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FCC于2002年开始允许使用超宽带(Ultra Wideband, UWB),此后立即引起一场阵营大战,以Freescale为首的力主DS-UWB的技术提案列为标准,而Intel、TI则力主MBOA提案,前者技术较简单且较省电,后者技术较复杂但传输率高。

DecaWave公司将UWB技术用于室内定位。
DecaWave公司将UWB技术用于室内定位。

双方坚持不下,最终2005年IEEE解散UWB标准制订的工作小组,自此相关发展不了了之,Intel原打算以UWB为基础发展WirelessUSB(简称WUSB),并有多家新兴芯片业者跟进,如Alereon、Staccato、Wisair等,而后均无显著新动向。

Intel之后加入WirelessHD(简称WiHD),而后又退出,转发起WiGig,事实上无论MBOA、WUSB、WiHD、WiGig,Intel均只有一个目标:让PC拥有10公尺内的无线高速I/O接口。不过这一路走来已超过10年,这个PC的高速无线I/O接口仍未普及,WiGig至今仍相当少见。

除了MBOA/WUSB是使用UWB外,WiHD、WiGig均使用60GHz频段的毫米波(波长已小至毫米等级),与UWB已无关系,但UWB在没有IEEE标准背书、没有Intel主导下,却依然有一番发展。

UWB实用案例

首先是TransferJet,这是2008年Sony发起的技术,只用于两个装置的对传,TransferJet传输率560Mbps,实质传输则约375Mbps,每Hz的发送功率低于-70dBm,中心运作频率4.48GHz,调变方式为直接连续展频(DSSS)、1/2π偏移的BPSK等。

TransferJet也被欧洲ECMA、国际ISO/IEC列为标准,成为ECMA 398与ISO/IEC 17568,并有许多日厂加入响应,包含Hitachi、JVC-Kenwood、Nikon、Olympus、Panasonic、Pioneer、Seiko Epson、Toshiba等。实行的装置多为数字相机,或Sony的笔电(已独立成VAIO公司)等。

另一个UWB应用例子是Pulse~Link公司,其自家的UWB技术称为CWave(continuous wave),主要是在现有的同轴电缆线(Coax)上以CWave进行传输而达到高速效果,如有线电视业者能让既有布建的线路获得快速上网,或让已布建的闭路电视、视讯监控的同轴电缆线布线拥有更大传输力,可连接更多视讯来源或传递更高分辨率的影像。简言之CWave是延续现有同轴电缆线投资价值的技术。

Pulse~Link也不断扩展延伸CWave技术,除推行CWave over Coax(视讯监控网络)、CWave over HFC Cable Networks(有线电视网络)外,也开始推行CWave Wireless,回复UWB本有的无线功效,CWave用于无线传输实行3.3GHz~4.7GHz频段(FCC允许使用3.1GHz~10.6GHz),传输率1.35Gbps,然仅10公尺距离,Pulse~Link希望用在WPAN(个人)、WBAN(身体)领域,以及消费性电子、军事、医疗等应用。

最后是DecaWave公司,该公司将UWB技术用于室内定位(Indoor Location),一般的蓝牙(Bluetooth Low Energy, BLE)室内定位精准度仅30公分,DecaWave的技术可达10公分,DecaWave强调其UWB芯片在无遮蔽的视线传输(LOS)下可达450公尺传输距离,若有遮蔽也能有45公尺的传输。

不过DecaWave目前的芯片价格偏高(约33美元),初期先锁定垂直应用,如医疗保健、工厂自动化、仓库等领域,之后再逐渐扩展至一般的车用、行动消费性领域。

由上述三个例子可知,UWB技术依然在消费性与产业性应用中获得市场,消费性如日本数字相机,产业性如有线电视系统、工控应用等。事实上在FCC未开放UWB民用前,数十年来(1960年代至今)是用于军方的地雷侦测,以及楼塌时搜救用的生命探测器等。

最后再检视一下前述三种UWB的时间,TransferJet于2008年开始,Pulse~Link公司自2004年成立至今,成立之初至今均以CWave技术为主打,而DecaWave则成立于去(2013)年,由此可知从2002年开放至今,UWB是一直有发展的,技术本质的价值是否受用最为关键,是否为产业标准或业界联盟力拱,反而在其次。