挑選2,500個用戶執行智慧電錶裝設及搭配需量反應計畫之示範。美國政府督促各州積極推動AMI佈署,直至2012年3月底,在SGIG的計劃之下,全美新安裝了 1,080多萬個智慧電錶,滲透率已達20%以上;研究機構GTM Research預測2014年美國智慧電錶累積裝置量將達5,700具,且未來預計於2015年完成總裝置數量達6,500萬個,新增商機規模達約629億美元;然而,美國智慧電錶的佈署在2011年達到高峰後,安裝數量有逐年遞減的趨勢;再加上美國部分電力公司面對民眾對於隱私安全、健康影響及電費增加等疑慮,而形成推動的障礙,因此,美國智慧電錶市場仍會持續成長但呈現趨緩的現象。


歐洲

2008~2010年歐洲為全球智慧電錶第二大需求市場,約占全球市場的31%;但至2011年起,退居為第三,占有率為3%。包括歐盟27國再加兩國,歐洲目前共設置有2億7,700萬具電錶;而2011年電錶的年度需求,包括新安裝及替換者,共計1,200萬台到 1,700萬台左右。歐洲各國均已制定法令要求電力公司推動建置AMI。其中,義大利與瑞典是最早開始投入AMI建置之國家,分別於2009年及2011年已完成大規模的建置;西班牙則於2011年完成100萬具智慧電錶之換裝建置,並以2018年為完成全面性導入之目標;法國亦於2011年完成30萬具智慧電錶之換裝建置,並計劃至2017年,換裝完成3,500萬個智慧電錶;芬蘭也預計於 2013年完成全面性智慧電錶裝置;而愛沙尼亞和挪威也預計於2017年完成安裝。而英國於2011年、奧地利從2012年也宣佈推動全國AMI建置並啟動示範計畫,與愛爾蘭,荷蘭等均以至2020年為止完成全國安裝作為目標。至於德國則與其他國家由政府主導的作法不同,是採取產業主導的方式,然而德國將於2013年預定實施的成本效益分析,依據其結果,將可能改變智慧電錶的推動政策。


歐洲市場由於後續法國、西班牙及英國等的智慧電錶計畫邁入大規模推動階段,因此產生新一波市場成長高峰,全歐智慧電錶設置台數占整體電錶比例於2011年年終達到18%;Berg Insight則預測從2011年開始到2017年為止,智慧電錶之設置台數將以年平均20.5%增長,達到1億5,470萬台,占整體電錶56%的比例;預估到2020年時,全歐洲80%的電錶將會升級為智慧電錶。由於法國、英國等多個國家2020年之前就將安裝完成,這個高成長的速度屆時將會減緩。


紐澳

澳洲目前正積極推動汰換壽命將屆之傳統電錶為智慧電錶,預計將於2013年完成260萬用戶之安裝;紐西蘭則於2012年時已完成全國130萬戶智慧電錶之裝置。在澳洲市場上競逐的電錶廠商包括GE、Landis+Gyr、PRI Meters;MDMS廠商則為Oracle;在紐西蘭市場上,電錶廠商主要是Elster,MDMS廠商亦為Oracle。


亞洲

日本

在亞洲的日本部分,由於2011年受到311東日本大地震影響,開始規劃新節能法,從過去無強制性轉而積極規劃推動AMI。2012年日本政府補助5,794億日圓,計畫於5年內推動家庭用戶完成AMI建置比例達80%,且至2020年將全面導入;企業用戶則推動供需調整契約,計畫於5年內AMI安裝量達100%。原先已積極推動AMI建置的關西電力公司試導入電錶約150萬台,九州電力設置了約18萬台。日本最大的電力系統業者東京電力也於2012年正式宣佈全面推動AMI建置,計劃在2018年之前,設置可覆蓋轄區內6成以上用戶的約1,700萬台智慧電錶。整體而言,日本政府制定了2016年之前能夠以智慧電錶對應電力總需求80%的目標。可預期日本在2012年後,會成為推升亞洲AMI市場的動能之一。


韓國

南韓於2010年底之智慧電錶普及率為5.7%,其中,高壓客戶達成99.9%之普及率,低壓客戶在1,753萬戶中僅有89萬戶裝設,普及率為4.8%。在2012年推動的第一期智慧電網基本計畫及智慧電錶普及事業之規劃中,韓國政府預計由2011年的55萬戶的智慧電錶裝置量,增加至2016年的1,000萬戶智慧電錶裝置量,實現智慧電錶達50%的普及率。預計至2020年將陸續增加至1,700台之智慧電錶數量,市場規模可達5.4兆韓圜。


中國大陸

中國大陸於2011年開始躍升成為全球智慧電錶需求量最大的國家,全球市占率約75%,2012年更高達86%。中國大陸政府自2009年底宣佈推動AMI建置,並於2011年正式將智慧電網與AMI納入十二五計劃中。中國國家電網計畫將AMI建置擴展至全國,並開始推動示範計畫,預計2016年出貨量將達到9,780萬具,在2020年前全國用戶之電錶均將轉換為智慧電錶,估計需投入人民幣2,000億元,至少會產生近3億個以上傳統電錶更換的商機。2011年國家電網公司共計採購5,970萬具智慧電錶,規模達全球之冠。


MIC觀點 - 美國未來智慧電錶市場成長將趨緩,亞歐將成最具成長潛力之市場

綜觀全球智慧電錶市場,美國、歐洲為最早開始佈建之國家之一,且人口眾多,因此亦是當前建置最快速、需求量數一數二的市場,然美國由於2011年已達建置高峰,成長力道已開始趨緩;而歐洲國家則由於國家眾多,尚有許多國家正急起直追,未來尚有大量成長的潛力。亞洲國家雖開始推動得較晚,但由於日本、韓國的積極推展,以及中國大陸、印度之眾多人口,因此成為裝置量快速成長之新興市場。預計未來5到10年間,智慧電錶的成長動力主要會是在中國大陸與歐洲。至於廠商部分,當前有幾家電錶、晶片或MDMS之歐美大廠,由於較早進入市場且握有技術,因而獨霸全球市場;不過,未來各國將逐漸發展出當地之區域性AMI相關廠商,以提供當地龐大的市場需求,特別是如中國大陸等新興市場,其崛起之潛力不容小覷;再加上其施行保護政策,甚至促使部分廠商擠入全球市占之前十大。


(本文作者為資策會MIC產業分析師王怡臻)


相關文章
生成式AI刺激應用創新 帶動軟硬體新商機
MIC:CES 2024五大重要趨勢
人工智慧產業化 AI PC與AI手機將成市場新寵
數位服務驅動雲端體驗 加速邁入新軟體應用時代
5G推升數位服務 持續創新應用並優化體驗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台灣PCB產業南進助攻用人 泰國產學合作跨首步
» AI推升全球半導體製造業Q3罕見成長 動能可望延續至年底
» 中國科學家研發AI驅動系統 加速微生物研究
» 澳洲UOW大學獲資助開發量子成像系統 革新癌症放射治療
» 無人機科技突破:監測海洋二氧化碳的新利器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3.139.108.48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