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綠色電子趨勢當道
履行全球公民責任

【作者: 陳于風】   2012年09月18日 星期二

瀏覽人次:【7293】

近年來,由於消費性電子產品市場的快速變化,使得產品生命週期大幅縮短,因而造成了電機電子廢棄物數量不斷攀升,為了遏止這類廢棄物的持續成長,國際間已陸續訂出相關規範來延長生產者責任(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EPR),企圖透過產品生命週期之觀點,來提昇產品環境績效,藉以發展更環保之綠色產品。


其實延長生產者責任的觀點,是包含在所謂的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的一環。「CSR」一詞源起於美國,導因於當初許多美國企業表達意願去承擔原屬於政府必須擔負的社會責任(例如教育及醫療等),嗣後由於消費者意識抬頭,進而成為可以影響公司行為的力量。


後來到了60至70年代中期,一些已開發國家藉由「法規或命令」來要求企業履行污染控制、平等就業機會、妥當的處理環境安全管理、財務公開、正當廣告與產品安全性等責任。到了70年代末期,取而代之的是企業採取主動和自發性行動超越這些法規之要求,以爭取政府及社會大眾認同。


之後在90年代時,企業公民(corporate citizenship)意識開始成形,認為企業在透過核心業務為社會提供價值的同時,也要向社會承諾應該負擔的責任,這意味著企業不能只定位或滿足於社會中做個經濟個體性質的公民,更應該要自許成為一個有負責任和道德感的社會公民。



圖一
圖一

企業主動製造綠色產品

而近年來,因為全球氣候變遷及物種多樣化的議題,使得企業公民也開始轉型成為所謂的全球公民(Global Citizenship),使其得企業除了檢視產品是否符合各地環保規定之外,必須更進一步採取積極主動的態度來促使其產品成為所謂的綠色產品,最後也必須使得生產工廠成為綠色工廠,為人類的永續發展做出貢獻。


英特爾的企業責任表現

例如英特爾公司,其生產的處理器是各式電子產品的能耗主要來源之一,試想,只要它們出產的每個處理器減少1W的能耗,則全世界每天可以節省多少能源。因此英特爾公司持續不斷在其全系列產品的功率效率上努力改善,在2011年時,推出第一個採用22奈米製程技術所生產的3-D三閘極電晶體,比起前一代32奈米製程的產品,其能耗減少了一半,但是效能則增加了37%。


由此可見,現在不僅是要求產品要對環境無害,更是要求要對環境有益。此外,他們在考慮到氣候變遷所形成的全球暖化問題時,也決定在生產過程中,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開始投資安裝由可再生能源所產生的電力,例如太陽能。因此英特爾從2009年起,與其合作伙伴陸續在美國及以色列的生產基地安裝了14座太陽能發電系統,總計每年可以提供超過500萬千瓦小時的潔淨能源。


節省能源成企業顯學

同時他們也承諾在2011年將購買25億千瓦小時由再生能源(包括太陽能、風力、小型水力以及生質能源)所產生的電力,這個數字相當於英特爾在美國所使用電量的85%,同時也大約等同於21萬8千戶美國家庭所排放的二氧化碳,以及使用2.02億加侖的汽油所產生的二氧化碳。英特爾強調當它們在2008年首次購買綠色能源時,這個數字僅有13億千瓦小時,而在短短的三年內就增加了約一倍,因此使得英特爾連續成為美國最大的綠色能源自願購買者,也成為美國環保署綠色能源伙伴名單中的第一位。


除了透過在電力的節省以及使用再生能源以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之外,英特爾也意識到水資源的珍貴性,因此從1998年起,就制訂了許多方案來推行節約用水,其推行成效也相當驚人,在推行之後迄今,已經節省下約400億加侖的水,相當於60000個奧運游泳池的水量,也大約相當於40萬戶美國家庭一整年的用水量。


根據他們的統計,目前生產一顆晶片大約需要使用16加侖的水,這與生產一條牛仔褲需要2900加侖的水,以及一個漢堡需要634加侖的水相較,用水量是相當的低。過去它們需要使用2加侖水來生產1加侖的超純淨水以供生產晶圓所用,但目前僅需要1.25到1.5加侖水就可以了。


此外,他們也在廠房裝置相當複雜的洗滌水回收系統,可以把輕微髒污的水回收之後,供空調設備的冷卻塔使用。在2011年,英特爾透過這一系列的措施,一共重複循環使用了24億加侖的水。


圖二
圖二

廠房也要綠色

另外,在建築物方面,也導入DfE(Design for Environment)的原則,將能源效率、空氣品質、水資源管理以及建材回收利用等觀念導入到建築物,使得該建築物也能成為所謂的綠建築。其實DfE原本是美國環保署所推出的一項認證計畫,主要目的在於協助消費者、企業以及機構買主能夠輕易的識別哪些產品是屬於潔淨產品,而且對環境是較安全的產品。


英特爾將這類概念與原則導入到建築物中,將所有新的建築物建造成符合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 Design)銀級的建築物。LEED是由美國綠建築協會(U.S. Green Building Council; USGBC)這個非營利組織所發起的認證,旨在推動建築物能具有永續性的設計與建造,希望能夠轉變建築物及社區的設計、建造與運作的方法,使其能夠負擔環境與社會責任,進而促進生活品質。


整個評分系統的總分為69分,只要達到26~32分,該建築物即可被LEED認證;如評分達33~38,則該建築物達到LEED銀級認證;如評分達39~52,則該建築物達到LEED金級認證;如評分達53~69,則該建築物達到LEED鉑級認證。


而英特爾在過去兩年內,努力將現有廠房建築改建,截至2011年止,在包括亞利桑納、哥斯大黎加、中國、以色列及馬來西亞在內的五個生產基地中的18棟建築物都已通過認證,其中位在以色列的發展中心,更榮獲金級認證,同時也通過以色列國家標準機構的5281標準所認可的永續建築物。


這棟位在海法的發展中心,堪稱是英特爾全世界最綠色的建築物,它有著屋頂花園,藉以減少熱量從屋頂滲透進建築物;資料中心伺服器所產生的熱量,則被導到餐廳及淋浴間,供加熱之用;空調設備每天所產生約5300加侖的冷凝水,則被用來灌溉建築物周邊及屋頂花園的景觀植物之用;同時資料中心是使用英特爾最具能源效率的「Nehalem」處理器,因此可以在更高的溫度下運作,進而減少冷卻的需求。因為上述的措施,使得這棟建築物比美國冷凍空調學會(American Society of Heating, Refrigerating, and Air-Conditioning Engineers)所發佈同類型建築物,少了17%的能源消耗。



圖三 :   Intel推動符合LEED認證綠建築
圖三 : Intel推動符合LEED認證綠建築

蘋果也不敵綠色訴求

其實台灣在聯合國於2008年提出「全球綠色新政」之後,也決定全力發展綠色產業,以掌握綠色新政所帶來的契機。因此在2010年12月由行政院公告智慧綠建築推動方案,同時指示經濟部工業局將「建立智慧綠色工廠標章制度」納入推動期程,以建立綠色工廠標章制度,協助產業因應全球綠色新政發展,以減緩環境破壞和資源耗竭速度,同時達到振興經濟與環保之永續發展。


依據目前智慧綠建築推動方案之內容來看,綠色工廠標章制度之審查項目包括「建築工程」與「清潔生產」兩大方向,而這種兼顧工廠軟、硬體面的環境效益評估制度為全球首創,期望我國能藉此制度之發展,而從國際環保標準的追隨者躍升為標準制定之先驅。目前綠色工廠標章的申請已於2012年4月上路,希望藉由綠色工廠標章之推動與整合,全面檢討工廠生產體質,藉此開創綠色市場,引導產業永續發展。


其實隨著國際上推動有害物質限用指令(RoHS)、廢電機電子設備指令(WEEE)及使用能源產品生態化設計指令草案(EuP)等,管制範疇幾乎涵蓋所有電機電子相關產品的法規,逐漸產生一定的影響力之後,若不遵從遊戲規則的企業,勢將面臨嚴苛的挑戰。


最近一則「蘋果公司(Apple Inc.)今天重新加入EPEAT環保認證系統」的新聞,起源為蘋果公司當初因為其MacBook筆記型電腦的電池不易回收,加上公司內部認為品牌影響力大於一切,因此決定退出該認證。但是後來因為若干採用電子產品環境評估工具(Electronic Product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Tool;EPEAT)的美國政府機關和學校,因為蘋果的產品無法得到EPEAT認證,因而考慮停購蘋果公司產品。最後蘋果終於在消費者的強大壓力之下,不得不宣布重返該認證。


其實EPEAT認證是由美國環保署所公佈的一項環境績效評估工具,其中包含23項指定指標和28項選定指標共51項指標,涵蓋桌上型電腦、筆記型電腦和電腦螢幕等電子產品。美國政府並要求其政府機構採購電子產品時必須選擇擁有EPEAT註冊之電子產品,其比例要求更高達百分之九十五。


為了使消費者更容易辨別產品環境績效,EPEAT將註冊產品分為以下三類:金級(符合23項指定指標和21項選定指標)、銀級(符合23項指定指標和14項選定指標)以及銅級(符合23項指定指標),因此消費者可以根據自身的需求,快速判斷想要購買的產品。


儘管蘋果強調已針對其產品對環境的影響,採取了全面的監控,同時也已經主動在網站發佈產品環保資訊,其實是比其他科技公司的透明度來得高。但由於消費者或是買家,經過多年的教育,已經認可這些環境保護認證對於能讓我們所處環境更乾淨、更安全的觀念,因此就算蘋果產品的品牌影響力很大,還是敵不過這些環保認證的威力。


結語

由於台灣的電子電機產業主要是以OEM/ODM為主,因此這些綠色要求一開始主要還是影響到品牌業者,特別是市場上的領導品牌,因此相對於品牌業者的主動面對,台灣廠商則主要是後來受到品牌客戶的要求,而開始慢慢注意這些環保法規及認證趨勢。


一開始許多業者對於這些要求的第一反應就是覺得麻煩,接著是認為很耗費成本。殊不知,在此一綠色風吹襲之下,其實也隱含了許多新的商機。就如同工業局推動綠色工廠認證的目的一樣,台灣以中小企業為主的產業型態,唯有透過此一機會調整體質,脫胎換骨,進而攫取綠色市場商機,達成永續經營的目標。


相關文章
回收新概念 為循環經濟建構完整生態系統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打造綠能部落 臺東偏鄉建置防災型微電網強化供電穩定性
» Quobly與意法半導體建立策略合作關係 加速量子處理器製造
» 川普2.0時代來臨 臺灣資通訊產業機會與挑戰並存
» 三星電子發表搭載AI混合冷卻技術的全新冰箱 CES 2025首秀
» 盧超群:以科技提高生產力 明年半導體景氣謹慎樂觀並逐步成長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18.119.133.138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