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电子业的景气仍显得欲振乏力,使得许多业者的库存难去,形成供过于求的窘况。这对习于二位数成长的电子业界来说,当然不好受,纷纷寄望市场能出现新的明星平台或产品,一举再打开市场大门。
多年来Wintel阵营屡建战功的策略 - 推出新版操作系统及更高频率处理器,在今日似乎起不了太大的作用,因速度与功能已不是挺重要的考虑;在消费性的市场,家庭网络及信息家电(IA)等名词炒作多时,但目前看来,传统家电仍各安其位,这不知该怪业者所勾勒的智能型愿景不够魅力,还是该有的技术仍未到位?
至于手机,无疑是当前最具卖相的产品,不论是彩色化屏幕、电子邮件收发、数字影像传递或与PDA的功能结合(Smartphone)等,都算得上是Killer Application,足以刺激消费者的换机需求。但市场的接受度并不如预期,主要是业者在以封包为基础的骨干建设上有颇多迟疑,既担忧在当前景气下,投资报酬是否合算?更担心自己选择的技术标准不是主流,那所有的心血最后将成为泡沫幻影。因此手机再炫,仍是难撑大局。
在历经家电、PC和手机等明星产品的出现,接连带动市场的一波波上扬,电子业界早已相信所谓的跳跃法则,因此遭逢景气低迷受挫时,很自然就会期盼下一个革命性产品或平台的出现,可以再创另一波高峰。
那下一个够资格的代表作会是什么呢?曾被部分业者看好的宠儿是Xbox,但目前看来它仍难担此重任;至于生技或人工智能(AI)等,其份量自然不小,但仍待时间的考验。其实有一弥足珍贵的平台早已出现,只不过业界对它既爱又恨,不知从何评估与期待而已。这个平台即是Internet,出现不到十年,在两年前被众人捧到最高潮时,突然从云端跌了下来,除了引发这一波的产业景气修正外,更让业界疑虑为何无法从中获取暴利。
其实在看似消退的网络潮下,仍有一股力量在蓬勃的运作,这股力量并不依附任何商业势力,而相信「拥抱开放」自有其价值,只要自己的产品或服务有特色,就能得到对应的利益。很显然地,这和资本社会的玩法截然不同,过去是累积资本以换取技术、累积技术以操控市场,但当面对Internet这个全球化平台时,再大的公司也无法独揽利益于一身,甚至会因其封闭行为而遭市场唾弃。
很显然地,上述3C业者都看得到Internet的影响力,也知道未来仍将受惠于它而持续成长,但在行动上却显得迟疑。其实Internet正是一具有革命力量的决定性平台,它所改变的不仅是商业模式,甚至是文化价值。它不仅增加商人财富,更赋与了群众参与的能力;这平台上没有高高在上者,没有老大;投资收益或许不是直接、立即可得,成就,也不只属于个别厂商拥有。当然更多资金的挹注,这个新平台的发展会更快,但即使部分厂商犹豫,它的脚步也不会停下来。于是,可以预期新一波的改朝换代正在蕴酿 - 懂得分享者才能出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