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3D封裝成顯學 台積電與英特爾各領風騷
SoIC vs Foveros

【作者: 謝丞諺、籃貫銘】   2019年07月04日 星期四

瀏覽人次:【12033】

自2018年4月始,台積電已在眾多技術論壇或研討會中揭露創新的SoIC技術,這個被譽為再度狠甩三星在後的秘密武器,究竟是如何厲害?



圖一 :  除了提升運算效能,如何在有限的晶片體積內,實現更多的功能,是目前晶片製造商極欲突破的瓶頸。
圖一 : 除了提升運算效能,如何在有限的晶片體積內,實現更多的功能,是目前晶片製造商極欲突破的瓶頸。

台積電首度對外界公布創新的系統整合單晶片(SoIC)多晶片3D堆疊技術,是在2018年4月的美國加州聖塔克拉拉(Santa Clara)第二十四屆年度技術研討會上。


推進摩爾定律 台積電力推SoIC 3D封裝技術

隨著先進奈米製程已逼近物理極限,摩爾定律發展已難以為繼,無法再靠縮小線寬同時滿足性能、功耗、面積及訊號傳輸速度等要求;再加上封裝技術難以跟上先進製程的發展進程,因此三星、台積電、英特爾等晶圓代工巨擘紛紛跨足封裝領域,要借重先進的封裝技術實現更高性能、更低耗電量、更為小體積、訊號傳輸速度更快的產品。


甚至,在逐步進入後摩爾定律時代後,晶圓代工大廠的發展重心,也逐漸從過去追求更先進奈米製程,轉向封裝技術的創新。而,SoIC就在這樣的前提之下誕生了。


若以台積電於2009年正式進軍封裝領域估算,SoIC是台積電耗費十年才磨出的寶劍,被譽為可再次把三星狠狠甩在後頭、實現3D IC的高階封裝技術。


晶圓對晶圓的3D IC技術

根據台積電在第二十四屆年度技術研討會中的說明,SoIC是一種創新的多晶片堆疊技術,是一種晶圓對晶圓(Wafer-on-wafer)的鍵合(Bonding)技術,這是一種3D IC製程技術,可以讓台積電具備直接為客戶生產3D IC的能力。



圖二 : 台積SoIC設計架構示意。(source: vlsisymposium.org, 製圖:CTIMES)
圖二 : 台積SoIC設計架構示意。(source: vlsisymposium.org, 製圖:CTIMES)

讓外界大感驚艷的是,SoIC技術是採用矽穿孔(TSV)技術,可以達到無凸起的鍵合結構,可以把很多不同性質的臨近晶片整合在一起,而且當中最關鍵、最神秘之處,就在於接合的材料,號稱是價值高達十億美元的機密材料,因此能直接透過微小的孔隙溝通多層的晶片,達成在相同的體積增加多倍以上的性能,簡言之,可以持續維持摩爾定律的優勢。



圖三 : SoIC的微晶片平面圖。(source: vlsisymposium.org)
圖三 : SoIC的微晶片平面圖。(source: vlsisymposium.org)

據了解,SoIC是基於台積電的CoWoS(Chip on wafer on Substrate)與多晶圓堆疊(WoW)封裝技術開發的新一代創新封裝技術,未來將應用於十奈米及以下的先進製程進行晶圓級的鍵合技術,被視為進一步強化台積電先進奈米製程競爭力的利器。2018年10月,台積電在第三季法說會上,已針對萬眾矚目的SoIC技術給出明確量產時間,預期2020年開始挹注台積電的營收貢獻,至2021年將會大量生產,挹注台積電更加顯著的營收貢獻。


六月,台積電赴日本參加VLSI技術及電路研討會發表技術論文時,也針對SoIC技術揭露論文,論文中表示SoIC解決方案將不同尺寸、製程技術及材料的裸晶堆疊在一起。相較於傳統使用微凸塊的三維積體電路解決方案,台積電的SoIC的凸塊密度與速度高出數倍,同時大幅減少功耗。此外,SoIC能夠利用台積電的InFO或CoWoS的後端先進封裝至技術來整合其他晶片,打造強大的3D×3D系統級解決方案。


外界咸認,從台積電最初提出的2.5版CoWoS技術,至獨吃蘋果的武器InFO(整合型扇型封裝)技術,下一個稱霸晶圓代工產業的,就是SoIC技術。


攤開台積電公佈的2019年第一季財報,10奈米及以下奈米製程的營收貢獻,已大大超越16奈米製程的營收貢獻,凸顯出未來十奈米及以下先進製程已勢不可當。


也因此,2019年,電子設計自動化(EDA)大廠,如益華電腦(Cadence)、明導國際(Mentor)、ANSYS皆已相繼推出支援台積電SoIC的解決方案,並已通過台積電認證,準備迎接SoIC輝煌時代的來臨。


英特爾「Foveros」3D封裝技術 打造首款異質處理器

英特爾(Intel)在今年的COMPUTEX終於正式宣布,其10奈米的處理器「Ice Lake」開始量產,但是另一個10奈米產品「Lakefiled」卻缺席了。


雖然同樣使用10奈米製程,但「Lakefiled」是一個更高階的產品,同時也將是是英特爾首款使用3D封裝技術的異質整合處理器。



圖四 : 英特爾Foveros的堆疊解析圖(source: intel)
圖四 : 英特爾Foveros的堆疊解析圖(source: intel)

根據英特爾發布的資料,「Lakefield」處理器,不僅在單一晶片中使用了一個10nm FinFET製程的「Sunny Cove」架構主核心,另外還配置了4個也以10nm FinFET製程生產的「Tremont」架構的小核心。此外,還內建LP-DDR4記憶體控制器、L2和L3快取記憶體,以及一個11代的GPU。


而能夠將這麼多的處理核心和運算單元打包成一個單晶片,且整體體積僅有12 x 12mm,所仰賴的就是「Foveros」3D封裝技術。



圖五 : 英特爾Foveros的區塊與架構原理(source: intel)
圖五 : 英特爾Foveros的區塊與架構原理(source: intel)

在年初的架構日上,英特爾也特別針對「Foveros」技術做說明。英特爾指出,不同於過去的3D晶片堆疊技術,Foveros能做到邏輯晶片對邏輯晶片的直接貼合。


英特爾表示,Foveros的問世,可以為裝置與系統帶來更高性能、高密度、低功耗的處理晶片技術。Foveros可以超越目前被動中介層(interposers)的晶片堆疊技術,同時首次把記憶體堆疊到如CPU、繪圖晶片和AI處理器等,這類高性能邏輯晶片之上。


此外,英特爾也強調 ,新技術將提供卓越的設計彈性,尤其當開發者想在新的裝置外型中,置入不同類型記憶體和I/O元素的混合IP區塊。它能將產品分拆成更小的「微晶片(chiplets)」結構,讓I/O、SRAM和電源傳遞電路可以在配建在底層的裸晶上,接著高性能的邏輯微晶片則可進一步堆疊在其上。


英特爾甚至強調,Foveros技術的問世是該公司在3D封裝上的一大進展,是繼EMIB(Embedded Multi-die Interconnect Bridge)2D封裝技術之後的一大突破。


TSV與μbumps技術是量產關鍵

而從英特爾所揭露的技術資料可看出,Foveros本身就是一種3D IC技術,透過矽穿孔(Through-Silicon Via, TSV)技術與微凸塊(micro-bumps)搭配,把不同的邏輯晶片堆疊起來。


其架構概念就是在一塊基礎的運算微晶片(compute chiplet)上,以TSV加上微凸塊的方式,堆疊其他的運算晶粒(die)和微晶片(chiplets),例如GPU和記憶體,甚至是RF元件等,最後再把整個結構打包封裝。


而英特爾目前所使用的製程已達到10奈米,預計也可以順利推進至7奈米,也此透過此3D封裝技術,將可在單一晶片中達成絕佳的運算效能,並持續推進摩爾定律。


英特爾更特別把此技術稱為「臉貼臉(Face-to-Face)」的封裝,強調它晶片對晶片封裝的特點。而要達成此技術,TSV與微凸塊(μbumps)的先進製程技術就是關鍵,尤其是凸塊接點的間距(pitch)僅有約36微米(micron),如何透過優異的打線流程來達成,就非常考驗英特爾的生產技術了。



圖六 : Foveros的TSV與微凸塊疊合示意(source: intel)
圖六 : Foveros的TSV與微凸塊疊合示意(source: intel)

但是英特爾也指出,Foveros技術仍存在三個挑戰,分別為散熱、供電、以及良率。由於多晶片的堆疊,勢必會大幅加大熱源密度;而上下層邏輯晶片的供電性能也會受到挑戰;而如何克服上述的問題,並在合理的成本內進行量產供貨,則是最後的一道關卡。


依照英特爾先前發布的時程,「Lakefield」處理器應該會在今年稍晚推出,但由於英特爾沒有在COMPUTEX更新此一產品的進度,是否能順利推出仍有待觀察。


相關文章
揮別製程物理極限 半導體異質整合的創新與機遇
跨過半導體極限高牆 奈米片推動摩爾定律發展
矽光子發展關鍵:突破封裝與材料障礙
Intel OpenVINO 2023.0初體驗—如何快速在Google Colab運行人臉偵測
零信任資安新趨勢:無密碼存取及安全晶片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2025國際固態電路研討會展科研實力 台灣20篇論文入選再創新高
» 新思科技與台積電合作 實現數兆級電晶體AI與多晶粒晶片設計
» 巴斯夫與Fraunhofer研究所共慶 合作研發半導體產業創新方案10年
» Ansys、台積電和微軟合作 提升矽光子元件模擬分析速度達10倍
» 工研院IEK眺望2025:半導體受AI終端驅動產值達6兆元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3.16.82.182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