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网(on line)总比排队(in line)好,这正是电子化政府的最大利基。的确,比起在官府衙门里枯等排队,在家中轻松惬意的上网洽公是好得太多了。仅凭一「鼠」在手,小则看公告、查榜单,大则换行照、缴所得税、甚至投书抗议,皆可线上搞定。不过,网民们的隐私该如何保障,就是个值得吾人深思的议题了。
日前一份由美国联邦政府主计处(General Accounting Office)公布的报告指出,在接受调查的六十五个政府网站中,有十一个网站(约六分之一)在访客的网页浏览器中植入cookies档,并未在站上善尽告知之责。尤有什者,还有另外三个网站把搜集到的网友资料暗中提供给第三者,而未事先说明。仅有四个单位有在网站上提到cookies档的使用状况。这是美国的案例,可想而知,咱台湾应该没有好到那儿去,八成还更加严重些。
事实上,早在今年六月,柯林顿当局就曾因白宫某单位以cookies来侦测上站者的网路行踪引发争议,而颁布严谨的命令来规范联邦政府各机关的类似行为。但几个月过去了,情况似乎没多大改善。一个小小的cookies档危害并不大,当然也没啥好大惊小怪的。但网路隐私的重视与否却是个大是大非的观念问题。当主管当局在夸夸而谈保护网路隐私的同时,这个倡议者竟然也是侵害网路隐私的元凶之一,这对事事都管的「大有为的政府」而言,实为莫大讽刺。
其实cookies不是不能用,而是用的方式对不对。 cookies是网站留在来访者硬碟中的资料,往好的方向想,籍此可了解访客的基本资料、上网情况、与个人偏好,而促成良好互动,称便双方。但如果人家有隐私上的顾虑,则站方还是慎重为宜。 Cookies档可分为暂时性和永久性两种,前者访客关闭WWW浏览器后即行消失,而后者却会续存,并可用来追寻访客的网路行踪。按照美国政府的讲法,公家网站用的cookies若属暂时性,则合乎规范。此点颇值国内的政府网站引为参考。
对于稳私-- 这个网路公民最关切的议题,美国政府的努力已有初步成果,例如参议院于1998年通过的「儿童网上稳私保护法案」(Children's Online Privacy Protection Act),和目前正在审理中的「消费者稳私保护法案」(Consumer Privacy Protection Act),可是仍然挂一漏万,动辄得咎。而台湾政府的作为则是一切为零,毫无基础。很难想像,在我们造访Internet上的虚拟衙门时所填入的姓名、住址、电话、E-mail、收入、教育程度、婚姻状态、和身份证号码等私密资讯,其最终去处和管理状况到底如何?事实上,几乎没有一个公家网站有清楚交待的。先别计较植入cookies档这类无足轻重的小事,光是网友资料会不会外泄给第三者,让其据以寄送广告邮件此等的大事就够让人费疑猜了。别的不说,连独立总统候选人的公民连署书都被人指控外泄而影响到选民的政治隐私了,有上述的质疑并不离谱。
电子化政府的口号叫得震天价响,而进度也日有进展,唯独对网路隐私的保障仍停滞不前。合情合理的作法是:政府网站在搜集网友资料时,应事先告知且明白标示如何处理这些资枓的细节,而网友有权取得和查阅其填写的资料,并可随时中止网站对其资料的使用权。有这点小小的要求,绝不为过。 (作者庄伯仲为文化大学新闻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