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Maker Movement即將改變世界
開放與共享精神的實踐

【作者: 范眠】   2012年05月24日 星期四

瀏覽人次:【6045】

有沒有想過家中的盆栽會送推特(twitter)訊息,提醒你該澆花了?在騎單車時,可以穿著會顯示速度的酷炫背心?把家中的舊玩具改裝成會動的機器人?小朋友吵著要買模型汽車時,乾脆用3D印表機做一輛獨一無二的給他?


無窮的創意、各種稀奇古怪的東西,在近來歐美掀起的Maker Movement (製造者運動)推動下,都已再也見怪不怪,一股DIY(自己動手做)風潮已然成形,甚至有可能演變為重大的產業革命!


人人都是製造者(Maker)

Maker Faire(製造者市集)規模的日益盛大,可作為Maker Movement漸具影響力的最佳註解。這是一場集合了來自各年齡層科技玩家、手工藝者、教育業者、工程師、藝術家展示其發明與創新的盛會。


第一屆Maker Faire於2006年在加州舉行,才短短幾年間,2011年此活動便已吸引了10萬人的參加。同時,這股風潮已經從西岸席捲至包括底特律、紐約等美國主要城市,甚至已擴散到英國、加拿大等更多國家。而且,從福特汽車、百事可樂、微軟等大型企業都已經開始成為Maker Faire的贊助者,就可知道它的實力已經不容忽視。



圖一 :   由Adafruit Industry所開發的可穿戴式電子裝置,直徑只有1.75英吋(不到5公分),可以被繡在衣服上。(Source: Adafruit)
圖一 : 由Adafruit Industry所開發的可穿戴式電子裝置,直徑只有1.75英吋(不到5公分),可以被繡在衣服上。(Source: Adafruit)

Maker Faire發起人Dale Dougherty曾在去年一月TED的演講中表示,「我們都是製造者,這是人類天生的本能。」


「這個世界是人類以萬能的雙手創造出來的。我們會製作食物、衣服以及各式各樣的物品,自己動手做,讓我們能獲得操控的成就感。」


但是,在科技面前,除非嫻熟技術的工程師,絕大部份人應該很難有這樣的成就感吧?


科技產品的高門檻,讓我們退居使用者的角色,學習廠商定義好的使用模式。或許,我們自覺可以悠遊於科技業者為我們打造好的友善環境,但數位空間的冰冷接觸,還是比不上真實世界中親手動手做的紮實感受!


更重要的是,在凡事講求創新的年代,如果我們沒有天馬行空的創意,不能從親手動手做中試誤學習,創造力從何而來?Dale Dougherty說,Maker Movement的精神在於,不一定要具備專業知識,讓每個人都能夠「玩」科技。


是什麼因素讓科技變得誰都能玩,再度展現出人們源源不絕的創意空間?電子元件價格的低廉、開源軟/硬體生態系統的成熟、以及網際網路社群的興起等,都是促成Maker Movement風起雲湧的重要原因。


尤其是,當許多人過久了整天與電腦和手機為伍的日子後,Maker Movement讓人們能夠重溫自己動手做的喜悅以及與同好互動交流的樂趣,更是讓這股力量的延燒欲罷不能!


開放與共享精神的實踐

Maker Movement之所以能夠蓬勃發展,Arduino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要角。Arduino是義大利文,意思是「堅強的朋友」。基本上,它是一塊以開放原始碼發展出來的簡易微控制器板,擴充性強並有完整的開源開發整合環境,可輕鬆用來製作互動式科技裝置。


Arduino的原創者Massimo Banzi是義大利一間技術學院的老師。他當初是因為學生抱怨找不到便宜好用的電子元件來設計東西,因此便在2005年創造出Arduino電路板,無心插柳地開啟了這段驚奇的旅程。


簡易好用、價格低廉、堅持開源精神,使得Arduino在短時間內受到全球玩家的歡迎,去年銷售了將近20萬套。也由於它的開放性,讓Arduino生態系統快速成長,各類的擴充卡與週邊應有盡有,讓人們可以盡情發揮創意,製作出五花八門的各種裝置。



圖二 :   圖中工作者為Adafruit創辦人Limor Fried。(Source: Adafruit)
圖二 : 圖中工作者為Adafruit創辦人Limor Fried。(Source: Adafruit)

Massimo Banzi在接受外電採訪時曾說,「不知道Arduino會被用來做什麼,是一件好事!」沒有任何的預設立場,Arduino僅專注於提供基本功能,就像樂高積木一樣,讓創意空間重新回歸到消費者手中。


此外,網路社群的積極參與與互動,讓玩家可以與業者熱烈分享討論他們的想法和設計,就好像擁有免費的研發部門一樣,也是Maker Movement快速茁壯的原因之一。尤其是,如果做出了新奇玩意兒,能在YouTube或臉書上贏得多數人的讚賞,更是能讓DIY玩家充滿成就感。


除了網路社群外,甚至在全球各地已有400間實體的「Hacker Space」(駭客空間)成立,提供硬體設備,讓玩家能聚集在一起動手創作。


Maker業者的商業發展模式

基於開源架構,除了Arduino之外,也有其他一些業者開發類似的電路板套件,透過網路行銷的方式逐漸興起。然而,雖然這些Maker業者已開始走向主流,但在強調開放精神的運作下,如何建立可獲利的營運模式,並獲得投資者的青睞將會是一大挑戰。


有些公司因為堅持開放與共享的理念,還將技術申請為開源專利,讓它們的產品沒有任何秘密。但從創投業者的角度來看,若沒有獨特競爭優勢,很難發展為穩健運作的企業規模。


但是,Maker業者對於社群合作的熱忱,反而能讓它們持續發展下去。舉例來說,美國有多家銷售DIY工具、套件等各類產品的業者,營收這幾年來都有顯著的成長。


像Adafruit Industries,去年營收為500萬美元;3D Robotics 營收300萬美元、Sparkfun Electronics營收已達到2000萬美元。隨著這些名不經傳的小公司順應Maker Movement趨勢開始成長,知名的半導體業者Microchip和德州儀器也決定推出設計套件,搶進這塊市場。


不過就像Adafruit創辦人Limor Fried所說的,我們並不急著賣掉公司獲利,也不想要募集創投資金。推動開源硬體社群和服務客戶,才是我們的首要任務。在maker的想法中,擁有產品專利權的價值,遠不及讓大家共同參與,共同改善產品,而使每個人都獲益來得有意義。


相較之下,近來行動電話大廠間煙硝瀰漫的專利官司,甚至還以通訊標準專利授權做為商業競爭的手段,真是令人感到汗顏。


Maker業者的商業模式也有別於傳統企業。像Arduino,它雖然讓其他公司用它的設計,但會收取商標使用費。成立於紐約的工業設計公司Quirky則是與全球社群共同討論產品開發概念,將營收與有貢獻的參與者共同分享。


開源能否成為永續的業務模式,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不過,在企業軟體市場經營多年的開源軟體業者Red Hat,終於在今年邁入營收10億美元的里程碑,亦證明了,開源業者還是有機會能走出一片天。


儘管仍有疑慮,但看好Maker業者的發展潛力,創投資金也已開始挹注這個領域。去年,Quirky獲得了1600萬美元資金、3D印表機業者MakerBot獲得1000萬美元,3D印刷服務業者Shapeways則是募得了500萬美元。


Maker Movement將推動新的產業革命

其中,特別值得注意的是MakerBot。它是一間成立於2009年的新興業者,以開源技術開發3D印表機,致力於推動桌上製造工廠革命,讓每個人都能製造出自己的專屬用品。


MakerBot已經在今年初的消費電子展(CES)上發表了最新的3D印表機 ─ Replicator。它的體積小,可以放在桌面上,讓消費者輕鬆在家製作模型,每台價格1750美元。雖然3D印表機的概念由來已久,但MakerBot卻是第一家能以平實價格推出商業化產品的業者。


Foundry Group是看上MakerBot的創投業者,它同時也是知名社群遊戲業者Zynga的投資者。該公司執行長Brad Feld堅信開源硬體的未來前景,他在部落格上說,「MakerBot將成為3D列印市場的蘋果或惠普。」



圖三 :   一個位於美國費城的駭客工作室 - Hive76(攝影:Sara Schu;Source: technicallyphilly.com)
圖三 : 一個位於美國費城的駭客工作室 - Hive76(攝影:Sara Schu;Source: technicallyphilly.com)

回顧1984年惠普推出第一台雷射印表機時,當時大概很少人會想到它未來的廣泛應用。Brad Feld認為20年後,3D印表機就會跟現在的雷射印表機一樣普及。


除了硬體的就緒外,MakerBot經營的社群網站稱為Thingiverse,可以讓使用者分享3D設計。而且目前已經有Google SketchUp和Blender這些基礎的建模程式可以免費下載。整個生態系統的完備,讓3D列印願景的實現,更向前邁進了一大步。這將會是新的工業革命,因為更多的製造將由小型企業或個人來完成。


結論

看到現在Maker movement的盛況,不禁讓人回想到1970年代,個人電腦時代開啟前的序曲。情景非常類似,從美國西岸的科技玩家在家中車庫動手研究開始,後來造就了全新的科技應用,並對全球企業與社會造成深遠的變革與影響。


或許,現在看來,maker movement只能帶來一些新奇小玩意,離建構出一個真正的產業還有一大段距離,要推動科技革命的想法,也有點像是癡人說夢。但是,在開放、創新、以及新世代網路社群力量的加持下,它的未來發展的確充滿想像空間,值得拭目以待。


(作者為本刊特約主筆)


相關文章
機器人教育 就從手作開始
開放硬體邁向市場化 必先差異化
平價3D印表機將打入各行各業
開放硬體的新藝術:《日光域》
跨界整合 互動世界新體驗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全球智慧手機用戶數持續增長 2028年蘋果將超越三星
» 荷蘭半導體再添助力 ChipNL獲1200萬歐元資金挹注
» Honda發表全新e:HEV油電混合動力系統:S+ Shift技術
» 半導體生產技術加速演進 高純度氣體供應為成功基礎
» 創新在宅醫療 南臺科大智慧健康醫療科技研究中心展示成果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18.189.185.56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