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建立使用者付費機制 看見智慧家庭發展願景
 

【作者: 王明德】   2019年09月23日 星期一

瀏覽人次:【10514】

IT、數位化、智慧化等一系列與科技相關的名詞,近年來已成為房屋建案的賣點之一,隨著無所不在的網路環境成形,資通訊技術日新月異及相關產品越來越多元化,「智慧型住宅」開始在全球各國蔓延,台灣亦是其中之一。



圖1 : 智慧家庭的涵蓋範圍廣,市場上必需建立起「使用者付費」的概念和機制,才有長遠發展的可能。(source:Sunet Smart Home HK and Business Communication)
圖1 : 智慧家庭的涵蓋範圍廣,市場上必需建立起「使用者付費」的概念和機制,才有長遠發展的可能。(source:Sunet Smart Home HK and Business Communication)

就政策面來看,行政院過去在SRB會議上,就將「智慧化居住空間」列為重要議題,並制定一系列政策來推動產業成長,在商機端,根據英國市調公司BSRIA預測,2020年亞洲智慧綠建築的市場規模可望達到1兆360億美元,政策支援與龐大商機這兩股力道,吸引建商、IT業者紛紛進入這塊市場,換句話說,台灣這股智慧住宅的風潮,由政府、建商、IT業者開始強力向消費者放送。


台灣產業規模小 建商成智慧家庭主力推手

目前,台灣智慧家庭的市場發展多以建案形式出現,也就是由建商扮演主導者角色,有別於日韓兩國以集團力量來推動的作法。



圖2 : 在物聯網概念成熟下,智慧家庭系統的架構漸趨完整,透過聯網機制串連家中各類家電與設施,讓居家生活更便利。(source:Digital Trends)
圖2 : 在物聯網概念成熟下,智慧家庭系統的架構漸趨完整,透過聯網機制串連家中各類家電與設施,讓居家生活更便利。(source:Digital Trends)

由於台灣產業規模小、缺乏明確的指標性領導業者,發展力道小於日韓兩國,而智慧建築涉及層面相當廣,日韓兩國受惠於產業規模龐大且結構完整,擁有許多大型集團,旗下事業範圍幾乎涵蓋生活所需的各種設備,不僅大幅降低跨產業溝通的阻礙,也成為推動智慧生活科技產業的主要動力。


業者指出,日韓兩國以集團力量來主導智慧建築發展的作法,雖然可以加快發展速度,但若要向上形成智慧社區,就容易遇到瓶頸。


所謂「智慧社區」,乃指將社區溝通管道整合至自動化系統上,讓住戶可以透過前端控制介面接受樓管會的訊息,例如:訪客告知、掛號信收取、活動公告等,近年來功能則再往外延伸,與外部廠商如叫車、餐點外送等系統連結,而在日韓市場中,每個住戶所使用的智慧家庭設備可能分屬不同的廠商,在各家系統朝封閉式架構發展、系統規格自成一套的情況下,不同廠牌間無法互通,系統整合工作也不容易。



圖3 : Alexa之類的語音助理被視為智慧家庭系統的主要介面設備,Amazon等廠商也將其產品往此方向發展。(source:TechCrunch)
圖3 : Alexa之類的語音助理被視為智慧家庭系統的主要介面設備,Amazon等廠商也將其產品往此方向發展。(source:TechCrunch)

此外,單一家庭內也有面臨互通性問題的可能,同樣受到各廠牌走封閉架構的影響,所有家電設備必需屬於相同廠牌,才能享受到自動化控制的最大效益。


使用者付費機制未成形 智慧家庭淪為行銷口號

不過,市場上業者有不同看法。智慧家庭的涵蓋範圍廣,不是只有硬體設備,還有各種服務模式,市場上必需建立起「使用者付費」的概念和機制,才有長遠發展的可能。這也是日韓兩國之所以能快速推動智慧家庭產業的緣故,惟有當民眾願意付費購買智慧家庭服務的使用權,才能讓市場的供需兩端正向成長,否則就只是供給者一頭熱而己,這就是台灣市場如今所面臨的窘況。


目前,建商多將智慧家庭的設備或服務視為房屋本體的一部份,如果是硬體設備,如自動化控制器、控制面板等,就直接嵌入在牆面內,倘若是無形服務,則視狀況提供優惠,例如近年來興起的長照服務,建商與系統廠商就可與醫療機構合作,針對住戶提供優惠服務。


不過,這種由建商主導智慧家庭的作法並非各住戶都需要,因此難免會因不公狀況導致紛爭,況且這樣的模式只適用於新建築,對台灣97%以上的舊建築物來說,如果無法建立使用者付費的機制,就更不用談推動智慧家庭。


因此,發展智慧家庭的當務之急就是建立使用者付費的觀念,先確認有沒有市場需求?消費者需要哪一種類型的服務模式?必需制定什麼樣的價格才能吸引人?當這個三個問題都有了明確答案的時候,才有可能順利推動智慧家庭發展。


「使用者需求」在智慧家庭產業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對屋主來說,智慧化對建物本體提供的是附加價值,也就是加分效果,但若設計不良,影響到住宅的主體價值,反而會帶來負分,這時住戶寧可捨棄便利的IT設備,也要保持完整的住宅風格,在智慧家庭中,IT設備只是一棟建物的附加價值,建物本身才是主要價值。


操作介面的外觀設計只是建築對IT設備的要求之一,在系統整體規劃上,IT業者需要有更大更多的配合,從剛開始消費者提出需求後,兩造之間開始相互溝通,到施工階段線路的埋設、設備的安裝,乃至於系統完成後的持續維修,都需要IT廠商的傾力配合,其中任何一個環節的疏忽,都可能造成消費者對仍處萌芽階段的智慧建築縮手。


由政府擔任後盾 看見市場發展願景

智慧家庭發展時間雖長,不過相較於其他先進國家,台灣在此一領域的發展速度顯然偏慢,因此對台灣消費者來說,仍然屬於新興服務的一種,得經過長時間考驗才有可能獲利,有心跨足市場的建商或ICT業者,必需先作好長期抗戰的心理準備;此外,還需有政府力量作為後盾,讓企業看得到智慧家庭的願景,否則以台灣的企業文化來看,企業主勢必難以接受公司內部存在一個長期虧損的部門。


目前,政府對智慧家庭的推動政策已制定智慧建築標章,並有智慧化居住空間展示中心、展示廠商的產品等,這些作法立意雖佳,但卻無法為市場商機帶來直接且正面的助益,業者認為應該要有更實際一點的作法,像是法令規範、建立示範性智慧社區。


首先必須以法令強制規範,規定建築物必需納入哪些智慧IT設備,只不過法令通過往往需要一段很長的時間,等到法令通過的時候,市場發展狀況可能已經大不相同。


其次是建立示範性智慧社區,業者建議可在北中南三地各挑選幾個居住地區,計劃性地推動地區內建築物轉型為智慧建築,一方面可以擴大智慧家庭設備/內容供應商的市場商機,另一方面則建立民眾的使用經驗,從而吸引其他民眾群起效尤。


另外,部份業者認為,智慧家庭在台灣仍處於萌芽期,倘若能從豪宅與商用領域先起步,會是能兼具成本與效益的作法,其中商務應用部份又分為飯店與辦公室兩塊,這兩年因美中貿易戰,開始有大陸台商回流,回流的台商在大陸都已享受過智慧建築帶來的便利,因此回台找尋新總部時,具備智慧功能的大樓對回流台商將有加分效果,不動產業者就預估,這將會成為台灣建築智慧化的發展觸媒之一。


透過這些場所讓消費者經歷e-Building體驗,等於完成智慧家庭產業鏈中最困難的市場教育工作,未來建築業者再推類似建物時,市場接受度將因此提升,也有助於未來的市場推廣。


相關文章
以雷達感測器大幅提高智慧家庭的能源效率
馬達自動化系統加速節能
智慧家庭設備的新推動力-Matter
機器視覺+自動化系統撿選優質檸檬
Wi-Fi在智慧家庭中變得日益重要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宇瞻量產最新工規DDR5記憶體模組,兼具高效與環保
» 智慧住宅AI科技上線 開創智能服務新體驗
» 浩亭2024財年展現韌性,2025財年目標突破10億歐元
» 貿易署延續智慧機械海外推廣 用AI生成多國語言助拓銷
» 國家儲能系統檢測中心開幕啟用 助提升電網韌性與產業發展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18.217.197.19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