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DRAM產業看來即將走到末路。全面放棄標準型DRAM市場,已經成為大家的共識,還存在的廠商就只剩下轉型純代工和生產非標準型DRAM兩條路走,但這兩個選項走起來卻也不是這麼肯定和踏實。究竟台灣的DRAM願景是什麼?還要不要走下去?業者跟主政者是不是該說個明白。
眾所周知,台灣DRAM業最大的問題就在於沒有掌握核心技術,是靠著跟國外廠商授權技術,加上政府銀行資金所切砌起來的產業,在獲利能力上本來就沒有競爭力,只能靠著量產規模來支撐,因此一但獲利率下降或者市場需求減少,自然就面臨虧損的困境。但是這個問題只是表象,並不是核心,台灣DRAM產業最大的問題是在於缺乏願景,以及實踐願景的執行力。
為什麼願景重要?因沒有方向和遠見的企業是難有長期的發展,只會落於短視近利的格局,最後因為技術和市場的變化而被淘汰,但其倒閉的成本會轉嫁到整體社會安全和國家經濟上,對整個國家和產業的發展都是負面的影響。
現在世界第一的三星,十幾年前在DRAM市場上也是家三流的企業。當年他們要投入記憶體市場與技術遙遙領先的美日競爭時,不僅股東反對,連國家也不贊成。但三星領導人力排眾議,把DRAM技術的重要性提高到國家層級,強調是決定韓國將來死生的重要一戰。因此,三星與韓國傾全力研發自有技術,十年之後,當年領先的美日早已潰不成軍,甚至反過來成為三星的客戶。
所以技術落後並不是問題,重點在於視野、願景與執行力。
DRAM重不重要?我們可以想想這個問題。就生意的角度來看,DRAM的本質是高資本低獲利的產品,競爭的門檻非常高,必然不是個好生意;但如果就系統整合的角度來看,就絕對不能沒有它。那台灣的選擇是什麼?是單純做生意,還是要走系統整合,或者還有其他更高遠的目標。
拆解一支台灣宏達電的手機,你會驚訝的發現裡頭的DRAM是由三星所提供,台灣堂堂一個記憶體生產大國,卻是連自己家系統品牌的生意也做不進去;另一方面,台灣品牌商也因為缺乏在關鍵零組件端的掌握能力,競爭力自然也不是韓國品牌的對手。一個號稱聚落完整的國家,1加1的結果居然是小於二,這到底是什麼問題,值得我們深思。
DRAM的困境其實只是台灣電子產業困境的冰山一角,包含太陽能和面板業都有類似的危機存在,而且這些零組件廠的危機最後也會連帶影響到下游的系統廠和品牌商,唇亡齒寒的道理,為政者應該要多多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