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话题延烧,在本届Computex发挥得淋漓尽致。而为了解决3D内容不足的隐忧,参展厂商纷纷使出浑身解数,展示导入「2D转3D」技术的产品,藉解决现阶段3D影片来源不足问题来抢攻市场。

3D显示最大的问题就在内容不足。2D转3D究竟是仙丹,还是鸡肋?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BigPic:450x294
3D显示最大的问题就在内容不足。2D转3D究竟是仙丹,还是鸡肋?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BigPic:450x294

3D内容不足是3D电视的发展限制之一,因此发展2D-3D影像转换技术已成为解决问题的快捷方式。三星电子(Samsung)使用DDD授权的TriDef 3D技术,能实时转换网络电视(IPTV)、DVD、蓝光等多种格式的影像讯息,消费者只需配戴特殊眼镜,即可观赏3D内容。

而东芝(Toshiba)也与IBM、Sony合作打造CELL Broadband Engine处理器,采用Trivector技术,可分析2D分镜,估算每个分镜的影像深度,将普通2D内容转换成3D三维效果,输出内容涵盖电视节目和游戏等,还具有多频道同时录像与网络链接等功能。

2D转3D技术,是利用计算机计算3D影像视差,能将照片、游戏画面、DVD、蓝光影片等2D影像,进行3D画面的实时处理与输出。这种技术的优点,在于多数的2D影像几乎都可以全部3D化。尽管目前市场上有声音批评2D转3D技术尚未成熟,但事实上,在3D显示器不断推陈出新,市场上3D内容又极度缺乏的情况之下,这种方式将能突破3D显示应用的门坎,缓解好不容易购买3D显示器却又苦无3D内容可供播放的情况,也解决现阶段3D影片来源不足的燃眉之急。

当然,这种2D转3D技术不只应用于一般的家用显示器上,目前部分好莱坞(Hollywood)电影工作室为了节省成本,纷纷采用这种技术来将2D电影转换成3D电影,且逐渐成为一股风潮。近期也有部分采用此种方式制作的立体电影上映。然而,正宗3D电影《阿凡达》导演James Cameron则对此表示嗤之以鼻,认为这种制作方式根本就是在欺骗观众。

James指出,这些电影工作室选择2D转3D技术来制作电影,而非直接拍摄3D电影,只是利用观众对3D电影的热度,根本就是一种欺骗。因为这种转换方式所拍出的电影,观众根本感受不到3D电影的巨大震撼力,甚至连立体层次感也无法凸显。如果往后3D电影都是采用这种制作方式,跟过去传统的3D电影将不会有什么区隔,久而久之观众也将失去新鲜感而不买账,这对消费者与制片厂来说都是有害而无益的。

尽管如此,正宗3D电影在拍摄的成本上却高得吓人。据了解,转换一部2D影片的成本只需约200万美元,但实际拍摄3D影片成本则要高出很多。例如《阿凡达》,据报导,光拍摄这部影片便花费了2亿3700万美元,实际费用则可能高达3亿美元。如此高昂的制作成本,原因在于所有的摄影器材都必须是3D专门设备所导致的。某电影工作室执行长Alan Horn表示,事实上2D转3D技术,对于影片质量的影响并不大。在成本与时效的考虑之下,2D转3D或许是现下不错的选择。

2D转3D究竟是鸡肋乎?还是仙丹乎?部分消费者认为2D转3D技术只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真的转了,其实影像立体感欠佳,但不转,又没现成3D内容可看。尽管目前2D转3D技术还存在诸多问题,然而在3D内容缺乏的情况下,或许这正是暂时解决内容不足的仙丹了吧。对于旧有的影片与节目,2D转3D技术能在花费最少成本的情况下,提供3D内容。但展望未来,在3D显示器种类越来越齐全的情况下,也期待内容制作者,以及电影片商,能拍摄更多够水平的3D影片,满足消费市场那颗渴望3D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