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海啸持续重创全球经济,纾困(bailout)成为2008年风云关键词。电子产业身处危机当中,能不能扭转乾坤、逢凶化吉,端赖如何洞悉时局,调养生息,整戈待旦,从危机中找寻转机顺势而起。

/news/2008/12/02/1823321336.jpg

2000年网络产业泡沫化之后,8年来国际资本在全球不断寻找高获利标的,欧美金融投资银行亦进一步操作信用杠杆并推出衍生性金融商品,扩张金融交易规模从中获取巨额利润,「金融自由化」因此被喊得震天价响。于是,金融投资银行放贷取利的欧美房地产价格与次级房贷信用,成为投资基金保本获益的主要标的。同时欧美金融投资银行在新兴市场积极炒作股市房市飙涨,堆砌「金砖12国」美誉;并在国际原油、工业矿料、大宗农产物资、钢铁石化等期货市场投注大量热钱,不仅使原物料价格逐年攀升,也导致今年以来全球民生用品价格居高不下。

不过这8年来由欧美金融投资银行领衔带头所吹起的泡沫荣景,却在这短短3个月内如骨牌效应地瞬时破掉了!

因为在这场被打造出来的金融游戏中,只有极少数人和金融投资集团能够呼风唤雨而钱滚钱,却有越来越多的人亦步亦趋而流血断头,身家腰斩再腰斩。多数企业的转投资效益亦成果不彰,连带动摇既有的经营体质。为求降本逐利,裁员往往是最能立竿见影的手段。殊不知,景气泡沫需要不断地用扩张消费来支撑,但看似琳琅满目的商品市场交易价格居高不下,全球受雇者投资失利及因裁员减薪所导致的购买力却正不断削弱,多数人在食衣住行撙节支出的结果,不仅是让全球商品交易规模萎缩,房地产市场也因房贷缴不出而开始崩盘,金融投资银行的房地产担保品泡沫价格亦随之无量下跌,导致操作新用杠杆失衡,进一步亏损连连而被迫宣布破产倒闭。

最后还是全民埋单,由政府出面提供兆元级纾困计划力挽狂澜。为求自保,欧美金融投资银行亦强力撤回在新兴市场的投资股份,打折变卖房地产求现,赎回期货交易和投资基金的热钱,因此,全球商品市场价格从通膨转成通缩。当商品担保价格崩坏,持有更多美元现金,降低拆款交易风险,减少放款信用业务,成为全球金融机构当前的生存之道。但这也造成国际与一国之内企业与个人向银行贷款的难度越来越高,市场投资活水也逐渐干涸,各国央行只有相继祭出降息策略或是刺激消费方案,期望先从活络商品市场交易着手。

这场金融风暴对于全球电子产业也造成伤筋挫骨的冲击。全球及一国之内消费电子市场营收持续下滑,电子组件与软硬件设备装置库存接近危险水位,银行融资雨天收伞,股价下滑资产缩减,裁员减薪部门整并层出不穷。

电子产业与金融投资机构的依存关系千丝万缕。电子产业需要银行资金作为永续经营的活水源头,银行也禁不起电子产业再一次崩盘。双方既有共生关系,延期还款机制便有存在空间。不过目前最关键的是,要提升电子产业员工的消费能力与意愿,还要带动电子产品在商品市场的交易热度。因此获利多寡可能不是最重要的考虑,先有收入才能活络产业筋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