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 / 文章 /
把视野之外的资讯带到你的眼前
影像扩景近眼显示光学准系统

【作者: 籃貫銘】2023年04月25日 星期二

浏览人次:【2591】

分类/型态:准系统


物主/业主:智晶光电


物品编号:无


发表日期:2022.01


本次要介绍的产品,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显示器产品,尤其在这个AR/MR当道的时代,它却采用了独树一格的显示架构,它就是智晶光电的「影像扩景近眼显示光学准系统」。



图一 : 智晶光电的「影像扩景近眼显示光学准系统」
图一 : 智晶光电的「影像扩景近眼显示光学准系统」

这个近眼显示系统可以分成两大部分,一个就是OLED的显示器,另一个则是肉眼直接显示的光机装置。值得注意的是,智晶光电的显示器是使用微型PMOLED技术来做为显示面板,而这家公司一直以来就是专精於PMOLED的制造与设计。


在显示面板部分,这个系统搭载的OLED显示器仅有0.19寸的大小,重量更只有0.28克,整体就是大概一片手指甲的尺寸而已;至於光机的部分,它透过变焦透镜把对焦距离定在1公尺远的地方,形成虚像,让眼睛可以直接看到萤幕上的显示资讯,连老花眼也能看的到。


前面有提到,这个光学系统是使用PMOLED显示技术,我们也就要来特别了解一下PMOLED显示的不同之处。


从这张架构示意图可以了解,相较於AMOLED,PMOLED少去了TFT驱动的部分,因此在结构上较为简单,因此制造的难度较低,生产成本也较为经济。然而,但PMOLED采扫描驱动的方式,其瞬间的电流量较大,也就比较耗电,同时画素也会因此产生劣化,进而导致画素低落,因此PMOLED显示技术不容易大型化,画面的解析度也较受限,故多应用於解析度较低的小尺寸面板市场。



图二 : PMOLED与AMOLED的架构比较示意图
图二 : PMOLED与AMOLED的架构比较示意图

在AMOLED和PMOLED的性能比较方面,在显示性能部分,包含更新率、对比、功耗和解析度方面,AMOLED都是表现得更好。但在生产难度与成本方面,则是PMOLED更胜一筹。


而得利於结构简单和系统成本低的特点,因此PMOLED很适合用於各种嵌入式的显示应用上。本次的近眼显示光学系统,就是这一特点的创新应用。


我们再进一步了解一下这个近眼显示系统的其他技术规格,在显示面板方面,它的尺寸就是9 x 12 x 1mm的大小,重量为0.28克,显示的颜色是白色,像素间距是855 PPI,对比度为10,000:1;光机的部分,重量约为3克,显示亮度为300尼特(nits),光利用率为95%,耗电量为低於2mA。


至於在应用方面,这个近眼显示准系统已经被运用在自行车的智慧显示器上,能够提供骑乘者即时的运动生理资讯和行车资讯等,而且这个光机内建了70mAh的锂电池,显示时间可达约20小时。


虽然说,PMOLED在显示上没有AMOLED那样细致,但它依然是低功耗、高亮度、高对比度的显示方案,因此在户外也能清楚显示数据和字符串。也因为如此,这个产品也在2022年SDIA前瞻大赏中获得铜质奖,并於2023年德国纽伦堡Embedded World获得??入式视觉奖项第二名。


CTIMES 五项评比人文科技指标:3.5

名称:智晶光电「影像扩景近眼显示光学准系统」


评比:


1.创新指标:3


2.精进品质:3


3.环保意识:3


4.人文关怀:5


5.服务评价:4


编辑评语

在现今AR/MR当道的世界,智晶光电提供了一个很不同的穿戴显示方案。尽管它不主流,使用的体验也仍待学习与优化,但它实实在在是一个已相当完整的准系统方案,也十分容易进行导入与设计,更重要的是,它成本经济,开发也容易。所以对於有头戴显示应用需要的开发者来说,这个近眼显示系统或许可以是个思考的方向。


相关文章
建模与模拟眼动之眼神经行为支援视网膜植入术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关讨论
  相关新闻
» 贸泽电子2024年第一季度推出逾10,000项新元件
» 宜特2024年第一季合并营收突破10亿元 展现验证分析布局力道
» SAP加速AI驱动供应链创新 推动制造业转型
» 宇瞻迈入绿色显示市场 成功开发胆固醇液晶全彩电子纸
» 调研:2024年中国ADAS市场迈向Level 3自动驾驶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4R8CIHD2STACUKV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