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超過三十年、對台灣產業創新研發有不少貢獻的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工研院),近來可說處於多事之秋;除了年度預算被大幅刪減新台幣20多億元,院方分別在去年12月與今年2月宣布實施的兩次「優退方案」,讓500多名員工陸續離職,也讓工研院人心惶惶。部分員工甚至因為擔憂被“減薪”、“逼退”,而在3月成立產業工會,希望藉由工會組織的力量來與工研院資方良性溝通,保障勞方工作權益。工研院產業工會是工研院有史以來第一個內部員工發起自組的工會組織,而向來因為優厚工作福利、休假等條件令人欽羨的工研院員工,現在也必須以這樣的方式來捍衛工作權,不免令人讓人擔憂這個自許「知識創新開路先鋒」的台灣產業創新研發重要力量,是否已現疲態?
工研院在民國62年由原屬於經濟部的聯合工業研究所、礦業研究所、金屬工業研究所為基礎誕生,次年成立的電子工業研究中心(民國68年改制為電子工業研究所),是如今台灣半導體產業萌芽的主要推手,孕育了聞名全球的「晶圓雙雄」台積電與聯電。隨後陸續成立或改制的光電工業研究所、電腦與通訊研究所、化學工業研究所、能源與資源研究所、機械工業研究所、工業材料研究所與量測技術發展中心、系統與航太技術發展中心、環境與安全衛生技術發展中心、生物醫學工程中心、系統晶片技術發展中心、產業經濟與資訊服務中心、奈米科技研發中心、產業學院、創意中心等研究單位,也分別在不同的專長領域產出許多研發成果並為國內產業界培養了大量人才。
台灣高科技產業能夠有突飛猛進的發展、傳統產業能有永續經營的創新動力,工研院所扮演的角色重要性絕對不容忽視,但也是因為我國民間經濟力的大幅成長與產業界的茁壯蓬勃,工研院原本所具備的種種功能性與優勢也逐漸消失;其中最重要的關鍵就是人才的大量流失。
...
...
使用者別 |
新聞閱讀限制 |
文章閱讀限制 |
出版品優惠 |
一般訪客 |
10則/每30天 |
5/則/每30天 |
付費下載 |
VIP會員 |
無限制 |
20則/每30天 |
付費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