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武之人總是要上少林寺一較高下,當導演更是期望有朝一日能夠晉身奧斯卡提名,我們有創意、有決心,面對挑戰,不斷努力、打破反省,重新出發。」

賦力慧科技董事長楊承喜
賦力慧科技董事長楊承喜

在筆者與賦力慧董事長楊承喜完成專訪的三天後,隨即傳來汐止大火,那個夜晚,筆者無意中認出電視機前頭戴鴨舌帽正接受某電視台記者採訪的楊承喜,所幸位於東方科學園區B棟21樓的賦力慧科技安然無恙,並未受到池魚之殃。

如果對賦力慧科技有一定的認識,不難發現該公司從過去的相關網路設計、多媒體、教育、電腦美工,到近期的 ASP、代理產品、eCommerce、KM、ERP等,經營的業務相當多元化。對此,楊承喜表示,凡是為企業解決e化的方案,都是賦力慧服務的範疇。「去年我們著重於 e-Commerce 部分,今年將主力放在知識管理,明年則深耕分析軟體,再轉戰 ERP。」

不過,對於業界訴求分工精細的觀念,楊承喜有不同的看法,他認為雖然目前網路科技的每一塊市場都有特定公司分工經營得相當成功,但卻導致市場被切割、進而產生系統軟體不相容的問題,「為了整合被切割成塊狀的市場,並降低企業因分別採購而增加導入的時間與資金成本,賦力慧加碼企業解決 e 化的方案」。

由於不少經營得道的科技公司都認為,要協助企業e化首先必須擁有相關的Domain Knowledge,楊承喜娓娓的指出,專業知識可以學習,而成功的方式也有很多種,「目前全球最大的科技公司,其經濟模式都不是依照前人的腳步而成功的,唯有創新,方能長久經營。」因此,賦力慧正在研發全球第一套分工軟體系統,這套自動化的工作平台可以為公司連繫遍佈於全球各地的員工,並且將各個員工的工作透過該平台進行分工。「這就是知識管理的一種,企業欲在知識經濟時代成功,沒有知識管理的知識經濟是空談。」

為了讓企業更深入了解知識管理與企業價值之間的密切關係,賦力慧於四月中旬舉辦了一場知識管理研討會,與企業主作最真實的對話,「對於欲搭乘 e 化列車的企業而言,他們最需要的是知識管理系統與電子商務工具,電子商務讓企業在瞬間跨出國門,跟全世界連繫,而知識管理系統則增進企業的決策能力。」楊承喜坦白的指出,ERP只是一個為企業增進速度與效率的應用軟體,但是,在員工流動率非常高的今天,如果企業擁有 KM 系統與電子商務工具,就不會眼睜睜看著由知識與經驗結晶而成的智慧跟隨員工而離去,因此,這些工具可謂知識與經驗傳承的絕佳武器。

對於目前幾乎是掛在每個人嘴邊的知識經濟時代,畢業於北京大學經濟博士班的楊承喜表示,早在汽車發明之際,就可以稱為知識經濟時代,包括 60 年代的 IBM、80 年代的微軟等,都是知識經濟時代的代表,只是當時大家都統稱為先進工業或尖端產業。直到近五、六年知識經濟蔚為風潮,主要是 WTO 的推行讓知識經濟全球化,而各個產業的競爭迫使彼此善用知識不斷地創新,其次則是拜網際網路的風行,讓知識的交換成倍數增長。

所謂的知識經濟意指在各個產業的經營上加入知識份額,不過,對於份額的多寡目前並沒有明確的定義,「我個人認為只要企業不斷在技術、研發、管理或人力上有創新的表現,就屬於知識產業的一種。」「楊承喜氣定神閒表示,賦力慧是一家相當符合知識經濟模式的公司,但是,我們永遠不會說我們已經達成這個遠景,只要一家企業認為自己已經達到理想中的目標,也就表示這家公司將遭到淘汰的命運。

除了台灣,賦力慧也分別將觸角延伸到矽谷以及大陸,形成鼎足而立的優勢,對於三地的比較,楊承喜侃侃而道,在質與量兼顧的生產代工方面,非台灣莫屬;不過,矽谷人才濟濟、匯聚最頂尖的科技公司,加上資訊流通無阻,是全球 IT 產業發展的最佳環境;而目前成為各國科技業者心嚮往之的神州,由於在中低階人力的提供源源不斷,是未來不可忽視的市場,不過,如果大陸要發展到一定的程度,還須等上好幾年的光陰。

在短期內的佈局考量上,由於國內的市場規模有限,因此,賦力慧展開立足台灣,行銷世界計劃,首先跟大陸與美國的業者策略聯盟。可是要如何在美國環強林立的情況下佔有一席之地,「這就跟學武之人總是要上少林寺一較高下,當導演的更是期望有朝一日能夠福晉身奧斯卡提名一樣,我們有創意、有決心,面對挑戰,不斷努力、打破反省,重新出發。」楊承喜的臉上盡顯堅毅之情。

至於賦力慧的未來走向,楊承喜早有全盤的規劃藍圖。經過 12 年在網路產業的奮戰不懈,賦力慧幾乎在每一塊被切割的市場如電子商務、知識管理、整合軟體...以及將在明年深耕的分析軟體、ERP 都有厚實的經驗,因此,楊承喜積極籌劃將這些塊狀的服務連接起來,拼湊成一幅美麗的拼圖,為企業與政府提供全方位的 e 化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